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宇 何智斌 李夢博
摘 要: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已成為中國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本文分析了內蒙古稀土產業的發展狀況和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的現狀,分析了內蒙古自治區稀土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存在問題,提出了契合內蒙古自治區稀土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的建議。
關鍵詞:質量基礎設施,內蒙古稀土,協同服務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7.039
Research on Quality Infrastructure Collaborative Service –Taking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of Inner Mongolia as An Example
MA Hongyu HE Zhibin LI Mengbo
(Inner Mongolia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infrastructure and deeply implementing quality improvement actions have become a strong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ner Mongolia rare earth industry and the status of collaborative services for quality infrastructur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llaborative service of the quality infrastructure of the rare earth industry in Inner Mongoli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quality infrastructure, rare earth of Inner Mongolia, collaborative service
加強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制造的關鍵,也是產業集群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關鍵。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部署:“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完善標準體系,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有效銜接。”國家《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完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和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試驗驗證等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全文23處提及“質量基礎設施”,并明確要求“構建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大力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工作的意見》,2021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工作方案》,該方案將圍繞自治區及各盟市的特色優勢產業,面向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工作,大力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強化全產業鏈質量基礎支撐,以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質量管理為核心,以知識產權、品牌培育為延伸。2022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規范》《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服務規范》兩項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地方標準征求意見,“蒙檢在線”(內蒙古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稀土行業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的特色優勢行業,在現有質量基礎設施工作基礎上,整合質量技術服務要素資源,建立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將有助于促進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1 內蒙古自治區稀土行業發展及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現狀
1.1 行業發展現狀
稀土素有“現代工業維生素”之稱,可分為兩大類:輕稀土和重稀土。稀土元素是國家戰略資源和高新技術發展的關鍵資源,在國防科技、節能環保、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稀土資源,2021年占世界稀土儲量的36.67%,內蒙古占全國的83%,中國稀土資源分布如圖1所示。內蒙古自治區稀土資源豐富,已經形成了包括采選、冶煉分離、深加工、新材料到應用產品的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是全國最大的稀土原材料生產基地和供應基地。以包頭白云鄂博為主的內蒙古稀土資源主要為輕稀土。白云鄂博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稀土礦山,也是我國最大的多金屬共生礦山,包括鐵、稀土和鈮等。是中國最大的鐵、稀土、鈮等多金屬共生礦山。2016年,中國確定了中國鋁業、北方稀土、廈門鎢業、中國五礦、廣東稀土、南方稀土六大稀土集團格局。2021年,我國成立“中國稀土集團”,稀土供給格局進一步優化。內蒙古自治區以北方稀土為主[1]。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被譽為“稀土之都”,內蒙古稀土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包頭。1992年,國務院批準設立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現擁有115家稀土企業、1萬多從業人員,是國內稀土產業的重要基地,是全國唯一以“稀土”命名的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包頭市積極構建“2+2+N”現代稀土產業體系,2021年包頭市印發《促進稀土新材料及應用產業發展扶持政策》《促進稀土新材料及應用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兌現細則》,力爭到2025年稀土產業實現產值千億元以上。隨著當今科技水平快速躍升,稀土應用領域不斷拓寬,稀土中高端應用在經濟轉型發展中持續發力,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近年來,內蒙古實施了以企業工程中心為主要形式的稀土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戰略,稀土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稀土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技術能力進一步提升。為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內蒙古還加大了稀土資源開發秩序專項整治力度[2]。
1.2 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現狀
包頭稀土新材料技術研發中心(原內蒙古自治區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發中心”)作為第三方公益性事業單位,立足服務稀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貼近企業服務的“工廠實驗室”,以及為稀土產業貿易、科研、新產品研發提供堅強的技術支撐。近年來為國家稀土物資儲備,包頭稀土交易所線上交易產品及包頭稀土新材料基地釹鐵硼電鍍產品提供了高效優質的檢驗檢測服務。
