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魅力使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隨著時代的變遷,觀眾的審美需求和文化消費習慣發生了顯著變化,這要求戲曲藝術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守正與創新的辯證關系在戲曲藝術中顯得尤為重要,既要尊重傳統,保護和傳承經典,又要積極探索新的表現形式,以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體。本文探討了戲曲演員在舞臺表演藝術中的守正創新問題。強調了傳承傳統的重要性,包括對傳統戲曲核心元素的理解、演員的技能訓練以及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分析了在現代社會背景下,戲曲藝術如何適應觀眾需求的變化,融入現代元素以及探索新的表演風格。進一步探討了戲曲行當應如何創新,包括重新審視經典劇目、開展跨界合作以及增強觀眾參與與互動。總結了守正與創新的辯證關系,并展望了未來戲曲表演藝術的發展方向。
1 守正:傳承傳統
1.1 理解傳統戲曲的核心元素
傳統戲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表現形式。其核心元素包括劇本、音樂、舞蹈、服裝和化妝。劇本通常以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或經典文學作品為基礎,通過細膩的情節設計和生動的人物塑造,展現了深厚的文化內涵。音樂為戲曲表演提供情感的支撐,傳統樂器如京胡、笛子和鑼鼓,與演員的表演相輔相成,共同營造出戲曲的氛圍。舞蹈在戲曲中不僅是肢體的表達,更是情感與劇情的延續,演員通過獨特的身段和動作傳遞角色的內心世界[1,2]。
在服裝和化妝方面,傳統戲曲具有極強的象征性。戲曲演員的服裝通常色彩鮮艷、造型獨特,往往通過顏色和圖案傳達角色的性格和身份。化妝則是戲曲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夸張的面部描繪,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性格和情感。這些核心元素共同構成了傳統戲曲的獨特語言,演員必須深入理解和把握這些特點,才能在舞臺上真正展現出戲曲的魅力。
1.2 演員的技能訓練
戲曲演員的技能訓練是傳承傳統的基礎。基礎功夫的訓練包括身體的柔韌性、力量和協調性,以及聲樂技巧的提升。演員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練習,掌握基本的唱腔、念白和表演技巧,這些都是演繹角色的關鍵。特別是在舞蹈方面,演員需要掌握各種程式與動作,以便在表演中能夠自如地表達情感[3]。
在訓練過程中,程式與規范的遵循至關重要。每個戲曲行當都有其獨特的表演程式和風格,演員必須嚴格遵循這些規范,以確保表演的純正性和專業性。這不僅是對傳統藝術形式的尊重,更是對觀眾欣賞體驗的負責。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磨煉,演員能夠在傳統與個人風格之間找到平衡,從而實現對傳統戲曲的深入傳承。
1.3 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戲曲藝術得以延續的重要保障。通過演出與教學,戲曲藝術得以在不同的時代和環境中傳播與發展。戲曲團體通過定期的演出,不僅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戲曲的魅力,也為年輕觀眾提供了接觸和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此外,許多學校和培訓機構也開設戲曲課程,通過系統的教學,培養新一代的戲曲人才[4]。
對傳統劇目的深入研究與再現是保護傳統文化的另一重要方式。演員和劇作家需要對經典劇目進行研究,分析其文化背景、人物性格和情節設計,以便在演出中忠實再現經典的魅力。同時,在保留原有精髓的基礎上,適度地改編與創新也有助于使傳統劇目更具時代感,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通過這些方式,傳統文化得以在新形勢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2 創新:適應時代
2.1 觀眾需求的變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觀眾的審美和文化消費習慣經歷了顯著變化。現代觀眾越來越重視視聽體驗的豐富性與互動性,追求更高層次的文化享受。他們不僅希望通過表演欣賞到傳統戲曲的韻味,也渴望體驗到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的內容。尤其是年輕觀眾,對戲曲藝術的期望不僅包括傳統文化的傳承,還希望能夠看到現代元素的融入與創新。他們傾向于接受新鮮事物,尋求更具互動性和參與感的藝術形式。
年輕觀眾在文化消費時,更加注重多元化與個性化的體驗。他們對傳統藝術形式的期待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表現方式,而是希望能夠通過現代科技和創新手段,獲得更加直觀和深刻的藝術體驗。因此,戲曲藝術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主動適應年輕觀眾的審美需求,以吸引他們的關注與參與。了解這一變化,推動戲曲與現代觀眾之間的對話,是確保戲曲在現代社會繼續發揚光大的關鍵。
2.2 融入現代元素
為了適應現代觀眾的需求,融入現代元素已成為戲曲創新的重要方向。現代技術的廣泛應用,如燈光、音響和多媒體,為傳統戲曲表演增添了新的表現手法。通過高科技的燈光設計,戲曲能夠營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舞臺效果,提升觀眾的視覺體驗。現代音響技術的進步,也使得演員的聲音更加清晰、動人,從而增強了情感的傳遞效果。這些技術手段不僅豐富了舞臺表現,還能夠在無形中提升觀眾的沉浸感[5]。此外,新的舞臺設計與美學理念為戲曲藝術注入了新鮮血液。傳統舞臺通常較為固定,而現代舞臺設計強調靈活性與多樣性,能夠根據劇情需要進行快速變化。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觀眾的視覺享受,也為演員提供了更大的表現空間,增強了演出的動感和趣味性。通過現代設計理念的融合,傳統戲曲得以在視覺和聽覺上煥發新生,更加貼合現代觀眾的審美取向和文化需求。
2.3 表演風格的探索
表演風格的探索是戲曲藝術創新的重要方面。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融合,如舞蹈、話劇和音樂劇,為戲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這種跨界合作不僅能夠豐富戲曲的表現語言,也能夠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體。例如,將現代舞蹈元素融入戲曲表演,可以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展現出更加活潑和生動的舞臺效果。這樣的嘗試不僅增加了戲曲的觀賞性,還使其更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趣味。
