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利 崔良芳

萇家拳,也稱萇氏武技,是明末清初發源于河南汜水的一個“以氣統拳、形氣合一”的新型拳種。在河南與少林拳、太極拳并稱為三大名拳,在全國與形意拳、八卦掌并稱為五大名拳。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別被列為河南省級和國家級非遺物質文化遺產。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同志在《香港懇談會上的主題演講》中指出“萇家拳正大醇厚,一招致勝,對中國武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此優秀的傳統武術拳種,然而對其體系的整理與研究,截止至2023年,雖有武術學者涉足,但只是枝葉,均未涉及到主干,不足以體現萇家拳體系之全貌。筆者作為萇家拳第九代代表性傳承人,有責任、有義務去完成這一使命,所以在使命感和責任心的驅使下,筆者多次請教萇家拳第八代代表性傳承人劉義明和在萇家拳第九代傳承人崔良芳和楊俊偉的協助下,經過數年的研究和整理,構建出了萇家拳的完整體系。萇家拳體系的成功構建非常有利于它的系統性傳承和發展,使本拳種其向前邁出一大步。
萇家拳是一個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且發前人所未發的新型拳種,經過系統地整理后,萇家拳可分為完整的五個體系,即理論體系、技術體系、訓練體系、技藝交流體系、養生功法體系,如圖1所示。
一、萇家拳之理論體系
萇家拳的拳學理論內容,若按照實質內容可分為“中氣之論”和“拳技之論”,凡論中氣,皆緊密結合拳技加以闡述,不尚玄說虛言;凡論拳學理論,均是以中氣學理為主導,以釋義拳技之精,如圖2所示。
其中中氣之論包含《中氣理論》和《武備擇要》(也稱《武備參考》)兩大巨著,而每一部巨著又包含數篇小論,小至幾十字,大到數千字,句句經典,篇篇精華,可謂是指導初學者達到高層境界的理論之佳作,例如《煉氣決》《剛柔相濟論》等。拳技之論是萇乃周對萇家拳拳術套路和技擊打法的論述,其內容極為詳細,被武林人士視為瑰寶,即《拳譜之論》《技擊打法之論》《十層功夫》。拳譜之論有《合煉中二十四勢》《二十四字論》《槍法之論》;技擊打法之論有《打法總決》《論打法》《論攔法》《講打法》《講正氣》《講奪氣》《講點氣》《借行氣》《捷快用法》《起縱說》《得門而入論》《頭手二手前后論》《剛柔相濟論》《老少相隨》《論用功》《乘停擎》《八要》《十二失》《七十二手法》等十九篇皆是論述技擊打法要訣;十層功夫有第一層《練形》,第二層《練引氣》,第三層《練身氣》,第四層《練內氣》,第五層《形氣合煉》,第六層《煉浮氣》,第七層《煉沉氣》,第八層《煉神氣》,第九層《煉變五行》,第十層《煉元氣》。現擇其一《講打法》與大家分享:
凡側正諸勢,宜將身子擱于兩腿中間,三尖照落,不可此前彼后。
兩腿不可過寬,兩手不可探遠。過寬則轉身不利,難免傾跌之患;探遠則轉關不靈,下勢不生。
打字即如常山蛇勢,打首尾應,打尾首應,打中則首尾俱應。
二、萇家拳之技術體系
技術體系一般由功法體系、招法體系、套路技術體系組成。萇家拳功法體系有“文修”和“武煉”兩種,每一種又包含多個功法練習。文修,也稱靜樁,包含推手樁、斜行樁、云手樁、乾坤樁;武煉,也稱動樁,包含推手功、斜行功、單鞭功、閃手功、雙鳳旋武功等。招法體系包含核心招法、重要招法、一般招法。核心招法是萇家拳的根本,亦是萇家拳所有器械套路的母拳,有單鞭、斜行、虎撲、閃手四個動作,其中前兩個最核心;重要招法是萇家拳核心招法的變化,也是衍變其它招法和組成拳械套路的基礎,有二龍戲珠、反臂擊石、大火燒天、單刀赴會、雙虹駕彩、猛虎捕食、白鵝亮翅、猿猴獻杯;一般招法是核心招法和重要招法的衍變,例如萇家拳二十四字拳的拳譜中寫到,二十四勢中的每一勢有八勢變化,以應對不同之場景,共計192勢。然而,根據萇家拳第九代傳承人王水利統計,萇家拳共有拳械套路60多套,所以其招法有不下千勢之多。萇家拳套路技術體系包含拳術套路和器械套路,拳術有28套,器械套路有33套,對練5套,其中拳術和器械套路又分為單練套路和對練套路。如圖3所示。
