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見
“爸爸,中秋快樂。”2023年中秋,張蘊藍從密密麻麻的工作中抽身出來,父女倆一杯清茶、一碟月餅,對月而坐,促膝談心。
張蘊藍是一名“非典型”北方女子,聲音輕柔,身材嬌瘦。而就是這樣一個“小女子”,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扛起了家族企業的“帥旗”,打造出一個新時代的“服裝商業帝國”。
她的背后,有著多重身份。她既是創業者群體的一員,更是女性創業者的代表;她是數字化治理體系拓荒者,也是堅持通過C2M產業互聯網升級改造傳統產業的堅守者;她是產業變革的開拓者,也是二代創業的傳承人。她失敗過,也拼搏過,她說,自己就像一頭山羊,表面溫和,頭上卻長了一對角,堅毅而勇敢。
1979年4月,張蘊藍出生在山東青島,有一個小3歲的弟弟張琰。在張蘊藍的記憶中,家里常常只有母親和他們姐弟,父親張代理常年在公司忙碌。
不過,年少時期的張蘊藍也并不怎么愿意見到父親。父親非常嚴格,父女倆偶爾短時間相處,父親幾乎一直在挑毛病,從張蘊藍走路的姿勢、發型到著裝,總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尤其是發型,父親要求她剪短發,認為短發干凈利落。盡管張蘊藍想扎辮子,但當時的她不敢反對父親。直到上大學,她才留起了一頭長發。
父親張代理在服裝界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白手起家,1995年創立紅領集團,開創了一個享譽海內外的中高端服裝品牌。張蘊藍上小學三年級時,家里的經濟狀況就非常好了,父親給他們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張蘊藍擁有青島第一臺私人電腦,還有專門的老師指導,她也是當時屈指可數的請家教學習鋼琴的孩子之一。
雖然是“富二代”,但張蘊藍姐弟從小并沒有接手家族事業的壓力,因為父親一直想把公司做成一個公眾公司,并不希望家族里的人來公司工作。高中時,張蘊藍去了加拿大讀書。讓她奇怪的是,自己小小年紀到了異國他鄉,父母居然一次都沒去看過她,父親更是連電話都不主動給她打。
也許正是因為父母給予了“自由生長”的空間,張蘊藍性格越來越獨立,把學業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在加拿大大學畢業后,她找了一份助教工作,籌劃著在不久,和男友結婚,過上安逸的小日子。
2005年,考慮到男友去了南京讀博士,張蘊藍回國了,在上海一家外企找了一份工作。然而,她這個上海白領才當幾個月,父親突然專程來找他,直截了當地說:“爸爸需要你回來工作。”
當時父親并沒說“接班”,張蘊藍也沒往這方面想,只是單純覺得:父親需要我,肯定是要我做一些事情。于是,她沒有絲毫猶豫,收拾行李回了青島。
父親的要求有些苛刻:從一線做起,不能讓別人知道他們父女的關系。張蘊藍很意外,但父親做事一定有他的道理,她選擇服從。
就這樣,張蘊藍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她本想著當個悠閑的白領,然后結婚生子,甚至已經報了烹飪班。誰知,短短幾天時間,她就成了紅領集團的“實習報關員”,開始涉足一無所知的服裝領域,做報關、報檢、跟單以及國際業務談判等工作。
父女倆距離近了,心里卻有了“隔閡”。因為身份角色轉換,張蘊藍在公司只能稱呼父親“董事長”,而父親對她的要求似乎格外苛刻,甚至有些故意針對。
張蘊藍覺得眼前的父親越來越陌生,哪怕簡單的交流,都可能變成一場爭執。有一次,父親讓她寫一份計劃書,她熬了好幾個夜晚,寫了30多頁,可父親看了幾眼就扔了。
張蘊藍滿腹委屈,父親才看了不到1分鐘,怎么知道她做出的是什么東西?顯然,她的反抗根本沒用,只能重寫。張蘊藍自己也不記得改了多少遍,最后洋洋灑灑的計劃書變成了1頁紙,終于在父親那里順利通過。