新劇目的創作與發展是戲曲創新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傳統劇目往往基于歷史故事和經典文學,而現代創作則可以從生活中的各種主題出發,融入當代社會的問題與情感。這種創作方式使得戲曲不僅能反映傳統文化的精髓,還能在當今社會中產生共鳴,增強了其現實意義和時代感[6]。通過不斷的創新,戲曲藝術能夠保持其活力和吸引力,確保在不斷變化的文化環境中繼續生存與發展。創新不僅是對傳統的延續,更是對未來的積極探索。
3 戲曲行當的創新方向
3.1 重新審視經典劇目
對經典劇目的重新審視是戲曲行當創新的重要方向。經典劇目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是戲曲藝術的瑰寶。在保持經典劇目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可以進行適當的改編,使其更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這種改編不僅可以是劇情上的調整,也可以是在人物塑造、情節發展和舞臺設計等方面的創新。通過重新詮釋經典作品,演員能夠以更生動的方式展現角色,增加故事的吸引力。此外,加入現代視角與元素也是重新審視經典劇目的關鍵。將當代社會的價值觀、文化背景和觀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融入經典劇目,使其在內容和形式上更具時代感。例如,在經典劇目中引入現代語言、生活場景或心理描寫,可以幫助觀眾更容易地與故事產生共鳴。這種創新不僅能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也能使傳統戲曲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
3.2 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為戲曲行當提供了豐富的創新機會。戲曲與不同藝術領域,如電影、音樂和舞蹈的合作,不僅能夠拓寬戲曲的表現形式,還能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體。在電影領域,戲曲可以通過影視化的方式,將傳統故事與現代敘事手法相結合,制作出適合大眾觀賞的電影作品。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升戲曲的影響力,還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戲曲的魅力。
在音樂與舞蹈方面,戲曲的傳統元素可以與現代音樂和舞蹈風格相結合,形成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將現代舞蹈元素引入戲曲表演,能夠打破傳統舞蹈的局限,使演出更加生動與活潑。此外,戲曲團體還可以開展多樣化的演出形式,如結合音樂會、藝術節等,以跨界合作的方式展示戲曲的獨特魅力。這種多樣化的演出形式不僅豐富了觀眾的文化體驗,也促進了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3.3 觀眾參與與互動
增強觀眾的參與感與互動性是戲曲行當創新的另一重要方向。傳統戲曲表演通常是單向的,觀眾處于被動觀看的狀態。通過引入互動元素,戲曲能夠提高觀眾的參與感,使觀眾更積極地融入表演。例如,可以設計一些讓觀眾參與的環節,讓他們在表演中與演員互動,甚至讓觀眾在某些場景中參與角色扮演。這種互動不僅能夠增強觀眾的體驗感,還能加深他們對戲曲的理解與喜愛。
利用社交媒體平臺擴大戲曲的影響力也是當前創新的重要手段。通過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表演片段、幕后花絮和演員訪談等內容,可以吸引更多的關注和討論。戲曲團體可以通過建立社群,與觀眾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分享演出信息、活動預告和票務信息。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觀眾的參與度,也能為戲曲的傳播與推廣創造更廣闊的平臺。通過這些創新,戲曲藝術能夠在現代社會中保持活力,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和喜愛。
4 結語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戲曲藝術需要平衡守正與創新的關系。守正意味著對傳統戲曲核心元素的尊重與傳承,包括劇本、音樂、舞蹈、服裝和化妝等方面的固有特點,這些都是構成戲曲魅力的重要基礎。與此同時,創新則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要途徑,只有與現代觀眾的需求對接,不斷融入新的表現形式和技術手段,戲曲藝術才能保持活力。因此,如何在守正中求創新、在創新中堅守傳統,成了戲曲藝術未來發展的關鍵。展望未來,戲曲表演藝術的發展需要更加注重與現代文化的融合,不斷探索適合當代觀眾的新劇目和表現形式。隨著科技的進步,戲曲團體應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如多媒體和數字技術,提升觀眾的視聽體驗。同時,跨界合作也是戲曲創新的重要方向。與電影、音樂和舞蹈等其他藝術形式的結合,能夠拓寬戲曲的表現領域,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體。為促進戲曲藝術的持續發展與創新,筆者建議戲曲團體建立與觀眾的互動機制,想方設法增強觀眾參與感,并通過社交媒體等平臺擴大戲曲的影響力。此外,加強對年輕演員的培養與支持,鼓勵他們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不斷為戲曲注入新鮮的血液。通過這些努力,戲曲藝術將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命力,繼續傳承與發展,成為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引用
[1] 陳溪.戲曲演員的文化修養對表演的重要作用[J].中國民族博覽,2023(23):123-125.
[2] 房霜.談如何提升戲曲演員舞臺表演藝術修養[J].中關村, 2023(10):106-107.
[3] 舒朵朵.論新時期戲曲演員的傳承與堅守[J].戲劇之家, 2020(4):34.
[4] 馬然冰.識譜對戲曲演員的重要性[J].中國京劇,2024(9): 101-102.
[5] 陳曉麗.戲曲演員舞臺表演如何創造藝術美[J].戲劇之家, 2019(24):38.
[6] 屈斌斌.論戲曲演員修養與表演藝術[J].戲劇之家,2019(8): 18+20.
作者簡介:周曉玥(1987—),女,江蘇蘇州人,本科,二級演員,就職于江蘇省蘇州昆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