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遙
摘 要:初審是編輯工作的決定性環節。每一位初審人員,都應該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本著對讀者負責的態度,客觀、中肯評價書稿的質量水平、出版價值和不足,評估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對讀者帶來的影響,對書稿做出針對性的有獨立見解的理性判斷。本文對技術類圖書初審工作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總結,闡述了初審的定義、目的,明確了技術類圖書初審工作的要點,以期對編輯高質量完成初審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審 編輯工作 技術圖書 出版流程
初審是圖書出版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編輯工作中最具挑戰性和關鍵性的任務之一。初審工作不僅需要編輯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和敏銳的洞察力,還需要他們具備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在初審過程中,編輯需要對書稿進行全面審查和評估,確保書稿的內容、結構、技術問題、政治導向等方面都符合出版要求和標準。同時,編輯還需要與作者進行充分溝通和協商,以確保書稿的質量和價值。如果跳過審稿環節,直接進行編輯加工,可能會在編輯加工過程中才發現稿件存在各種問題,如章節內容重復、框架結構不當甚至存在政治導向問題等。這些問題一旦出現,編輯就會陷入被動局面,不僅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問題,還可能影響圖書的質量和出版進度。因此,要從思想上重視初審,從行動上做好初審。
一、初審的定義和目的
初審是一種對書稿進行科學分析和理性判斷的腦力勞動,是編輯加工前責任編輯必須履行的一項程序。首先,這是一個科學分析和理性判斷的過程,強調對書稿的評價要做到中肯客觀、實事求是。不是根據初審人員的個人喜好決定稿件的取舍,而是從出版專業的角度出發,對書稿內容和出版價值做出正確判斷。其次,初審工作需要在編輯加工之前完成,確定滿足出版要求的稿件才可以流轉進入編輯加工環節。再次,初審一般是由責任編輯來完成的。最后,初審是必須進行的一項出版流程,不可跳過。
根據初審的定義可知,初審的目的是審查“兩個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學術價值),把好“三個關”(政治關、知識關、文字關),最終目的是提出“意見和建議”(可用、基本可用、退修后再審、退稿)。[1]
二、技術類圖書初審工作要點
技術類圖書的初審工作應把握思想性、科學性、邏輯性、可讀性的原則。編輯在初審時,首先需要以相對較快的速度通讀全稿,目的是了解書稿全貌,包括政治及導向方面、編寫要求方面、結構布局方面、技術內容方面、出版要求方面、知識產權方面等等。在通讀審查工作完成之后,編輯還要選擇書稿的核心內容、薄弱章節等部分內容,進行適度精讀,從中發現問題,尤其是一些共性問題。具體挑選的精讀章節,需要根據書稿通讀后的情況來遴選,一般是選擇書稿的輔文、緒論(概述)、核心章節、薄弱章節、代表性章節來進行精讀。
1.政治及導向審查
初審過程中,書稿中的政治性問題需要初審人員高度關注。初審人員要把牢政治導向關、價值取向關、出版方向關,繃緊意識形態這根弦,確保出版物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2]引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或政策文件時,要以人民出版社或黨報黨刊上公開發表的最新文本為準,包括標點符號在內都要嚴格核對。涉及民族、宗教等內容,如果必須保留,應謹慎檢查,需要時送國家有關部門審定。涉及國家疆界、主權的內容,應嚴格審查。書中列舉涉及國家和地區統計數字的表格、插圖時容易出現這類問題。引用外國文獻資料或翻譯書稿時,更要注意這類問題。書稿中涉及的地名,要在權威工具書中或使用權威的資料來源進行查對。我國行政區劃每年都會有一定量的變更,需要特別注意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縣轉區)情況。有些本社審讀人員難以做出判斷的專業性很強的書稿,例如涉及民族宗教內容的書稿,經過社內審讀后還需要請社外專家進行審讀,以保證初審質量。
