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人在養老機構安度晚年。一旦老人在養老院跌倒摔傷,甚至導致死亡,養老院該承擔多少責任?這是老人、家屬和養老機構都關心的問題,也往往成為各方的矛盾所在。
穿衣摔倒自行擔責30%
80多歲的耿老太,住在一家養老院。因身體有疾病,入住前經過養老院綜合測評,耿老太被評定為“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合同約定養老院提供一級照護服務。
入住不到半年,一天,耿老太在房間內獨自站立穿衣時摔倒受傷,造成身體多處骨折。老人子女表示,護理人員離開時也未對老人采取約束措施,這才導致老人摔倒受傷。但養老院認為,事發時護理人員讓耿老太坐下后,去給她洗衣服,是老人擅自走動才摔傷的。
基于合同中寫明的一級照護服務內容,法院認為養老院未盡到相應的義務,導致耿老太摔倒,構成侵權。此外,耿老太明知自己行動不便,在未通知工作人員及采用相應輔助器具的情況下,獨自進行超出其行動能力的動作,也應承擔責任。法院綜合判斷后,酌定養老機構承擔70%的責任,耿老太自行承擔30%的責任。
家屬勝訴預期過高
記者以“養老機構”和“摔傷”作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進行檢索,共查詢到相關裁判文書千余篇。
從裁判結果看,養老機構被判承擔責任的不在少數。法院認為養老院未能盡到相應義務、存在一定過錯是判決養老院擔責的主要原因。當老人摔倒受傷后,養老院處置不當,如未及時告知家屬或未及時轉診等也會被判擔責。但從法院判決養老院承擔的責任比例來看,大量案件在30%以下。部分案件因為養老院在老人摔倒受傷的過程中不存在過錯,且事后處置得當,無須擔責。“我們在審判過程中發現,部分老年人及其近親屬會簡單認為,只要老年人在養老機構致傷或致死,過錯和責任便都在養老機構一方。事實上,這其中存在一定的認識偏差。”北京朝陽法院副院長齊曉丹說。
親屬要改變觀念
業內人士表示,跌倒對于老年群體來說幾乎不可避免。對養老機構來說,需要通過空間上的適老設計,減少老人摔倒的可能性;可以通過一些智能化設備監測老人是否發生跌倒,以便第一時間發現意外情況并為老人提供及時的救助。老人的近親屬也要改變觀念,不能將老人送入養老院后就不管不顧,認為出了問題都是養老院的責任。要多了解老人的情況,有問題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