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婧茸

在快節奏的社會背景下,年輕家長由于工作繁忙等社會現實原因將自己的孩子交由父母代為看管,使得“隔代教育”,成為當下一種普遍社會現象。對此社會現象,唯亭街道于2018年設立隔代教育項目,開設有關隔代教育系列的公益課程及活動,5年來該項目共開展活動280場,服務對象累計近3萬人次。在唯亭街道隔代教育與親子教育逐漸形成了互補模式,越來越多的家庭父母上班無慮,孩子成長無憂,老人心有依托,家庭和諧美滿。
在一個初冬陽光很好的周四下午,梁爺爺和孫女正在高浜社區居委會參加一場“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的隔代教育專題講座。現場200多個座位滿滿當當,老師從“培養孩子專注力路上家長最容易踩的10個坑”開始為大家講解。梁爺爺第一次知道,原來平時孩子在專心做事,而自己給孩子遞水擦汗,噓寒問暖的這些事,實際上是對孩子專注力形成的破壞。原來孩子本身在做事的時候是十分專注的,只不過總會遇到成人的各種各樣的“善意”打斷孩子。
“我和老伴兒非常喜歡我們的小寶貝,一心盡力照料好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但隔了一輩,在對孫輩教育的過程中總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缺陷。今天參加的這場活動,老師們那幽默接地氣的授課方式,不但用了大量生動、鮮活、貼近生活的案例,還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不同教育類型以及不同教育方式的利弊,讓我們這些老年人了解了正確的教育觀念。講座結束后,大家還共同探討,相互摸索教育分歧中的平衡互通點,我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今后我還要繼續參加這類的活動!”梁爺爺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家是孩子成長的港灣,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可以鑄就一個溫馨的心靈歸宿。隨著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隔代教育”已成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形式,祖輩們在孩子的成長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教育作用。
近年來,唯亭街道隔代教育服務已深入人心,成為唯亭街道的品牌項目,受到廣泛關注,服務了轄區內千家萬戶,隔輩親、智慧愛,讓孩子們有了更好的成長空間。
2018年起,唯亭街道婦聯委托社會組織對本轄區內近千戶家庭進行了綜合問卷調查,調查得知唯亭街道絕大多數家庭的教育模式是祖輩與父輩一起養育,占比約70%。且祖輩家長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缺乏科學的育兒知識及有效的育兒方法。
“在走訪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在教育孫輩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與孩子父母在教育觀念上存在分歧以及對孩子的教育效果不明顯、教育方法單一落后。很多家庭都表達出對隔代教育的認同和期待,希望街道社區可以圍繞老年人如何轉換角色,當好隔代家長;如何學習新知識,和孩子一起成長;如何處理好與兒女、孫輩、親家,乃至學校、社會的關系;如何跨越‘代溝’,更有效地教育好下一代等內容開設相關活動和課程,幫助長輩們科學育兒,減少養育矛盾,提升家庭幸福感。”唯亭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婦聯主席曹韻穎表示。于是,唯亭街道“隔代教育”項目應運而生。


在曹韻穎看來,隔代教育的優勢大于劣勢。“在經驗上,祖輩是過來人,有照料孩子的經驗和耐心;在時間上,祖輩大多是退休人員,相較父母而言,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這不僅有助于父母輩兼顧家庭與事業,還可以讓祖輩在含飴弄孫中享受晚年樂趣。如果可以在此基礎上再不斷學習新知識,更新舊觀念,提高自己的教養水平,使自己的教育觀念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相信一定可以讓家庭關系更加和諧。”
為此,5年來,唯亭街道針對70%以上家庭的隔代教育現狀,立足給予每個家庭實在落地的教育幫助。就“共建愛寶寶、愛祖輩、愛家庭的三愛家庭”為總目標開展服務活動66場;以“古韻今風、創新育兒”為宗旨,將隔代教育向橫向和縱向延展,分為線下八大系列和線上三大系列開展了服務活動線下80場和線上30場,共計110場服務活動。2023年在往年的基礎上,唯亭街道縱向繼續拓展0-3歲嬰幼兒、3-6歲幼兒、7-12歲兒童、13-15歲青少年全年齡段隔代教育,橫向繼續深入實施祖孫兩代喜聞樂見的親子活動項目,創新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教育內容,發展提升老一輩育兒知識技能的有效途徑,服務活動80余場,服務對象累計超2萬人次。
“現在我們的隔代教育項目九大系列服務活動既囊括了往年家庭喜聞樂見的服務活動內容,又將現代教育方法和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線上課程與線下活動相結合,活動總是場場爆滿,大家總是嫌這樣的活動還不夠多呢。”唯亭街道婦聯副主席徐菁說。
“教育孩子關鍵不在于誰帶,主要在于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現實中,因為兩代父母的生活和成長環境有著顯著差異,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會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多溝通多學習。
家住廈亭社區的盧阿姨上周帶著孫女參加了一場“蘇州童謠祖孫親子服務活動”。在巾幗志愿者的帶領下,在一片吳儂軟語聲中,祖孫兩代用打擊樂器賣起了糖粥,手舞足蹈唱著蘇州童謠:“篤篤篤,賣糖粥,三斤核桃四斤殼,吃子倷個肉,還子內個殼……”親密無限、樂趣非常。盧阿姨感慨說:“蘇州話好啊,地方方言很重要,要不然咱們孫子孫女都要忘記老祖宗的東西了呢。”話雖樸實,情誼很真。傳承與保護蘇州話是每一位蘇州人的責任。然而伴隨普通話的普及和西方文化的影響,蘇州本土很多孩子已然聽不懂也不會說蘇州話。針對這一社會現象,2023年唯亭街道隔代教育項目分別在浦田、虹橋、古婁二村和廈亭4個社區連續開展了4場蘇州童謠祖孫親子服務活動,以經典蘇州童謠為主要素材,從“蘇州閑話”的發音開始指導,同時融合游戲、音樂、兒歌等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孩子學習蘇州方言。
在不遠處的懸珠社區,小滿小朋友和爺爺奶奶度過了一個愉快又有意義的周末。他們剛參加了“祖孫同臺 戲劇共樂”祖孫戲劇節隔代教育項目活動。在巾幗志愿者老師的引領下,他們祖孫同臺表演了《拔蘿卜》《獅子拔牙》《屈原》三個兒童劇目呢,現場氣氛極其活躍。爺爺說這是他第一次和孫子同臺表演,這樣的活動,既讓祖孫兩代人共度了高品質又有意義的周末,又增進了相互了解和親子感情。2023年,唯亭街道祖孫戲劇節隔代教育項目在高浜、龍會、陽澄湖、懸珠四個社區開展,服務了百來戶家庭。別開生面的隔代教育項目獲得了唯亭街道居民們的一致好評,大家紛紛表示,在活動中孩子和家長一起攜手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