對于技術類圖書,編輯在審讀時要格外注意書稿引用的文件、數據、科研成果等是否包含涉密內容,是否為內部資料。要注意保護自有知識產權,對研究過程、研究數據、研究細節不做過多描述,例如:對橋梁重要高程、航道斷面水深等重要數據、示意圖盡量不做介紹。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技術類圖書中,涉及意識形態、政治思想的問題通常比較隱晦,不會有大段的展開性敘述。這就需要初審人員認真審讀,以更加審慎的態度加以判斷,提出處理意見。
2.編寫要求審查
技術類圖書涉及的內容廣泛,觸及專業龐雜,類型較多。按出版形態來分,技術類圖書包括學術著作、手冊工具書、研究報告、論文集等;按著作者屬地來分,包括本土原創作品和譯著(即引進版圖書);按版次來分,有新書和再版書。不同類型的技術類圖書編寫要求不一,初審側重點也不盡相同。
對于學術著作,應關注其內容是否符合“創新性、前瞻性;科學性、準確性;學術性、理論性”要求。[3]其中,基礎理論著作需要有獨到見解,說理透徹,論證嚴密,系統性強;研究成果著作突出創新研究成果,介紹研究前沿和發展趨勢;應用技術圖書則應緊密聯系實際,針對性強,能幫助讀者提高技術應用能力。對于論文集,在審讀時應注意各篇文章要件是否基本統一,稿件水平是否基本相當,論文集里面的文章最好按照一定的主題進行歸類并保持邏輯的自洽。[4]例如:《某高速公路建設關鍵技術探索與應用論文集》,按照工程管理篇、道路工程篇、橋梁工程篇、隧道工程篇、附屬設施篇進行歸類。對于研究報告,如《交通智庫藍皮書》,應關注內容的時效性與原創性、數據材料的權威性、結論的前瞻性。對于手冊工具書,則應關注實用性,內容是否權威、可靠、全面,查閱是否方便。對于引進版圖書,審讀要點包括譯稿是否達到“信、達、雅”的要求,即是否忠于中文原文,是否存在譯文難以理解、拗口不通順等問題,語言表達是否符合國內的語言習慣。[5]外版書籍有時會存在思想性、政治性的敏感問題,這也是初審編輯需要特別注意的。如果原著存在有悖于我國領土、主權立場或不符合我國國情的內容,應與作者溝通并酌情處理。這類問題較多的原著應作退稿處理,不能翻譯出版。對于再版書,應注重繼承與創新,要關注修訂的篇幅是否合理,防止盲目擴充。未修訂部分也要仔細審讀,剔除陳舊內容或進行更新,比如已經作廢的標準規范需要更新為現行版本,一些陳舊的數據也需要進行更新等。
3.結構布局審查
結構布局審查主要審查全書整體結構是否合理,要從宏觀上看邏輯性。通過目錄,可以比較迅速地看出書的整體結構編排是否合理。一般來說,章標題體現以下三種關系。
一是縱向上的層進關系。“層進”的含義就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比如:一本講前沿技術的著作,常常都是先介紹概況,包括它的國內外現狀、未來發展趨勢等;然后是基礎性、知識性內容的引述和鋪墊;再者是分成若干章介紹實際技術內容;最后轉入該項技術的實際工程應用。
二是橫向上的并列關系。橫向屬于并列關系的,要審查其是否緊密圍繞確定的主題展開,橫向上各部分的界限是否清晰,分割是否恰當。并列式結構一般發生在有較大覆蓋面的技術類圖書中,其內容彼此間沒有隸屬關系,不分主次。例如:《中國公路峽谷大橋》,按照懸索橋、斜拉橋、拱橋、梁橋劃分各章。系列書(叢書)各個分冊之間也是并列關系,加起來是整體,分開來又各自有相對獨立性,主題突出。例如:《中國高速公路建設實錄》叢書,其中《江蘇高速公路建設實錄》《安徽高速公路建設實錄》等各分冊相互獨立,合起來構成整套書。
三是混合式結構。顧名思義,也就是既有縱向上的層進關系,又有橫向上的并列關系。例如:《大型復雜滑坡和高邊坡變形破壞防治理論與實踐》一書,包括“上篇大型復雜滑坡防治”和“下篇 高邊坡變形破壞防治”,上、下篇之間是并列關系,各篇又分別按照層進關系展開,這就是混合式結構。
4.技術內容審查
