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旅游業成為許多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各地鄉村都在積極進行開發與建設,以尋求旅游業發展之路。道路作為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鄉村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劃設計時應予以高度重視。闡述旅游發展背景下鄉村道路建設的意義,探討鄉村道路與鄉村景觀二者的關系,進而分析旅游發展背景下鄉村道路景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在規劃設計中的策略與應遵循的原則,以期促進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村旅游;鄉村道路;景觀規劃與設計
道路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生活、生產、交流的重要基礎設施。人們通過道路的連接進行物資運輸與交換,實現了地區之間的人口流動、區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了社會繁榮發展。因此,道路也承擔了人類文明傳播的功能。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凡是在古代發達的城市都擁有完善的道路體系,并且我們可以在史書中看到對中國長安城、羅馬古城等古都道路的詳細介紹,但對于鄉村道路卻鮮有提及。這與古代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基于我國古代政治經濟的不平等,鄉村的建設與發展一直未受到重視。有一句話可以較形象地描述鄉村道路的形成與發展:“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可見,自古以來的鄉村道路基本處于“自然生長”的狀態。如今,人們會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進行道路建設,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對鄉村道路的形態、布局等進行調整,這也賦予了鄉村道路深厚的歷史痕跡和文化烙印。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鄉村旅游異軍突起,在旅游市場上已占相當大的比重。鄉村以其獨特的生態景觀、人文特色吸引著廣大游客,鄉村旅游也成為許多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鄉村道路的建設如何兼顧鄉村自身發展和旅游業發展的需求,是本文研究的重點,以期探尋旅游發展背景下鄉村道路景觀設計的原則與策略,推動旅游業發展中的鄉村建設。
一、旅游發展背景下鄉村道路建設的意義
(一)滿足村民生產、生活的需求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鄉村道路最基本的功能仍然是滿足鄉村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環境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鄉村也不例外。道路的建設關系到人們生產、生活的便捷性、舒適性等,是村民生活品質提高的外在表征之一,也是鄉村建設的重要部分。
(二)滿足鄉村發展的需求
2016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指導交通運輸工作時強調“要想富,先修路”。鄉村要振興,道路振興非常有必要。它不僅涉及鄉村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資源、文化的“輸出去”“引進來”也需要道路的支撐。鄉村各項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道路,如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發展鄉村服務業等。由此可見,道路建設是鄉村建設與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三)滿足旅游發展的需求
隨著鄉村旅游的蓬勃興起,不少鄉村都在積極探索符合當地鄉村旅游發展之路。然而,要發展鄉村旅游,道路建設是首要條件。客源的引進、旅游活動的開展都需要道路的支持。當下鄉村旅游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對鄉村道路規劃、道路景觀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優質的鄉村道路景觀作保障。
二、鄉村道路與鄉村景觀的關系
(一)連接
