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榕
在社交媒體快速迭代的時代還需要寫信嗎?過去幾年,00 后山東姑娘萬周建為素未謀面的網友代寫了一千多封書信,傳遞浪漫和真情。
萬周建2001 年出生于山東平度。她從小品學兼優(yōu),卻在中考前夕受野貓驚嚇,沒能考上高中,轉讀五年制專科。2019 年,她給自己定下專升本的目標,發(fā)奮備考。每當堅持不下去時,她就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一些名言警句,給自己打氣,不知不覺吸引了幾千粉絲。這些粉絲中有很多是中小學生,把她的分享當成寫作文的素材。隨著互動的增加,不少粉絲把她當線上朋友,紛紛要求她開直播。
萬周建欣然應允,和粉絲約定直播期間帶上作業(yè),一起寫功課,相互督促。萬周建寫得一手娟秀瀟灑的鋼筆字,常常被粉絲夸贊,說看她寫字很治愈。于是,有人就提出請萬周建代寫明信片,幫忙傳遞祝福。一段時間后,需要代傳祝福的人逐漸增多,大多是因自己的字體不漂亮,或者文筆不佳,向她求助,甚至有人給她發(fā)私信,想付費請她代寫情書。
沒想到社交平臺發(fā)達的當下,還會有這種需求,萬周建很好奇,便在粉絲群里問大家原因。不少人表示喜歡這種方式,把情感從鍵盤轉移到信箋,是一種特別的紀念。萬周建沒有戀愛經驗,猶如發(fā)信人和收信人之間的搬運工,用不俗的文筆、行云流水的字體,把感受到的情感傳達得恰切而浪漫。每當完成一封書信,她的內心充盈,十分滿足。
一個剛剛考上大學的男孩找萬周建寫信,寄給他高中暗戀的女孩。高中時期,男孩因為羞澀,從沒有和女孩說過話,總是坐在最后一排,遙望著女孩的背影。高考后,兩人去了不同的城市。男孩覺得用手機表白并不鄭重,因此選擇書信,他提出在信的結尾寫道:“如果你愿意接受我,就請給我回一封信。”萬周建替男孩把信匿名寄了出去。不久,女孩輾轉找到她,打聽信是誰寫的。萬周建激動地講述了來龍去脈。不久,她留意到,男孩和女孩的微信頭像,已變成了他倆的情侶合照。

萬周建
2020 年,內蒙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萬周建幫一位已婚男士給長期在醫(yī)院奮戰(zhàn)的愛人寫了一封信。當時,任何非醫(yī)療用品不讓進醫(yī)院,除了經過消毒的信件。男士口述說:“生活再艱難,也不能沖淡應有的浪漫,給好久不回家的你寫封信,寫滿我和兒子對你的牽掛,我們仨一起戰(zhàn)斗。”這是萬周建第一次幫已婚人士寫情書,她思緒紛飛,心想原來結婚多年的兩人,同樣需要愛情的滋養(yǎng)。
代寫一封信,萬周建按每200 字12 元收費,并免費提供信封、信紙。為了能寫下走心的文字,她大量閱讀經典文學作品。代寫書信占去了她復習功課的寶貴時間,但也帶給她無盡的精神力量。
2020 年5 月,萬周建專升本考試成績比預期低了不少,一度情緒低落。適逢高考前一個月,代寫書信訂單明顯增多,寫下不少積極樂觀的祝福之后,萬周建走出陰霾,決定去山東德州讀大學。下定決心那天,一個高三學生請她代給模考失利的同學寫一封安慰信,她加了一句“關關難過關關過”,想借此給收信者送去慰藉。
2022 年年初,萬周建的粉絲數增加到五萬,一天能接到三四封信的訂單。一位粉絲給她留言,要給遠在外地的父母親寫信。女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家人僅在春節(jié)期間短暫相處。過去,她一直不理解父母,在寫信時頓悟到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不易,對萬周建說了很多心里話。女孩對親情的渴望打動了萬周建,她邊寫邊想到父母對自己的支持,便止不住流淚。
2022 年年末,某社交平臺發(fā)出邀請,請萬周建給就地過年的網友免費代寫家書。和以往的代寫書信不同,這次她服務的人群年齡跨度很大。通過文字,萬周建了解到不同年齡的人對親情和家的理解。外賣騎手、高空作業(yè)者、醫(yī)生、地質勘探員……大家肩負著不同的責任,積攢了對家人的思念,很多人說著說著就哽咽了。一個女孩請萬周建給奶奶寫了一封信,奶奶患了阿爾茨海默病,已不能辨認家人,收到孫女的信時竟然喊出了女孩的小名。女孩說那是她人生中最好的禮物。
有些中年人說話磕磕絆絆,表達不出自己的訴求,萬周建就像心理咨詢師一般,一點點聊他們和兒女的故事。一位阿姨找萬周建給女兒寫信,為了供女兒讀高中,她和丈夫在外省打工,沒法回老家,只能留女兒獨自在家過年。阿姨滿肚子的話,卻不知如何表達。萬周建便慢慢引導她從小時候的女兒樣子講起,一直講到之前過年給女兒做的小吃。每一句看似瑣碎的回憶,落在紙上,變成文字,化作對女兒的牽掛。當得知她女兒成績下滑,萬周建還不忘在信末鼓勵道:“媽媽希望你快樂地學習。”阿姨對這封家書很滿意,萬周建看到用薄薄的信紙傳遞的母女真情,也被觸動。
除夕夜,在央視新聞的特別直播節(jié)目中,主持人朗讀了萬周建代寫的兩封家書,向億萬觀眾傳遞這份特別的溫暖。對萬周建來說,這是對她過去幾年代寫書信的莫大鼓勵。她和父母圍坐一起看直播時,從父母眼中看到了贊許。
此后,萬周建更加堅定了代寫家書的念頭。代寫書信,幫助她走出了難熬的低谷期。只要開直播,總有幾十個熟悉的賬號在直播間。在認識萬周建前,他們還是高中學生,在平臺看她寫字,現(xiàn)在都上大學了。她通過直播搭建了一個賦能基站,給素不相識的人帶去能量。2023 年夏天,萬周建本科畢業(yè)。代寫家書的經歷,讓她早早確定了就業(yè)方向,從事新媒體,做一名主播,把更多的能量傳送到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