對于技術類圖書來說,編輯在初審時尤其需要注意對技術內容的審查。技術內容審查主要是評價書稿內容的科學性、嚴謹性,學術性、理論性,創新性、前瞻性,先進性、實用性。技術類圖書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對數據內容保持敏感,書稿采用的數據必須確鑿、可靠。對有疑問的數據,需認真核實。例如:“×××大橋全長約50km,其中位于海上的主體工程長35km”,而根據官方數據,“×××大橋全長約55km”“海上的主體工程長29.6km”,書稿中的數據與官方數據不一致,因此需要進一步進行核實。
5.出版要求審查
技術類圖書出版要求的審查內容較多,具體包括正文、輔文是否齊全,文稿、圖稿是否齊全。體例是否全書統一,系列書是否整體統一。體例格式的具體要求往往集中體現在出版社編寫的《著譯書稿須知》里面,應嚴格遵守。需要注意的是,重要的學術著作、手冊工具書一般應編制索引。
對于技術類圖書來說,書名是對書稿內容的高度濃縮與概括,應該準確反映書的主題和書的性質。書名應準確,內涵與外延要與書稿內容一致;簡練,高度概括,簡明扼要;鮮明,開門見山,直截了當。
技術類圖書的作者署名尤其應該注意“著”和“編著”之間的區別。“著”是基于作者本人創造性的工作,反映個人的觀點、學術見解、研究成果等。日常工作中經常有作者希望用“著”來署名,覺得更能體現專著的價值,層次更高,實際上達不到“著”的要求,應特別提醒作者注意。
技術類圖書初審階段語言的把關重點是了解整體行文語言的情況,諸如文筆是否通順、文風如何、邏輯性如何,要從宏觀上有所鑒別與評價。技術類圖書文風應沉穩、凝練、莊重,無須使用夸張的表現手法。此外,技術類圖書通常使用客觀描述性語言,語句不宜過長,盡量不用第一人稱的主觀表達方式,不用口頭語言。
技術類圖書區別于大眾類圖書的顯著特點是書中有較多的科技名詞術語,這些術語應全書統一、規范,要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和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規定的科技名詞術語。例如:“含水量”應為“含水率”,“塌落度”應為“坍落度”,公路護欄的“防撞等級”應為“防護等級”。
技術類圖書中,圖、表、公式作為對正文內容的解釋與補充,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對于這些要素來說,主要審查其是否滿足出版要求,包括作者提供的底圖是否清楚,有無難以辨認、無法描繪或達不到出版要求的情況,照片圖是否清晰,圖與文、表與文是否呼應。圖書若為黑白印刷,則要特別注意審查是否有區分不開的圖例。還要審查公式中外文文種、正斜體、大小寫、上下角標的標注是否規范、清晰可辨;公式是否需要編號,若編號則需連續。
此外,編輯還要審查參考文獻、計量單位、數字使用、標點符號等是否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
6.知識產權審查
知識產權審查是初審工作中需要特別重視的一方面。對于翻譯作品、匯編作品,要核查作者是否與原作者就翻譯或收錄原作品達成協議。引進版圖書一定要做好著作權登記工作。對于圖文類作品,即畫冊,要核查圖片作者與文字作者是否是同一人,如果不是同一人,則需要核查稿件授權是否完整。
三、結語
書稿初審是承“選題組稿”之上,啟“編輯加工”之下的關鍵環節,應以提出取舍意見和建議為目標,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形成的審稿意見應客觀具體、可操作性強。初審是提高圖書質量、加快圖書生產進度的重要環節,是鞏固作者資源、增強優質作者黏性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業務素養、訓練編輯業務能力的重要手段。每一位初審人員都要切實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善于學習和總結,不斷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和編輯素養,高質量完成初審工作。
(作者單位系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