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運金
早在2023 年10 月23 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就曾發布公告稱,中央匯金公司當日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并將在未來繼續增持。2024 年1月18 日,A 股上演奇跡日,上證指數從下跌70 多個點被拉紅,而神秘資金買入的重點也是ETF,當日滬深300ETF 顯著放量,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 和華夏滬深300ETF 成交額分別達到152.57 億元、59.08 億元、56.67 億元、43.55 億元,上證50ETF 基金亦成交108 億元,華泰華泰柏瑞滬深300ETF 和上證50ETF 成交額已經創2016 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成交。ETF 基金的放量成交很大可能是中央匯金又出手了。這清晰表明,ETF 基金成為國家隊護盤的重要抓手。
從深交所發布的2023 年ETF 市場發展白皮書披露數據來看,截至2023 年底,中國境內ETF 共有897 只,總規模首次突破2 萬億元大關。其中,非貨幣ETF 合計資產規模為1.84 萬億元,較2022 年末增長4971 億元,漲幅18.53%。尤其是以寬基ETF 為主的存量產品成為配置資金的重要選擇,存量ETF 新增4213 億元,占市場整體規模增量的85%。行業主題和策略ETF 也亮點紛呈,科技類ETF 同比規模新增642 億元,紅利類ETF 同比規模新增236 億元。
2023 年,有10 只產品全年規模增量超過百億,規模效應更加突出。以滬深300、科創板50、上證50、創業板指數等為代表的寬基ETF 增量靠前。華泰柏瑞滬深300ETF 最新規模達1310 億元,是唯一的單只規模過千億的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 緊隨其后,規模達933億元,華夏上證50ETF 規模也超過800 億元。從發行ETF 的基金公司來看,華夏基金一騎絕塵,總規模突破4000 億元,易方達基金以2576 億元排名第二,華泰柏瑞基金以1951 億元排名第三,國泰基金和南方基金規模也突破了1000 億元。
近期日經ETF 高溢價成交,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日經ETF 是典型的跨境ETF。2023 年跨境ETF 延續增長態勢,規模增長近900 億至2867 億元,同比增長44.82%,產品數量已超過140 只,覆蓋香港、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東南亞等多個地區,以寬基、高科技、新經濟為主的產品格局,成為投資者布局海外市場的重要工具。
另外商品類ETF 基本以黃金ETF 為主,2023 年,在避險情緒上升、黃金價格高漲的環境下,境內商品ETF規模增長86 億元至306 億元,其中黃金ETF 規模為290億元,占商品ETF 總規模的95%。
應該說ETF 作為被動管理基金,基金費率更低,由于不需要繳納印花稅交易的成本也更低,同時ETF 作為一攬子股票組成的基金也更加分散,規避了個股的風險。投資者既可以選擇寬基的滬深300,也可以選擇很多行業ETF 基金,還可以選擇商品ETF 基金,甚至間接參與跨境市場的ETF,應該說選擇的范圍很廣。在2023年主動性管理基金遇冷的情況下,ETF 基金還能大幅擴張,顯示出ETF 基金的強大生命力,筆者認為ETF 基金是對投資者更友好的一類基金,未來有望與主動管理基金的規模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