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過程中,浙江民營企業文化建設被賦予了全新的使命和責任。自2021年國家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以來,共富文化如同一座指明燈,為全社會的發展指明方向,其理念與“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旨在追求資源分配的公平合理,激發社會各階層的潛能與創造力,為經濟的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新的時代背景下,浙商民營企業,包括大多數工程技術服務企業已經意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實踐中不斷采取一些措施建設提升企業文化內涵。本文通過實踐調研浙江某工程檢測類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現狀,深挖問題根源,提出針對性強、切實可行且具有引領性的提升策略,助力浙商企業構建適應時代需求、獨具特色且富有強大競爭力的企業文化體系。
1 研究相關理論基礎
1.1 共富文化的理論基石
1.1.1 共富文化的內涵要義與核心要素
共富文化的核心要素緊密圍繞公平、共享和發展有序展開。公平作為共富文化的基石,強調社會資源和機會分配的公正無私、不偏不倚,確保每個人都能在平等的舞臺上充分展現自身價值;共享則突出社會成果的共同享有,涵蓋物質、精神、文化等多個維度;發展是實現共富的關鍵路徑,通過持續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為全體人民創造更多發展機遇和更美好生活。
公平原則要求堅決打破各種形式的壟斷和特權,構建公平競爭、規范有序、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讓每個人都能憑借自身的努力和才華獲得應有的回報;共享理念促使社會建立健全完善、公平合理的福利保障體系,守護弱勢群體的基本權益,使發展成果普惠大眾;發展觀念注重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宏偉目標。
1.1.2 共富文化的經濟與社會價值
共富文化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巨大,它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提升生產效率,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例如,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財富,同時也通過技術創新推動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
在社會層面,共富文化引領社會走向和諧穩定,減少貧富差距引發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共富文化有助于提升社會的文明程度,培育公民的公平意識、共享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社會風尚。
1.2 浙商文化的地域內涵與傳承脈絡
1.2.1 浙商文化的鮮明特質與精神內核
浙商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精神內核在商業領域獨樹一幟。敢為人先的開拓勇氣是浙商文化的鮮明特色,浙商敢于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勇于探索未知的商業領域和創新的經營策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勇立潮頭;務實求穩的行事風格是浙商文化的堅實根基,浙商注重實際效果,腳踏實地開展經營活動;誠信至上的價值堅守是浙商文化的璀璨瑰寶,浙商秉持誠實守信的經營原則,珍視商業信譽,恪守契約精神,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2.2 浙商文化的傳承路徑與發展趨向
浙商文化的傳承通過多種途徑得以實現和延續。家族傳承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一代浙商創業者將豐富的經商經驗、深厚的價值觀念和堅韌的精神品質傳遞給下一代;企業文化建設亦是傳承浙商精神的重要土壤,通過系統的文化精神體系構建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將浙商文化的精髓深深植入員工的心中,培養他們的商業智慧和道德操守。從浙商家族企業文化傳承角度看,共富文化的精髓一直貫穿在浙商發展過程中。
2 研究方法與思路
本文綜合運用多種科學嚴謹、系統深入的研究方法,確保研究的全面性、系統性、科學性和前沿性。一方面,歸納總結企業發展歷史資料,運用面對面訪談的形式對被調研企業文化現狀進行梳理與定性分析;另一方面,結合丹尼森組織文化測量評估模型對被調研企業文化現狀進行定量分析,提取關鍵核心信息,通過內容分析和主題編碼對訪談資料進行深度系統、富有邏輯的研究,挖掘核心觀點和重要啟示。最后,基于縝密細致、客觀準確的分析結果,進行科學合理、富有邏輯且具有前瞻性的推理和判斷,得出客觀準確、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力的結論,并精心制定合理、可行、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的策略和建議[1]。
3 調研企業文化建設現狀分析——定性分析
基于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大環境,浙商工程檢測類民營企業,包括房屋質量檢測類民營企業、空氣環境質量檢測類民營企業等,或多或少都參與其中。而房屋質量、空氣環境等都是構成我們共富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可以說在共富社會建設過程中,浙江民營企業文化建設被賦予了全新的使命和責任。本文被調研企業在近二十余年的運營與管理期間也很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的投入與建設,已經形成其獨特的工程檢測行業(特別是建筑檢測行業)企業文化。運用面對面訪談的形式對被調研企業文化現狀進行梳理與定性分析后,本文發現,公司鼓勵員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的創新氛圍良好,員工的創新意識逐年增強,這為企業的技術研發和業務拓展提供了動力。此外,團隊合作精神也相對較強,不同部門之間能夠相互協作,共同完成項目技術任務。
當然,被調研企業的文化建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溝通機制不夠完善,導致信息傳遞不暢,影響工作效率和決策質量。例如,首先,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由于部門之間溝通不及時,導致工作進度受阻,出現重復勞動和資源浪費的情況。其次,員工激勵機制不夠健全,無法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F有的激勵方式較為單一,主要以物質獎勵為主,缺乏對員工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的關注。第三,企業文化的傳承和推廣力度不足,由于理工科員工居多,對于偏文化類的企業活動不夠重視。最后,新員工對企業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不夠深入,部分新員工入職后,對企業的文化理念缺乏系統的了解,難以在工作中真正踐行企業文化。
