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民
王大媽患高血壓,由于血壓居高不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建議她改用硝苯地平片。服用該藥后,血壓基本正常,但引發了腳踝水腫的癥狀。為此,王大媽去三甲醫院心內科診治。醫生了解王大媽的用藥情況后指出,“元兇”是長期服用的硝苯地平片,此為藥物性水腫。
吃降壓藥 腳踝腫了
硝苯地平是第一代鈣離子拮抗劑,該藥起效快,價格方面也有優勢,是臨床抗高血壓、防治心絞痛的常用藥物。但是,硝苯地平的不良反應發生頻率較高,主要表現在頭暈及頭痛、發熱感、面部潮紅、腳踝水腫等。造成腳踝水腫不良反應的原因是硝苯地平可擴張全身血管,特別是小血管,從而致外周組織水腫,包括腳踝部位水腫。
由于硝苯地平不良反應的個體差異很大,大部分人感覺輕微,可以忍受。且不良反應一般在用藥后1周左右出現,以后逐漸消退,一般不良反應發生后不需要停藥。可有些人不良反應較重,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尤其是一些患者在服用硝苯地平后,腳踝水腫不易消除。
醫生解釋說,水腫是一種臨床上的常見癥狀,多為疾病所致,但有些藥物也可引起水腫,硝苯地平就是其中之一,醫學上稱為藥物性水腫。
消腫也要注意不良反應
臨床認為,硝苯地平導致腳踝水腫與藥物劑量大小有關。服用硝苯地平劑量小,腳踝水腫發生率也相應較低,因此服用硝苯地平應從小劑量開始。
除此之外,還可聯合服用小劑量利尿劑。不過,利尿劑有可能導致其他不良反應,如噻嗪類利尿劑慎用于妊娠、低血鉀、高尿酸血癥及明顯腎功能不全患者;呋塞米類強效利尿劑慎用于低血鉀等電解質紊亂者;保鉀利尿劑慎用于妊娠、哺乳者,禁用于腎衰竭、高血鉀患者。
高血壓患者也可以將硝苯地平片換成絡合喜或者別的鈣離子拮抗劑來降壓。如果降壓效果不理想,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可以加替米沙坦協同降壓,對腎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一旦發生了藥物性水腫,應先就診進行水腫原因排查。藥物性水腫一般于用藥后發生,輕度的藥物性水腫通常不用治療,一般在停藥后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