研發中心致力于建設內蒙古稀土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打造一站式的檢驗檢測服務。充分發揮內蒙古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作用,包頭稀土產品質量與標準化協會組織建設內蒙古稀土標準體系、內蒙古稀土永磁及表面覆蓋層標準體系,牽頭或參與稀土行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充分發揮技術服務力為企業制定相關技術標準提供技術支撐,指導標準化工作先進企業建立企業標準體系;依托內蒙古稀土產業檢驗檢測與認證服務聯盟組織企業質量認證體系、實驗室認可提供培訓與指導服務。建設高性能釹鐵硼磁體磁能檢測實驗室及稀土永磁企業磁測量測試工具的校準實驗室,解決自治區內常規磁性測量測試工具無法溯源的問題。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稀土標準化體系項目總結,梳理出現行稀土相關標準292項,制修訂稀土相關類標準約40項。
打造服務園區企業一站式服務平臺,研發中心先后投資約400萬元在包頭市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專業實驗室,建設一站式服務平臺,可為產品及其中間質量控制提供檢驗檢測服務,企業標準化服務,水、氣、土、聲、固廢等環境監測服務,品牌建設及知識產權保護服務等。占地371畝的包頭市重點項目——包頭市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是全國規模最大、標準最高、配套最全的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目前已建成23個標準電鍍生產車間和22個磁材后加工生產車間,總投資約12.6億元。該基地是為打通稀土釹鐵硼表面處理瓶頸,解決稀土永磁材料向下游產業鏈延伸的技術難題,實現包頭地區稀土釹鐵硼加工及表面處理無縫鏈接的載體。該基地目前已有50多家企業入駐,預計年產值將超過100億元,提供3000個左右的就業崗位[3]。
1.3 稀土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成效
發揮“一次投入、避免重復、資源共享、高效利用、優勢互補、協同提升”的作用,構建“稀土檢驗檢測科研公共服務”一站式服務平臺,拓寬服務途徑,優化服務方式,更好地體現市場監管服務作用,促進精準綜合技術服務向產業鏈深度延伸,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產品質量提升。
根據稀土行業發展實際,重點建設中心實驗室、稀土永磁材料檢測實驗室和稀土新材料基地實驗室“工廠實驗室”,積聚行業內企業生產和實際應用技術,把握需求資源,加強技術交流,實現協同發展、共享交融、互惠共贏、提質增效。
2 內蒙古自治區稀土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存在問題
2.1 行業技術服務供應不足
目前,稀土行業中小企業實驗室僅對關鍵儀器玻璃器皿等進行計量溯源,而生產用設備設施大多未進行計量溯源,一方面原因是為節約經費,另一方面為自治區區內無可提供相關服務的機構。稀土企業大多進行ISO 10000等常規體系認證,無專門針對稀土產業方面的認證體系。稀土產業亟需在節能降耗,產品分級,產品評價類的認證。在實驗室認可方面,大多稀土企業實驗室僅為企業提供檢測數據,不參加CNAS及CMA等認可,參與度低。自治區質量基礎設施要素技術服務供應還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2.2 專業技術人才及配套設施不完善
稀土企業的產品質量控制技術、設備、人員等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質量控制水平和研發能力還有待提高,稀土企業的產品質量控制稀土企業規范程度低,規范意識淡薄。大部分中小企業配備內部實驗室,但由于檢測設備昂貴且需匹配高水平檢測人員,實驗室規范管理的基本能力和經驗缺乏,距離企業生產、新產品研發等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的需求差距較大。大型控股企業實驗配套設備及人員相對完善,但由于生產產品單一,僅可滿足常規產品的檢驗檢測。
2.3 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升
稀土產品技術含量低、原創性項目開發能力差、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等,稀土行業基礎研究、關鍵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的研發體系還不夠完善。在稀土材料領域,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特別是原創性國際專利的成果并不多,我國相關專利多為改進型專利或邊緣專利。質量基礎設施對稀土產業的扶持及支撐能力偏弱,競爭力不強,需要不斷強化技術對產業的支持力度,增強產業競爭力。
3 內蒙古自治區稀土行業實現協同服務質量基礎設施的路徑
3.1 政策先行,引導質量基礎設施協同發展
把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到支撐工業經濟升級和產業轉型的重要戰略地位,充分釋放質量基礎設施效能,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制定實施重大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時,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前瞻性問題研究,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抓好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規劃部署,并推動組織實施。內蒙古自治區應將重點行業領域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擺到重要戰略地位,盡快出臺自治區層面稀土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發展規劃,推動稀土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工作落實。
3.2 探索推動質量基礎設施協同發展的機制
通過總結現有稀土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的經驗,將可行的方法、措施進一步提煉形成稀土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新模式,加以復制、推廣。將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作為推進稀土產業轉型升級的抓手之一,讓質量基礎設施協同充分服務于稀土產業發展,將質量基礎功能與稀土產業需求特征密切結合,避免出現錯節。在推動質量基礎設施協同的過程中,始終秉承企業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重點企業技術、資金和快速響應市場的優勢和引領帶動作用,依托稀土行業龍頭技術服務機構成熟的線上或線下服務網絡,明確質量基礎設施需求與重點建設方向,政府發揮牽線搭橋、構建平臺的作用,探索構建企業提需求、行業劃重點、政府及服務機構做服務的質量基礎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機制,使質量基礎設施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
3.3 抓住重點,推動質量基礎設施協同發展
隨著稀土產業的發展壯大,稀土企業對計量測試、標準研制、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服務的需求也不斷擴大。深入分析產業發展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充分挖掘技術服務機構潛力,利用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契機廣泛吸納高端技術服務機構,聚焦產業發展瓶頸和需求,發揮協同機制優勢,整合優勢資源,聚合先進技術解決產業發展困境,助力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3.4 強化融合,保障質量基礎設施協同發展
質量基礎設施要形成能夠解決實際需求的質量基礎整體解決方案,需要多方推動、協同創新,堅持鏈條式設計、一體化部署,在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各個環節加強協調配合。強化政策落實,加強溝通交流,堅持信息共享,增強服務意識,為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創造條件,市場監管部門應與政府各有關部門、技術服務機構建立聯動機制,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多維度、深層次保障質量基礎設施協同發展[4]。
參考文獻
[1]韓興國,張蕾.2019.內蒙古稀土產業現狀及發展分析[J].資源與產業,21(1):69-72.
[2]稀土從“世界級儲量”向“世界級創新”進軍[EB/OL].(2022-08-17)[2022-10-28].https://www.nmg.gov.cn/ztzl/xyesdjgxsd/ dmbj/202208/t20220817_2104722.html.
[3]全國最大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 開足馬力忙生產 爭創新春“開門紅”[EB/OL].(2022-01-28)[2022-10-28].https://www.baotou. gov.cn/info/1144/242836.htm.
[4]陳岳飛.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協同服務的政策支持[J].中國檢驗檢測,2020,28(3):3-5.
作者簡介
馬洪宇,工程師,主要從事質量和標準化研究。
何智斌,工程師,主要從事質量和標準化研究。
李夢博,工程師,主要從事質量和標準化研究。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