三、萇家拳之訓練體系
訓練體系是指在教學訓練過程中將技術體系中的環節按照一定的次序而形成的訓練程序,包括:功法、套路、拆手、喂手、散手、實戰組成。萇家拳的訓練體系不僅有實用練習環節,同時還有各個層次的訓練指導理論,如《十層功夫》是指導練習者功夫層層上升的指路明燈和對照參考標準,是萇家拳獨一無二的理論,這是其他大多拳種所不具備的;《二十六初學條目》《論初學入手法》《打拳須知》《兩教》《步眼》《手法》《七練》《單練法訣》《合練法訣》《大小勢說》等都是對初學者訓練方法的指導。河南國術館館長陳泮嶺在《萇家拳源流考》一文中稱“萇家拳,絕非江湖,但有花樣而非實用者比。……觀其內容,綱舉目張,條分縷析,確有門徑,確有實力。……此萇家拳,最為合適之教材也”。功法和套路已經在技術體系敘述,這里不再贅述。拆手、喂手也可以說是拆招和喂招,是對萇家拳技法的分層訓練,這樣訓練的好處可以使練習者快速掌握技法;散手、實戰是對技法在對抗中的使用訓練,或是對練習者熟練程度的掌握情況,是對技法的最后一步訓練。例如:萇家拳的羅漢手對練,其實就是對萇家拳八大技法“沾、隨、滑、脫,旋、滾、勒、壓”的訓練,而八大技法的根則是功法體系。如圖4所示。

另外,萇家拳有散手八大組,這八大組在萇家拳傳人內極少傳授,所以傳人知道者極少,而外人更不得知。其中有三組已經顯露于世面,2016年萇家拳第八代代表性傳承人劉義明和第九代傳承人王水利受上海體育學院之邀,參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屆武術展演,他們向大家展示了第三組技擊打法和代表性拳械套路。其實,這八大組都是對核心招法、重要招法、一般招法的巧妙組合,短則三四招、長則十幾招,招招銜接緊密,攻勢連環不斷、防不勝防,可謂之精辟。
四、萇家拳之技藝交流體系
技藝交流體系包括對抗、半對抗、套路展示、功力展示等相互聯系的環節在內的各種不同形式的技擊交流方式。這個體系是每個拳種均具備的,就好比國家各個部隊一樣,都有用來展示和對外交流的儀仗隊,專門用來表演或交流,以展示之軍威。武術拳種也是如此,如萇家拳的武術快摔、羅漢手對練、拳法套路中的二十四字功力拳、硬氣功的展示等均是。如圖5所示。
五、萇家拳之養生功法體系
養生功法體系是指某拳種中以養生為目的的各種功法技藝。萇家拳是一個歷經三百多年的拳種,擁有完整的一套養生功法體系。萇家拳的養生功法有四樁六功,四樁:推手樁、云手樁、斜行樁、乾坤樁,六功:推手功、單鞭功、斜行功、閃手功、雙鳳旋武功、童子拜佛功。其中,最后一個功法是萇家拳第八代代表性傳承人劉義明,根據習練萇家拳七十多年的感悟和總結中提取出的具有養生功能的“童子拜佛功”。此外,萇家拳的樁功為什么具有養生功能,是因為萇家拳練樁、養氣、行氣是統一的,“蓋動靜互根,溫養合法,煉形以合外,煉氣以實內,堅硬如鐵,自成金丹不壞之體。”萇家拳除了四樁六功外,還有養生功法套路,即二十四氣、劍指、雙燕掌(柔)等功法套路,都是通過煉氣、養氣、納氣等方法,來達到練形合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以及性命雙修、結胎還元的高層境界。如圖6所示。
六、小結
中國武術在發展過程中,均是“做加法”的文化,在武術發展過程中,傳承人在練習或者武術實踐中會把心得體會記錄下來,然后融入到拳種之中,使其拳種技術內容積累越來越多,導致人們很難弄清楚拳種的來龍去脈,很難區分此拳種的主干,所以導致習武者用功多,而收效甚微,甚至無法獲得真正的技術核心,然后失去練習興趣,甚至退出學習。所以作為萇家拳的第九代傳承人,筆者不辭辛苦,日以繼夜的研究和整理,構建出萇家拳的完整體系,使其能夠“體系化傳承”和“系統化發展”,為保護國家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綿薄之力。
(作者簡介/王水利,舟山綠城育華學校、鄭州市萇氏武技研究會副會長;崔良芳,黃河科技學院體育學院、鄭州市萇氏武技研究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