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蔓
2023年初,來自恒越基金的高楠正式轉會永贏基金,而3月2日永贏基金宣布執掌產品長達6年的投資總監李永興不再擔任永盈高端制造的基金經理,接過新“帥印”的高楠即將挑大梁。
憑借知名度,同年12月,高楠擬任基金經理的永贏睿信混合一經發行就受到市場歡迎,成功募集14.5億元。
然而,高楠的過往業績還是產生了爭議。不僅如此,2023年來,永贏基金原有的主動權益產品表現整體不佳,新戰將的加入,是否會扭轉永贏基金的困局有待驗證。
2023年12月,永贏基金新發的永贏睿信混合受到市場關注,募集規模破14.5億元,是2023年下半年單一銀行渠道首募規模最大主動權益基金。
永贏睿信混合能夠“走紅”,原因之一是該產品的擬任基金經理是頗具知名度的高楠。高楠2017年曾加入國泰基金擔任基金經理,管理的國泰融安多策略靈活配置混合A表現出色:2018年,國泰融安多策略靈活配置混合A全年凈值僅下跌-8.32%,而滬深300大幅下跌-25.31%;2019年結構性牛市中,該產品上漲89.22%(滬深300上漲36.07%),年度排名同類第三;近兩年業績更是排名同類第一。
在他管理該產品2年多時間,取得了82.96%的業績回報,在4029只同類基金躋身前1%。(數據來源:Wind、東方財富Choice)
之后在恒越基金任職期間,高楠管理的恒越研究精選A在2021年二季度末近1年收益率達121.29%,同類排名第二。總體管理規模一度在2021年二季度末達107.69億元,成為市場上的“百億級基金經理”。(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
高楠曾表示,其最核心的底層投資方法論,是基于三五年維度,自下而上尋找業績快速爆發增長的行業和個股。對于高成長股票,會基于產業邏輯左側布局基本面改善的機會,并在右側進行核心數據的驗證。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高楠在前東家恒越基金的表現頗受爭議。雖然恒越研究精選A2021年上半年風頭無兩,但在之后卻與其他幾只基金共同走上下坡路。高楠總管理的5只基金除了債券基金恒越嘉鑫,其他4只基金在2022年基金凈值跌幅都較大。其中,恒越核心精選混合和恒越研究精選混合凈值跌幅達30%,高于同期滬深300指數和同類平均跌幅。5只基金在2022年利潤合計虧損超30億元。(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基金定期報告)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高楠2017年7月在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2020年4月又入職恒越基金,今年1月又加入貴公司,任職期均只有兩年多,穩定性并不算高。對于潛在的基金經理突然跳槽風險,永贏基金是否有防范機制值得關注。
數據顯示,永贏基金原有主動權益產品表現看起來也不太樂觀。2023年至2024年1月16日,永贏基金49只主動權益基金僅有2只實現盈利,比例不足5%(剔除2023年之后發行的基金,每份額單獨計算)。跌幅在20%以上的有32只,比例超過65%。(見表一)
其中,永贏消費主題C 跌幅最大,達37.83%。該基金2018年11月成立,從成立至2021年上半年,其凈值整體處于上漲狀態,而2021年下半年開始,該基金凈值突然轉頭向下,尤其是2023年以來,跌勢更為明顯。(見圖)
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永贏消費主題C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瀘州老窖、五糧液、洋河股份、立訊精密、賽輪輪胎、三人行、安井食品、中際旭創、貴州茅臺、古井貢酒。

規模上,公司的主動權益基金普遍“迷你”,規模在1億元以下的產品有33只,比例達60%。公司混合型基金產品近年來規模持續下滑。(見表二)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
不知是否受到了原有產品表現的影響,永贏基金2023年新發的基金似乎并不那么受市場青睞。2023年8月發行的永贏啟源混合,有效認購總戶數僅90名,募集金額僅為1352多萬元(A\C份額合計)。2023年6月,公司擬發行的永贏佳瑞發行失敗。相比于不斷發新,提升原有產品業績或許才是永贏基金需要做的。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