鄉村景觀類型豐富,包括山水、田園、村莊、林地等。要使游客能更加深入、全面地體驗鄉村景觀,就需通過道路建設把這些資源連接起來。特別是在全域旅游的視野下,更需要對區域旅游資源進行整合開發。通過道路將原先分散的旅游資源連接起來,擴展鄉村旅游的輻射范圍,形成區域化、規模化、特色化的旅游路線,以增強旅游吸引力,促進區域內各項產業的融合發展,進而推進鄉村振興。
(二)組織
鄉村旅游的發展除了要把旅游資源連接起來外,還需要組織良好的旅游路線,然而這也離不開道路。良好的道路規劃與設計能將旅游資源進行有效的組織,讓游客有效順利、愉悅、快速地到達每一處景點,并能滿足游客不同的路徑選擇需求。
(三)構成
道路除了具備連接和組織鄉村旅游資源的功能外,其自身也是鄉村景觀構成的要素之一。道路的形態、路面的材質、周邊的環境和視線所及的景觀等,綜合起來便形成了別具特色的鄉村道路景觀,使游客在行進過程中感受到鄉村景觀特有的自然與愜意。
三、旅游發展背景下鄉村道路景觀存在的問題
(一)品質低,安全性差
由于部分鄉村在道路建設時一味追求速度,在修建道路的過程中忽略了質量監管,出現了施工不規范、偷工減料或采用劣質材料的情況,這大大降低了道路的品質,使道路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有一些地方還存在需要做防護設施而沒有做的情況。如果游客因道路質量出現了安全事故,這將對當地旅游產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二)缺乏主次,布局零亂
由于對鄉村道路規劃缺乏整體認識,部分鄉村在建設道路時只是按照局部或短期的需求進行建設,這樣便導致了道路缺乏主次、布局零亂,這對鄉村旅游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對于游客來說,混亂的交通、主次不清的路徑非常缺乏引導性和吸引力,使游客的體驗感大打折扣。
(三)缺乏特色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文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城市建設模式等都對鄉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加上人們對地域特色缺乏認識,不少鄉村在建設時忽略了自身特色,而去模仿城市建設的模式,尤其是在道路建設上,如把蜿蜒的鄉村道路改建成了寬闊筆直的大道,把所有道路路面都進行了硬化,把原本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材料進行了更換。這種改建后的道路可能提升了整齊度,增強了道路的氣勢,卻讓其喪失了鄉村本該具有的特色,大大降低了鄉村旅游景觀的吸引力。
(四)缺乏游賞性
目前,大部分鄉村在道路建設時只注重交通的便利性而忽略了游賞性,然游賞性對于游客來說卻非常重要。一條僅具有交通連接功能的,行走起來單調、乏味、毫無樂趣的路徑,是缺乏吸引力的,這也大大降低了游客的體驗感。
(五)配套設施欠缺
部分鄉村的道路存在配套設施不完善的情況,如:標識系統不完善,體現在指示牌欠缺或指示不清晰,造成游客迷路或走錯路;照明系統不完善,影響了游客夜間出行;衛生系統不完善,缺乏垃圾桶等,造成了環境污染,破壞了鄉村的生態環境;休息設施欠缺,導致游客長時間行進而沒有停留休息的設施,大大降低了游客的體驗感。
四、旅游發展背景下鄉村道路建設的原則與策略
(一)原則
1.安全性
安全性是鄉村道路建設首先要遵循的原則。在這方面上,鄉村道路與城市道路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相關部門必須予以重視。特別是發展旅游業,道路不僅涉及村民和游客的人身安全,也關系到旅游產業的順利發展。
2.特色化
鄉村對游客的吸引力主要是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一旦特色消失,吸引力便隨之消失,鄉村旅游業將失去發展的根基。因此,在鄉村道路景觀設計時必須重視對當地特色的保護、利用與傳承。
3.生態性
自然生態環境是鄉村發展旅游業的重要條件之一。在鄉村旅游開發與建設時,應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證其可持續發展。這也包括了道路景觀設計與建設,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
4.功能性
道路除了基本的交通功能外,還具有休閑娛樂、文化傳播等功能。同時,道路的功能性還與使用對象有關。旅游發展背景下,鄉村道路的使用對象除了村民外還有外地的游客,其功能比普通的鄉村道路更加多樣。因此,在設計鄉村道路時,不能只從交通方面進行考慮,而應針對道路的類型、使用對象等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設計,以實現功能多樣化的道路景觀。
5.系統性
道路就像一張網,聯系著鄉村的各個區域,滿足鄉村與外界和鄉村內部各區域之間的人員流動或貨物運輸需求。對于發展旅游業的鄉村而言,道路設計會影響客源的輸送及游客的引流、分流、聚集、疏散等。如何規劃與組織道路景觀,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要使鄉村各項功能有序、順利、有效進行,必須展開全方位、系統化的考量與設計。