這些問題的產生,既有內部管理的原因,也有外部環境的影響。內部管理方面,管理層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資源投入不足。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未能納入企業的戰略規劃,缺乏專門的團隊和資金支持。外部環境方面,市場競爭的壓力使得企業更多關注短期業務指標,而忽視了文化建設的長期價值。行業的快速變化和競爭加劇,導致企業將主要精力放在拓展市場和提高業績上,對文化建設的投入相對較少[2]。
4 基于丹尼森組織文化測量評估模型的企業文化現狀分析
在應用丹尼森組織文化測量評估模型之前,本文的研究團隊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精準設定了與企業特點和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測量指標,確保能夠全面、準確地評估企業文化,還精心設計了科學合理的問卷,涵蓋企業文化的各個方面,以獲取全面、可靠的數據。
此次調查問卷以微信問卷星小程序方式針對公司全體員工推送120份,共有4個檢測科室和5個業務科室參與,統計提交問卷 110 份,問卷回收率 91.6%,其中有效問卷101份,問卷有效率 91.8%。
本文主要使用丹尼森組織文化測量模型,四個維度(維度分值),十二項綜合指標(指標分值)和七十四項分項指標(分項分值),得分越高表明公司在企業文化維度表現越好。通過丹尼森組織文化測量模型,我們看到在四個維度(參與性、一致性、適應性和使命感)中,使命感得分最高,適應性得分最低,說明被調研的浙商民營企業可能已經嗅到市場行情的變化,但還是難以以最靈活的機制來適應變化的市場競爭。同時,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被調研浙商民營企業文化建設取得了員工較高的認可,企業員工對于企業榮譽感很強,各種類型的文化活動參與性很高。在十二項綜合指標中,團隊導向、核心價值觀、目標及遠景分值較高,表現較為突出,這反映出被調研民營企業中員工集體凝聚力相對還是比較強的,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具有信心。在七十四個分項指標中,為了保障維度的均衡性,研究最終選擇了六十個指標,其中“團隊成員是我們的主要基石”表現最為突出,進一步說明了被調研企業團隊導向最佳,企業這幾年的穩步發展進一步確立了以團隊為主要工作單位的運營模式。
5 共富文化背景下企業文化的提升策略
在確立“共富引領,創新驅動,責任擔當”的戰略方針前提下,深度融入共富理念,明確企業發展的全新方向,實現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的有機平衡,可以從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層面進行優化和提升。
5.1 物質文化層面的優化舉措
全面重塑企業形象,精心更新企業標識,匠心設計辦公環境,充分展現企業的創新活力與獨特魅力;全力提升工作環境品質,引入尖端智能化設備和貼心人性化設施,大幅提高員工的工作舒適度與滿意度。例如,為員工配備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辦公桌椅,改善辦公照明和通風條件。精心打造一流文化設施,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建立現代化員工活動中心和全方位企業展覽館,極大豐富員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顒又行目梢耘鋫浣∩矸俊D書角等設施,展覽館展示企業的發展歷程和文化內涵等。
5.2 行為文化層面的引導策略
大力加強員工共富意識的培育,通過系統性培訓和廣泛宣傳活動,促使員工深刻理解共富文化的豐富內涵和重大實踐意義;精心塑造員工的行為規范,建立清晰明確、嚴謹科學的行為準則,有效引導員工積極踐行共富理念。例如,制定員工行為手冊,明確在工作中的行為標準和道德規范。大力弘揚團隊合作精神,精心組織各類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團隊建設活動,顯著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協作能力。比如開展戶外拓展訓練、團隊合作競賽等活動;全力營造互助共進的良好氛圍,建立科學合理、公平有效的獎勵機制,積極鼓勵員工相互幫助、攜手共同成長。例如設立團隊合作獎勵基金,對表現突出的團隊進行表彰和獎勵[3]。
5.3 制度文化層面的創新改革
構建全面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持續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全力確保激勵機制的高效性與科學性;切實加強激勵約束機制的執行監督,建立及時有效的反饋渠道,根據實際情況迅速、靈活地調整和優化制度。例如定期開展員工滿意度調查,了解員工對制度的看法和建議。
5.4 精神文化層面的升華凝練
廣泛深入傳播共富價值觀,充分利用多元化渠道進行全方位宣傳,使共富理念深深扎根于員工心中。有力推動員工對共富價值觀的內化與踐行,積極鼓勵員工將共富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比如開展“共富文化在我身邊”的主題活動,鼓勵員工分享自己的實踐經驗;重新全面審視企業使命與愿景,使其與共富文化緊密融合、高度契合,充分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企業使命與愿景對員工的強大激勵與引領作用,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堅實有力的精神動力?!?/p>
引用
[1] 劉嘉圣.驅動力、經驗與實施策略:論我國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實施路徑[J].國家治理評論,2020(3):88-96.
[2] 張松岳,俞松坤.浙江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瓶頸與推進對策[J].經濟師,2015(3):199-200.
[3] 王鐵.我國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問題及措施[J].文化論壇,2022(8):10-13.
本文系2021年浙江省教育廳訪工、訪學項目“基于共富文化背景的浙商民營企業文化提升路徑研究——以浙江中浩應用工程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為例”(FG2021109);2023年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校級橫向課題:浙商民營企業公司文化建設和提升策劃方案(23HX13)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葛錦晶(1984—),女,浙江上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就職于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