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利 崔繼梅 趙陽楠 胡建杭 楊成 曹文博 劉歡 王安妮
摘 要:標準化對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具有引領、推動和助力作用。本研究對云南省生態環境、節能和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溫室氣體管理等其他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現狀進行梳理,分析了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制修訂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可操作性強的措施建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十四五”期間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的重點方向,為云南省各級各部門以及各行業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對策,重點方向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7.014
基金項目:本文受云南省標準化研究項目云南省“碳達峰”標準化工作研究(項目編號:2022BZHXM02)資助。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y of Standardization Work on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in Yunnan Province
LIU Huili1 CUI Jimei2 ZHAO Yangnan2 HU Jianhang1* YANG Cheng1 CAO Wenbo1 LIU Huan1 WANG Anni1
(1. School of Metallurgy and Energy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Yunnan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Standardization plays a leading and facilitating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a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ergy saving and energy effi ciency,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and other fi elds such as greenhouse gas management in Yunnan province. It then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revision of local standards for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and gives the operable measures. On this basis, it presents the key direction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in Yunnan province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hich provides th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all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and industries in Yunnan provin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Keywords: carbon peak, carbon neutrality, standardization, strategy, direction
0 引 言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首次提出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與承諾,在國際社會引發關注[1]。為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國務院于2021年10月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構建了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的“1”;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以《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為首的政策文件,推動能源、工業、交通運輸等分領域分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的落實和實施。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完善綠色發展標準化保障,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2022年10月,市場監管總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為相關行業、領域、地方和企業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建設工作提供指導。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碳達峰碳中和涉及能源、交通、工業等多個領域,是一場以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為關鍵詞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2]。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過程中,政策落實、技術實施和監測監管等各環節都離不開標準的支撐,因此也對標準化工作提出了重大需求。
為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實現,云南省委、省政府先后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和《云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構建了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并于2022年7月印發《關于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指導云南省碳達峰標準化工作的落實。
云南省碳達峰標準化工作處于起步階段。為全面實施國家標準化戰略,積極探索“標準化+”的機制和路徑,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有關綠色發展標準化要求,充分發揮標準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作用,迫切需要對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現狀開展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十四五”期間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的重點方向,為云南省各級各部門以及各行業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助力云南省爭創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示范省。
1 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現狀
1.1 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展現狀
云南省積極開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截至2022年12月,已成立省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YNTC)27個,其中碳達峰碳中和標準涉及7個YNTC,分別為云南省環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YNTC 14)、云南省節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YNTC 11)、云南省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YNTC 06)、云南省交通運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YNTC 13)、云南省建筑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YNTC 18)、云南省磷化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YNTC 19)和云南省電力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YNTC 09)。
