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濤
嘉興市中醫醫院 浙江嘉興 314001
目前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已成為股骨粗隆間骨折(IFF)首選術式[1]。然而,IFF及手術創傷均會使血溢脈外而成瘀,瘀血阻滯導致腫脹,加之老年人多伴有骨質疏松,術后會產生較多的并發癥,極大影響了髖關節功能的康復[2]。中醫學認為老年IFF 骨折為本虛標實之證,以腎虛為本、血瘀阻滯為標,對于PFNA 術后患者臨證需從腎辨治,輔以活血化瘀[3]。身痛逐瘀湯出自《醫林改錯》卷下,其作用為理氣活血祛瘀、通絡止痛。本觀察探討身痛逐瘀湯加味合局部穴位貼敷治療老年IFF術后患者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采取回顧性分析法納入2016 年6 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IFF 患者共120 例,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分入觀察組與對照組均60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38例;年齡61~73歲,平均(66.44±6.41)歲;受傷分類:跌摔19例,交通傷41例;受傷至手術時間:2~5d,平均(3.93±0.52)d;骨折Evans 分型[4]:Ⅲ型26 例;Ⅳ型34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35 例;年齡62~76 歲,平均(66.63±6.43)歲;受傷分類:跌摔21 例,交通傷39 例;受傷至手術時間:2~5d,平均(3.88±0.50)d;骨折Evans 分型:Ⅲ型29 例,Ⅳ型31 例。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滿足髖局部骨折相關診療共識[5]中IFF診斷要求,經X線片證實;年齡20~80歲;近3個月未采取影響骨代謝藥物;無手術禁忌證;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1.3 排除標準:近6個月內經歷外科手術者;伴凝血功能障礙;存在病理性骨折或其他部位骨折;對本次用藥過敏;合并髖關節創傷史或下肢手術史者。
1.4 治療方法:基礎治療:經同一組醫生行PFNA 內固定術。對照組:術后予抗凝、抗感染等措施。依諾肝素鈉注射液(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223799),于術后10h 予0.4mL 腹壁皮下注射,1 日1次,直至術后10d;注射用頭孢唑林鈉(廣東金城金素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204005),1 次0.5g,在0.9%氯化鈉100mL 中靜滴,至術后24h。術后5d 予常規康復訓練,連續12 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術后1d 行身痛逐瘀湯加味聯合局部穴位貼敷。身痛逐瘀湯加味內服,組成:秦艽10g,川芎12g,桃仁9g,紅花9g,甘草9g,羌活12g,沒藥10g,當歸12g,五靈脂15g,香附9g,川牛膝15g,地龍12g,骨碎補25g,熟地黃25g,肉蓯蓉15g。1日1劑,于早晚水煎內服,連續3個月。局部穴位貼敷:取穴有患側居髎、環跳、大腸俞;選取大駁骨15g,土鱉蟲12g,獨一味20g,冬凌草15g;研磨上述中藥,并與陳醋、黃酒混合調成藥餅,對局部皮膚消毒,放置藥餅在治療貼,固定于相應腧穴(居髎、環跳、大腸俞),2 日1 次,1周休息1次,每次貼4h,連續12周。
1.5 髖關節功能療效[6]:于術后12周參考Harris評分加以評定,優為90 分及以上,良為80~89 分,可為70~79分,差為不足70分。
1.6 觀察指標:①疼痛程度:采取視覺模擬量表(VAS)[7]判定疼痛,以“0”代表完全不痛,“10”代表劇烈疼痛,于術前及術后第1周、2周后判定。②髖關節功能:選取Harris 髖關節功能量表[8]判定髖關節功能,涉及疼痛(43分)、功能(48分)、畸形(3分)、髖關節活動度(6分),總評分100 分,分數越高髖關節功能恢復越好,于術前及術后6周、12周評定。
1.7 統計學處理:本研究采取SPSS 22.0 軟件統計;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取t檢驗處理;計算資料以例數(率)表示,比較采取卡方檢驗處理;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髖關節功能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髖關節功能療效比較
2.2 兩組VA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術后同期比較,#P<0.05。
術后2周1.64±0.29*#2.91±0.41*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60 60術前6.39±0.75 6.46±0.77術后1周3.44±0.47*#4.14±0.55*
2.3 兩組Harris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Harris評分比較(±s,分,n=60)

表3 兩組Harris評分比較(±s,分,n=60)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術后同期比較,#P<0.05。
術后12周88.36±10.13*#80.04±9.34*組別觀察組對照組術前55.29±6.81 55.14±6.78術后6周74.03±8.85*#70.44±8.33*
IFF 屬中醫學“骨斷筋傷”范疇,骨折損傷了股骨局部氣血、經脈等,血溢脈外形成瘀血,瘀血阻于脈絡,以致經脈氣血不通,并發疼痛、腫脹等癥,PFNA 可對骨折局部產生第二次損傷,加重瘀血內阻[9]。老年人體質虛弱,多伴腎精虧虛,患者存在骨骼失濡、痿弱乏力之基礎病機,在跌撲閃挫等外因作用下誘發骨折。《太平圣惠方》中干預老年人骨折建議采取“壯骨、益精、化瘀”的措施。本組身痛逐瘀湯加味功效補腎強骨,續傷止痛。方中桃仁、紅花活血祛瘀通絡;熟地黃、肉蓯蓉滋補腎精;五靈脂、沒藥、香附相伍起到行氣止痛的作用;川牛膝、地龍合用能夠疏經絡、利關節;川芎、當歸合用可活血祛瘀;羌活、秦艽止痹通;甘草可以調和諸藥。局部穴位貼敷使用藥物大駁骨、土鱉蟲活血散瘀、續筋骨;獨一味、冬凌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本組中選取中藥穴位貼敷干預,經穴位激發全身經氣,有利于改善氣血運行,起到藥物和腧穴的協同效應。所選居髎為足少陽膽經與陽蹺脈之交會穴,蹺脈主肢體運動,刺激能夠激發少陽經氣,起到行氣活血通痹的作用;環跳穴屬足少陽、足太陽二脈之會穴,刺激可發揮疏通經絡、調氣行血等功效;大腸俞屬膀胱經穴,與腎相為表里,內連督脈,針刺能補腎虛、理氣血、通經絡。
本研究治療顯示,術后1、2 周兩組VAS 評分明顯減少,且觀察組VAS 評分分別顯著少于對照組;術后6 周、12周,兩組Harris評分均顯著增加,并且觀察組Harris評分分別明顯高于對照組;術后12周,觀察組髖關節功能改善優良率(85.00%)較對照組(71.67%)顯著升高。表明身痛逐瘀湯加味合局部穴位貼敷對IFF 患者PFNA術后的康復效果確切,能減輕患者的疼痛,利于髖關節功能好轉。綜上,身痛逐瘀湯加味合局部穴位貼敷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PFNA 內固定術后患者的療效確切,能提高髖關節功能,減輕疼痛,是一種IFF 患者PFNA 內固定術后的有益康復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