文:華明玥 編輯:繽紛
兩年前的,郭強的妻子張新慧,從干了20多年的企業辭職去賣保險。新慧改任保險經理后,業績穩步上升,不少客戶在茶社或公園里見到新慧,發現她眉目安詳,不慌不忙捧著一本書,專心致志地在看,對她油然而生好感。有些60歲的阿姨甚至會坦率地對她說:“會看書的知識分子不會騙我們,我相信你。”新慧做業務,從不巧舌如簧地催單,她會把十幾頁的保險合同擇其精要,用筆逐條寫下關鍵性的條文,幫助客戶理解,讓客戶仔細度量、甄別,認真考慮保險的利弊。她會鼓勵人到中年、成為家庭頂梁柱的客戶多投保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去為兒孫大量投保,她懇切地說:“父母為兒女著想,是人之常情,可是,您也要知道,人都有惰性。要是讓剛工作的年輕人知道,不努力,未來也有優裕的生活條件,他們就有可不思進取。這樣一想,過度的給予,是不是反而害了小輩?”
她跟客戶會面的時候,經常在客戶公司附近的公園、露天咖啡館或者書店相見,她認為,如果能夠營造一種松弛的、令人心曠神怡的氛圍,保險經理與客戶之間更容易達成共識,哪怕談不成業務,雙方也有收獲。的確,新慧將客戶約到水泥倉筒改造的人文書店里,與客戶散漫談及自己喜歡的書,或者在礦山公園里一同欣賞秋天的粉黛亂子草,或者在街心小公園里喝著保溫杯里倒出的紅茶,欣賞經霜紅葉的時候,新慧由衷地感嘆,在這個工作不可避免會滲透私人生活的時代,也許,選擇一份時間與地點 “由我做主”的工作,才能減少煩躁,帶來身心的滋養。
在新慧的保險業務走上正軌后,她也問過郭強——為何在長輩們聯手阻撓她的時候,他會堅定地站在她這一邊?僅僅是出于夫妻之間的信任嗎?郭強回應:“若到咱這個年紀,竭力反對配偶轉換工作賽道,一味強調她肩上的家庭責任,強調穩定的必要性,失敗的風險很大……我想,對方一定很失望吧。哪能試都不讓人家試一試,就說人家不行?”郭強明白,阻止配偶去實現人生的夢想,告訴她“人到中年萬事休”,那么,很難不讓配偶在心中滋生起日暮西山的寒意。“說到底,我還是愿意看到朝氣蓬勃,每天活得興沖沖的你……”
一個中年人,什么時候才會精神煥發,果敢又有執行力?一定是TA有新目標的時候。
人到中年,在事業發展中被迫轉彎,還有我的另一位好友張明啟,他在IT頭部企業已經工作了20年,在45歲這年,因為整個項目組虧損,而被整體裁撤,張明啟不得不拿著21個月的工資回家。
再想找尋類似地位與報酬的工作,幾乎不可能了。張明啟已經45歲,之前是管理人員,離開技術研發的核心部門已經超過十年。不管他向什么規模的互聯網企業投簡歷,要么就得接受比原來低一半的薪水,要么就被婉言謝絕。
經過深思熟慮,他跟妻子姜玲玲坦白說,他打算回鄉,組織一個電商直播孵化營,教那些回鄉創業的人怎樣直播賣農產品。因為 在互聯網大廠的時候,有一個關系很好的鐵哥們,是負責電商孵化的,在他那里,張明啟學到很多經驗。而回鄉創業,不僅有時間翻修老屋、照顧仍在務農的年邁父母,還可以發揮自己當策劃人和組織者的能力。
當然,張明啟對這樣的轉型也是滿懷忐忑的,他猶豫的理由是,首先,雖然老家離市里不遠,開車也只要一個多小時,但他的工作重心轉移到老家后,他和姜玲玲就只能當周末夫妻了;其次,他自己也不知道這種電商直播孵化營的前景如何,贏利模式能不能養家糊口。姜玲玲聽了他的疑慮,思忖片刻,笑道:“你放心去干吧,反正我是公務員,有一份固定工資,除了劃出3000塊供女兒上大學外,剩余的也可以維持家用。給你三年時間,我養家,你去闖,萬一闖出一條新路來呢?周末,我可以開車去看你,順便吃吃不打農藥的農家菜,就當郊游了。”
得到妻子全力支持,如今,張明啟返家創業也滿兩年了,他和一位返鄉發小聯合開辦的網紅孵化營,如今運營得相當不錯。作為當地農產品直播的帶頭人,張明啟分析消費者的心理,給大家上課,傾囊傳授直播經驗,告訴那些致力于直播帶貨的老少鄉親——第一,不要老在自家堂屋里直播,要到田間地頭去,穿上有當地特色的服裝,在自然的光線下采摘,現場品嘗,誠實說出水果的滋味,分析蜂蜜和茶葉的余味;第二,要為消費者著想,不要一味地推薦貴價產品。“比如,你賣石榴,告訴直播間里的網友,自己吃,買中果就可以了,送禮才需要大果,這種實在話,會贏得很多消費者的心。”
張明啟還為當地果農開拓新生意,告訴他們春天扦插了果樹苗,成活后可以賣。如今,城里人也迷上了種植,尤其是家有露臺的、有小院的,更喜歡用大瓦缸種幾棵果樹。能品嘗到自家果樹上摘下來的石榴、無花果或者秋月梨,能讓人體會到“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快樂,這才是口福和精神的雙豐收。
張明啟轉換賽道后,越忙越歡,姜玲玲每個周末去看望他的時候,還幫著他和助手們打包水果和果苗。姜玲玲發現,只要回到張明啟的老家,回到萬籟俱寂,秋蟲吟唱的自然生境里,她在城里久治不愈的頑固性失眠,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每天晚上,姜玲玲9:00就睡了,5:30就起來跑步,呼吸到山野純凈如琉璃的空氣,看見平原上的日出,這種為身心充氧充電的方式,讓姜玲玲也逐漸脫離了爭強好勝的焦慮狀態,不再把晉升、提拔視為人生的必由路徑。她笑著對丈夫說:“現在回過頭去看,得感謝你原來工作單位的項目組裁撤了,要不然你天天晚上23點以后才下班,一天三頓外賣,沒有一天神經是放松的,你哪有機會領悟到,自己還有別處的潛能呢?”
可不,上次姜玲玲去看望張明啟時,正值丈夫在幫當地的養羊大戶直播,推銷羊肉和粗羊毛制品,就在直播的過程中,養羊大戶一臉驚慌地闖入鏡頭,前來報信說,他家的一只母羊提前生產,在順利產下第一胎后,后面的羊羔就生不出來了。眼看母羊腹中的小羊有窒息風險,張明啟和姜玲玲趕忙戴上為小羊接生的長手套,跑到了羊圈中。
張明啟不得不親自當接生婆,他打開視頻,與正在外面看病的獸醫連線,按照獸醫的囑咐,為母羊助產。為了接生,他們在四面透風的羊圈里蹲了兩小時了。此時,他們發現,天色將晚,平原上橫貫的落日云霞就像噴薄入海的熔巖一樣,從南到北貫穿了西邊的天空,大地上飄蕩著稻子收獲后干躁馥郁的芬芳,農家的孩子把稻草堆當作滑滑梯,在飛速地滑落,他們的笑聲填滿了整個玫瑰色的天空。
姜玲玲不免設想,若是兩年前,她堅決不同意張明啟轉換人生的賽道,那么,她恐怕沒有多少機會,能夠停駐在原野上,看到如此治愈人心的場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