為更好地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云南省近期正在積極籌建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下一步更好地推進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制修訂工作提供保障,為云南省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提升碳匯能力提供技術支撐。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情況詳見表1。
1.2 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總體現狀
截至2022年12月,云南省現行有效地方標準1945項,其中碳達峰碳中和標準148項,在云南省現行標準中占比7.7%(見圖1)。涉及的主要領域包括生態環境、節能和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其中,生態環境標準102項,數量占比為68.9%,占比最高;節能和能效領域標準36項,占比為24.3%,位次第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標準10項,占比為6.8%,位次第三。與碳達峰密切相關的溫室氣體管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碳排放交易、生態碳匯等標準尚屬空白。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地方標準分布與占比情況見圖2。
1.3 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重點領域標準化現狀
1.3.1 生態環境
在生態環境領域,云南省現行地方標準102項,主要涉及湖泊流域湖底泥綜合利用3項,餐廚垃圾綜合利用7項,污水處理與利用25項,農藥化肥使用12項,生態環境保護13項、正在制定標準1項,綠化及森林保護12項,固體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回收10項,一般濕地認證及濕地生態監測15項,清潔生產5項。
1.3.2 節能和能效
節能和能效領域現行地方標準36項,其中高能耗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5項,能源資源計量數據采集與監測指南標準18項,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標準3項。此外,根據地方特性,制定了國家標準中未涉及的水定額標準6項、能源資源消耗定額標準4項,體現了云南省重視節能,提高經濟質量效益、推動綠色循環發展的理念。
1.3.3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現行地方標準合計10項,其中太陽能標準3項,風能標準4項,生物質能標準3項,在核能、水能、氫能、光伏、新能源汽車和燃料電池、生活垃圾焚燒方面云南省暫無地方標準發布。
1.3.4 其他領域
在溫室氣體管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和綠色金融等領域,云南省標準尚屬空白。溫室氣體管理標準可為降低企業碳減排成本、建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提供技術支持[3]。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是國內外應對氣候變化與碳中和領域關注的重點技術,相關標準可用于準確評估CCUS項目減排總量,明確CCUS減排貢獻。綠色金融可引導資金流向節約資源的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引導企業生產注重綠色環保,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綠色環保產業發展[4]。云南省在今后的標準化工作中可加強溫室氣體管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和綠色金融等領域標準的制定,引導全省重點產業綠色發展。
2 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現狀問題分析
本研究按照國家和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的要求,參照已發布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情況,對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標準化統籌協調機制不完善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涉及的發改、工信、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各部門和各行業對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均有相應要求,標準多頭制定易出現交叉重復。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從碳排放量化、碳匯量化和核查,到市場機制的引入等標準之間需要相互聯通和協同,亟需在省級層面加強碳達峰標準化工作,完善各部門標準的協調機制。
2.2 碳達峰標準體系不健全
標準體系是標準化的頂層設計,只有健全、完善的標準體系才能保證各項標準之間的相互協調和配套,促進標準組成的科學合理化,提高標準水平。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尚未成熟,而且現行有效的各領域標準之間各自獨立,缺乏協同效應,總體標準研制不系統,存在標準體系仍然不夠健全的問題。
2.3 部分重要標準缺失,碳達峰關鍵技術標準亟待制修訂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標準亟待制修訂,云南省現行標準只涉及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合計僅10項,地方標準中水能、光伏、氫能、新能源汽車和燃料電池、生活垃圾焚燒標準缺失。溫室氣體管理領域標準亟待制定,與碳達峰相關的溫室氣體管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領域云南省標準尚屬空白。電解鋁企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及計算方法(2015年)、銅冶煉企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及計算方法(2015年)、焦化污水總磷的測定(2014年)等涉及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業的節能和能效領域地方標準亟待更新升級,而且上述行業排放限額標準缺失,不能有效控制碳排放。
2.4 科技創新和標準化協調發展能力不足
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的基礎研究工作比較薄弱,科技支撐標準化力量不足,缺乏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基礎研究工作的專業人才和項目資金,科研成果、關鍵技術、知識產權等轉化為標準的程度和自主創新不夠,標準的科學性、實用性有待提高,同時存在技術研發與標準結合不緊密的現象。
2.5 現行有效標準的實施力度不夠
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制定和實施涉及能源管理和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溫室氣體管理、綠色金融、生態碳匯等多個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標準的制定較分散,標準實施難度增大。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現行標準的推進力度和實施力度不夠,部分發布實施的標準存在沒有及時進行有效示范推廣的情況,部分企業不了解、不掌握標準。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從立項、制定到發布、執行,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程序,缺乏企業等執行者自下而上地對標準執行中遇到問題的有效反饋機制。
2.6 碳達峰標準化復合型人才缺失
云南省碳達峰標準化人才儲備不足,主要表現在標準化專業教育程度不高,部分標準化工作人員在知識結構和能力上不適應碳達峰標準化發展的要求,而碳達峰技術型人才分散在各行業,技術人員的標準化意識不強,對標準化知識的了解程度不高、對標準化手段應用的能力不強,碳達峰標準化復合型人才缺乏,標準化人才梯隊建設不健全,具有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研究和標準制定能力的人才較少,亟需加強碳達峰標準化復合型人才隊伍的建設。
3 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的措施建議
3.1 加強碳達峰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完善標準化統籌協調機制
制定云南省碳達峰標準體系建設近期、中期和遠期工作計劃,加快構建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和標準體系,實現碳排放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全覆蓋,整體規劃地方標準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銜接配套關系,確定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優先領域,落實標準化支撐措施和保障政策,研究建立碳達峰標準化專項協調機制,加強技術協調和標準實施,建立跨部門、跨領域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
3.2 建立健全碳達峰標準體系