父親的方法看似簡單粗暴,卻非常有用。從那以后,張蘊藍知道了什么叫“簡潔”,但凡能用一個字表達清楚的意思,絕對不會用兩個字。
張蘊藍起初沒法理解,父親為什么“刁難”自己,后來才知道,這就是愛。也是從那時開始,她提議父女之間用郵件交流。書寫郵件需要思考,有個緩沖時間,能有效避免兩人言語沖突。
張蘊藍知道父親討厭長篇大論,盡量用簡單的語句羅列論據,表達論點,而且在每封郵件開頭都會寫上:親愛的爸爸,這是女兒不成熟的意見,請您指正。
張代理每次都會靜下心來看,然后給予冷靜理性的回復,結尾部分都會加上:女兒,以上是爸爸的個人觀點不代表正確,如果有哪一句話傷到你,一定是爸爸的無心之過。
父女間的郵件往來,融洽了關系,拉近了距離,一直保留至今。
最初那幾年,張蘊藍和父親之間的“摩擦”不止在工作上,父親依然對女兒的形象有著自己的意見,要求她剪回短發,并羅列出一批成功女性,說這些人都是短發。張蘊藍喜歡長發,這次并沒有讓步。意外的是,父親居然選擇了妥協。她這才意識到,父親其實也在悄悄改變。
2006年,張蘊藍憑著出色的表現,掌管了市場營銷部,她是張代理女兒的身份也逐漸被公開。那個時候,她正懷孕,掌管部門1個月之后,她拿出一套方案,裁掉三分之一的員工。公司業績因此下降一半多,造成很壞的影響,整個部門非常混亂,甚至還有外界傳言“紅領來了一個敗家子”。
這種情況下,張代理沒有責備和批評,而是選擇了無條件支持。所幸,1年之后,新的團隊建立起來了,公司的業績逐漸恢復。
如今回想起來,張蘊藍覺得自己當時的決定過于草率沖動,應該選擇緩和一些的方法。她心里很清楚,如果當時父親制止,自己可能沒有那么深刻的領悟。她深深地感受到,父親是偉大的,只要在他的承受范圍內,他允許女兒去碰壁。如此一來,她的成長會比別人快一些。這種“快”是來自試錯的累積,更是來自父親的成全。
“父親大膽用我,我大膽去做,這是我的幸運。”在父親悉心培養下,張蘊藍繼承了拼搏奮進的好家風。她深知大浪淘沙,不進則退,自己沒有理由在父輩的功勞簿上停止奮斗。
5年內,張蘊藍輾轉公司多個基層崗位,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第一個到公司,晚上幾乎是最后一個下班的。面對“富二代”標簽,張蘊藍更喜歡定義自己是“創二代”“拼二代”。在她看來,公司的傳承,不是廠房設備這些資產,也不是簡單的財富,而是公司文化、治理模式的繼承和發揚,這些無形資產才是公司得以持續生長的關鍵。張蘊藍迅速完成了自我成長,成為父親的得力干將。
終于,2008年的一天,父親毫無征兆地找到張蘊藍:“我要把你扶到總裁的位置。”張蘊藍很震驚,帶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一口答應。
這一次,父親專門為女兒安排了充滿儀式感的總裁接任儀式,這讓張蘊藍既意外又感動,同時這也意味著父親在慢慢認可自己。
當上總裁后,張蘊藍沒想到,第一場硬仗的對手是那些她叫著“叔叔”“伯伯”的元老。他們思想相對保守,對于傳統老服裝企業的“觸網之路”并不看好,持反對意見。不僅如此,公司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個半路接班人,能把偌大的一個公司扛上肩頭。
從傳統成衣銷售向“個性化定制”轉型,張蘊藍堅決不服輸,別人說不行,她就越要做到。短短幾天,她就組建起一支懂英語和互聯網的年輕團隊。那段時間,公司元老人心惶惶,還有人向張代理告狀,張代理并不理會,讓女兒放手去做。在父女倆默契配合和努力之下,一個用戶在線自主設計、實時下單,個體直接面向制造商的C2M個性化定制平臺終于搭建起來了。
2017年,酷特智能完成了數據驅動智能制造改革,公司從此跨入一個新的工業制造時代。張代理濕潤了眼眶,他極力控制著,不讓淚水流下來。這個細節,只有張蘊藍看到了,這是除了她的婚禮之外,她第二次看見父親流淚。