(二)策略
1.合理規劃路網
鄉村道路建設應做到規劃先行,特別是對于發展旅游業的鄉村來說,更應重視路網的規劃設計。首先,可對道路進行分級。如:一級為鄉村對外連接的道路,二級為連接鄉村各重要功能區域之間的道路,三級為二級道路的支路,四級為田間路、機耕道等。每一級別可在路面寬度、硬化程度、道路設施和景觀特色上進行不同設計。其次,可按照使用對象進行分類。由于每種類型使用對象不同,其功能也有所區別。如:主要供村民使用的道路,其功能主要為村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同時提供清潔、舒適的出行環境;供游客使用的道路主要功能是為游客提供全面、有序、暢通的出游路徑,其擁有舒適、優美、服務完善的交通體系,以及能深入體驗鄉村特色的道路景觀和場所。在對道路進行分級、分類的基礎上,再綜合場地各方面因素如等高線、坡度、坡向、綠化情況等進行合理的道路規劃,使道路類型清晰、功能分布合理,實現有序、高效的交通條件。這不僅有利于村民生產生活的順利進行、鄉村環境質量的提高,還能滿足游客游賞、體驗鄉村景觀的需求,從而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的順利開展。
2.提高建設質量
鄉村的地形地貌、地質因素相對復雜,首先,在規劃設計前期應對場地進行全面考察和地質分析,并在存在安全隱患的路段運用合理的工程手段進行加固,以保障道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其次,在施工過程中應進行嚴格的質量監管,避免偷工減料或使用劣質材料等情況發生。
3.加強鄉土性、地域性元素的運用
充分運用鄉土材料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材料進行道路景觀設計,能突出鄉村道路景觀的鄉土性和獨有的地方特色,增強旅游吸引力。首先,鄉村道路的形態不要一味模仿城市道路寬、直的特點,而應盡量突出鄉村曲徑通幽的特色,并結合鄉村地形進行合理的道路線型和空間形態設計。其次,在道路路面、兩側景觀材料的選擇上,應多選用地方特有的,并在做法工藝上盡量傳承和發揚地方特色傳統工藝,以展現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傳統。最后,在道路景觀設計上應強化地域特色。在道路空間設計中,將地方特有的文化傳統、歷史故事等,通過多樣化的景觀設計手法進行傳達,弘揚地域文化。
4.重視“野”化設計
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的一大區別在于鄉村景觀更“野”,這也是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大亮點。因此,在鄉村道路景觀設計時必須重視“野”化設計。如:道路兩旁的綠化盡量不要采用幾何式的修建整齊的方式,可多利用植物的自然形態進行設計;道路鋪裝不必大量硬化,可根據道路功能,對不必要硬化的道路選擇多樣的鄉土材質,如采用當地特有的石材、磚材、木材等進行路面鋪裝設計。
5.完善配套設施
旅游業屬于服務行業,應盡量為游客提供完善的服務體系。鄉村發展旅游業必須重視服務設施的建設,在道路設計時必須完善道路配套設施。如:交通設施、休息設施、照明設施、指示設施等,都需要進行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在設施設計時,還應盡可能地融入地方特色,讓游客在舒適、愉悅的行進過程中更加深入、全面地體驗鄉村景觀和當地特色文化。
五、結語
如今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同時對鄉村景觀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鄉村道路景觀設計時,應立足鄉村實際,結合村民和游客的需求,進行合理的規劃與設計,使鄉村道路景觀設計能在更好地滿足村民和游客需求的同時,展現鄉村風貌,保護生態環境,弘揚鄉村文化,促進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張潘.全域旅游視角下鄉村道路景觀規劃與設計[J].當代旅游,2021(34):55-57.
[2]歐操.從景觀設計學的角度談鄉村道路的重塑[J].湖南包裝,2021(5):115-118.
[3]李曉穎,朱珠,張文穎.鄉土元素在鄉村道路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名城,2022(3):82-88.
[4]薛紫.“鄉愁符號”在美麗鄉村景觀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大眾文藝,2022(16):55-57.
[5]蔣帥.鄉村道路景觀規劃設計初探[J].現代園藝,2021(5):153-155.
作者簡介:
定艷秋,碩士,重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