根據各領域國家、行業碳達峰標準體系建設情況,結合云南省生態環境特點、重點支持產業的發展規劃和碳達峰重點行業的情況,建立健全支撐云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全面系統、統籌兼顧、相互協同貫通的碳達峰標準體系。開展多層次(省、市、園區、企業)、多產業/行業(綠色能源產業、生態碳匯以及鋼鐵、建材、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業等)體系試點項目,以點帶面、逐步推進,推動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3.3 加快制修訂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標準
盡快建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技術優勢,制定云南省碳排放核算統一指南的基礎標準,對排放因子的選取、使用條件,核算邊界等問題,做出科學、統一的規定[5];制定云南省水電、光伏、氫能、燃料電池、生活垃圾焚燒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標準;制定溫室氣體管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生態碳匯等前沿技術標準,加快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針對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修訂能耗限額標準并增加碳排放限值,在重點行業、重點用能單位率先建立碳排放限值、碳排放強度先進值標準。
3.4 強化科技創新與標準化協同發展
搭建科技成果向標準轉化平臺,推動“科技創新”和“標準化發展”兩要素的融合,完善創新技術的研發、專利創造和標準研制一體化發展機制,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構建創新技術同步轉化標準的工作體系。圍繞云南省重點支持產業,支持企業、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加強前瞻性、先導性關鍵技術的研究,推進科技成果向標準的轉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評價機制;整合標準化資源,布局省級技術標準創新中心,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所需標準的供給,以高質量標準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3.5 完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實施體系、提高標準實施力度
建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協同的立體標準實施模式,完善符合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整體標準體系架構,實現全方位的標準實施管理及監督,開展標準實施情況統計分析,建立標準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開展標準化實施應用試點建設,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加強標準與產業政策、法規的協調。發揮行業協會、標準化組織在政策宣貫、技術指導和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開展碳達峰標準的宣傳、培訓和貫徹實施,加強對主管部門管理人員、碳排放核查人員、企業技術人員的培訓,規范企事業單位碳排放行為,提高碳達峰碳中和標準的實施力度。
3.6 加強碳達峰標準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加強標準化人員碳達峰專業知識、標準化知識的培訓,支持和鼓勵標準化人員承擔碳達峰標準化方面的科技攻關、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促進標準化人員快速成長為復合型標準化人才。針對碳達峰相關行業的技術型人才,通過標準化專業知識培訓、與標準化人員的溝通和交流,提升碳達峰技術人員對標準化專業知識的了解程度,提高標準化手段應用的能力,培養適應碳達峰工作需要的既懂專業、又懂標準化的復合型人才。加強標準化人才隊伍、標準化人才庫和專家庫的建設,開展碳達峰標準化人才的深層次培養,吸納社會各界碳達峰標準化人才為云南省碳達峰標準化工作服務,為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持。
4 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重點方向
4.1 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標準的制定,推動云南省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
云南省致力做強做優能源產業,努力建設綠色能源強省,“綠色能源產業”成為千億級產業重點發展方向。目前云南省綠色能源領域僅有風能、太陽能照明(熱水系統)、生物質能地方標準10項,水電、光伏、氫能、燃料電池、生活垃圾焚燒等標準缺失,可加快相關地方標準的制定,支撐云南省綠色能源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4.2 加強碳排放管理標準化工作,推動落實碳排放目標
碳排放管理標準化包括碳排放核算、碳排放指標、碳排放強度、碳排放信息報告、碳排放評估、碳足跡、碳捕集、產品和服務標識等領域[6]。云南省可優先制定碳排放核算統一指南的基礎標準,解決不同行業、不同部門在計算碳排放時使用的排放因子不統一、使用條件規定不明確、核算邊界不統一等問題,推動落實碳排放目標、構建低碳發展標準化制度體系。
4.3 落實傳統高耗能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促進行業降碳改造、提升能效水平
針對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等傳統高能耗重點行業提高能效標準,對現行企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及計算方法(2015年)、鉛鋅行業清潔生產標準體系(2014年)、焦化污水總磷的測定(2014年)等標準進行修訂,執行更加嚴格的能效標準和環保標準,在制修訂能耗限額標準時增加碳排放限值,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的轉型,促進行業降碳改造、環保升級改造和提升能效水平。
4.4 開展生態碳匯標準的制定,實現云南省生態碳匯的經濟價值
充分發揮云南省生態碳匯的優勢,提高林木蓄積量,提升森林、生態農業和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和增量。開展碳匯項目審定和核證、碳匯監測等生態碳匯標準的制定。積極參與國家、行業生態碳匯標準的制定,引導碳匯項目進入碳交易市場,達到降低碳排放強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體現云南省生態碳匯的經濟價值。
4.5 積極探索碳排放權交易標準的制定,利用市場手段推動節能減碳
積極探索碳排放權交易運作框架、碳金融衍生品和碳排放權交易服務等碳排放權交易標準的制定,提升碳資產管理能力和碳交易水平。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加快控排企業有序、規范融入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促進企業提高節能減碳意識,增強節能減碳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 結 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睒藴适菍崿F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保障。云南省在今后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中應緊跟國家標準體系建設進展,根據云南省重點發展產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要求,不斷完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積極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以標準化工作的實效服務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充分發揮和體現標準化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23(003).
[2]董峰.“碳達峰、碳中和”釋放積極社會經濟效應:產業結構重塑、金融體系加碼[N/OL].(2021-04-14)[2022-11-30].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104/14/ WS60767ab4a3101e7ce974917c.html.
[3]滕飛,馮相昭,李捷.加強溫室氣體管理制度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J].環境保護,2011(11):12-15.
[4]周亮,吳艷媚.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現狀與建議[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21,41(1):39-46.
[5]劉竹,耿涌,薛冰,等.城市能源消費碳排放核算方法[J].資源科學,2011,33(7):1325-1330.
[6]陳亮,林翎,陳健華,等.我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工作進展及面臨的挑戰[J].中國標準化,2014(6):53-56.
作者簡介
劉慧利,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標準體系研究。
胡建杭,通信作者,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從事碳達峰重點行業標準體系研究。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