平日里,張代理習慣拿出明確的標準和最好的例子來引導、教育自己的孩子。與女兒的相處中,他常用更優秀的人做標準,讓這些標桿成為女兒前進的“參照系”。2020年底,他終于完成了對女兒的考察,退居幕后,在公司磨礪了15年的張蘊藍以董事長的身份正式接棒酷特智能。
張代理把這種成功歸結為一種“基因和精神”的傳承。“接班”不意味著否定元老、否定過去,兩代人需要發自內心地尊重、理解、欣賞對方。
如今,父女二人各自忙碌,很少見面。這個企業,父親“交”得放心,讓女兒“接”得安心。酷特智能已是擁有核心技術和基礎科研成果的C2M產業互聯網平臺生態科技企業,實現了“一人一版,一衣一款,一件一流,7個工作日交付”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解決了傳統服裝高庫存的瓶頸以及傳統個性化定制高成本、無法量產的痛點。
而張蘊藍也因此被評為“2020中國十大品牌女性”,入選“2023中國品牌女性500”榜單,還獲得“山東省三八紅旗手”的榮譽稱號。
回想起這么多年來父親有意無意間對她的考驗和培養,對于“接班”這個話題,張蘊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實質就是兩代人的磨合過程,為對方改變并適應對方。接手家族企業這些年,張蘊藍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傳承”二字,傳承的成功是兩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任何一方不努力都不行。而在這個過程中,張蘊藍最看重并受益匪淺的是家風的傳承,勇于奮進的家風,給了她一路披荊斬棘的勇氣。
張蘊藍把這種家風很好地傳遞給了兩個兒子。對于教育,她覺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想要孩子成為一個勤奮的人,父母自己就必須勤奮。
作為一名創業女性,經常被問到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其實,起初張蘊藍因工作太忙,和丈夫的矛盾并不少。一次,丈夫和她商量孩子過生日的事,非常疲憊的張蘊藍隨口說:“我太累了,你看著辦吧,我都不知道有沒有時間參加。”
那一次,夫妻倆“冷戰”了近1個星期,張蘊藍意識到自己把精力全放在了工作上,忽視了這個家,她主動找丈夫溝通。話說開了,氣也消了,夫妻倆一起給孩子辦了一場溫馨的生日派對。
“家庭和事業可能在某個時間點上會有些沖突,但拉長了看,兩者不存在選擇和舍棄,任何一種形式,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今的張蘊藍,恰到好處地掌握著事業和家庭兩者之間的平衡,從之前的疲于應付到如今的游刃有余。
雖然在兩個兒子成長的路上,張蘊藍有著太多身不由己的遺憾,但她獨創了一種“五分鐘陪伴法”,讓母愛永不缺席。她常常在一些鼓勵女性創業的演講中,分享這種方法:她設好鬧鐘,放下所有事情,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現在有五分鐘時間,你想做什么,媽媽陪你。”這樣的全身心陪伴,能很有效地增進親子感情,因為陪伴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而是在于陪伴的質量。
這就是張蘊藍,嬌小身軀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帶著不服輸的精神,在她的服裝世界叱咤風云。這一路,她不曾迷茫、不曾害怕,永遠有光芒、有力量,因為,她的心里有一盞不滅的明燈,那就是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