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超
【摘? 要】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能力以及思考方式都受到教師的引導。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存在結構模糊、對象單一、語言不規范、學生自主提問缺失等問題,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牢牢把握教學節奏,運用課堂提問引導學生鍛煉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等,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文章通過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現狀,從提問結構、提問對象、提問語言、提問意識等不同方面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對策。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小學教育
一、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獨立思考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課堂提問進行教學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以及文章的內容進行理解和思考,讓學生獨立進行不同語文內容以及形式的思考。通過教師對課堂提問結構以及內容的改善,可以提升學生對不同問題的思考方式以及角度,進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課堂提問進行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探究性、開放性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產生好奇,進而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以及想象力,引導學生對教學問題不斷探究,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形成。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劃分不同的語文學習小組,讓學生相互合作完成語文探究問題,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提升。
(三)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課堂提問進行教學活動,可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互動,在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以及小組討論時,教師可以適當進行了解以及引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情況、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性格特點等進行了解,進而不斷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質量,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四)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課堂提問進行教學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小學生的注意力較難集中,而課堂提問教學方法可以讓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對課堂活動產生認識以及理解。教師還可以對回答問題以及提出問題的學生進行鼓勵以及表揚,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以及提問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升。
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現狀
(一)提問結構模糊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提問結構模糊的現象。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學提問的內容與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關聯不大,學生感受難以感受到教學問題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進而導致教學課堂的結構以及問題結構沒有相互連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對教學問題的難度把握不夠科學,問題的難度無法讓學生產生思考,鍛煉能力,或者無法引導學生的思考思路,教學效率無法提升。
(二)提問對象單一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還存在提問對象單一的現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對象不僅僅是優秀學生,還應當引導基礎薄弱的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提升語文能力。而教師在教學提問的活動中,更加傾向于優秀的學生回答問題,然而簡單的問題讓優秀的學生進行回答無法鍛煉學生的思維,無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能力;有難度的問題讓基礎一般和薄弱的學生回答,則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動力。
(三)提問語言不規范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提問語言不規范的現象。對小學學生來說,教師的言行是學生的言行的榜樣,小學階段的學生會對教師進行一定的模仿。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使用不規范的語言進行提問以及教學,容易影響學生了解規范的語言知識以及語文知識,教學語言和提問語言不夠科學規范和具體,會影響學生的思考和判斷,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產生正確的認識。
(四)學生提問缺失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學生自主提問缺失的現象。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對教學知識全面理解和吸收是一種理想狀態,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知識等理解不夠透徹,產生疑問是十分正常的,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留出的思考時間以及提問時間較少,教師的教學更多以灌輸式為主,忽視了學生的思考內容以及學習需求,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對策
(一)明確課堂提問結構
1. 聯系不同提問內容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提問結構模糊的教學現狀,明確課堂提問結構,聯系不同提問內容。其一,教師應當意識到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任務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依據。教師可以運用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任務將課堂的教學活動進行結構上的設計,確保課堂教學內容以及活動相互聯系。
其二,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任務將教學問題進行設計,確保教學問題與教學任務等有密切聯系,確保教學問題的思考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師應當將教學重點的內容進行不同層級的教學問題設計,確保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思考以及掌握。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部編版課文《江南》時,可以明確其中的識字、認字、寫字等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漢字相關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漢字進行書寫以及認識,進而提升學生對課文文本的理解。
2. 創新課堂提問方式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提問結構模糊的教學現狀,明確課堂提問結構,創新課堂提問方式。其一,教師應當意識到,學生的能力以及思維的開發離不開課堂問題的引導,教師應當豐富問題的形式以及種類,通過不同的提問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采取不同的思考方式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提升思考方式,完善語文綜合能力。
其二,教師可以設置開放式教學情境,將一系列的教學問題在同一教學情境中進行展現,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逐步對教學問題進行不同角度的思考以及解答,提升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部編版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時,可以結合新媒體技術,將具有特色的、不同的少數民族的視頻以及圖片等作為教學材料,設計教學問題。
(二)全面覆蓋提問對象
1. 明確學生能力水平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提問對象單一的教學現狀,全面覆蓋提問對象,明確學生能力水平。其一,教師應當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明確自身的引導者和指導者的職責,進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思考方式進行引導。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準備教學問題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反應進行預設。
其二,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思考方式等進行了解和分析,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以及水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進而依據學生的能力等設置相應的教學問題。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部編版課文《草原》時,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思考方式進行了解以及統計,進而設計鍛煉學生思考能力的教學問題,提升學生想象力。
2. 設置課堂提問難度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提問對象單一的教學現狀,全面覆蓋提問對象,設置課堂提問難度。其一,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劃分相應的教學層級。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為不同層級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確保學生在課堂的教學中獲取知識,得到成長。
其二,教師應當結合不同層級學生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課堂教學提問。教師應當將不同難度的問題穿插在適當的教學內容中,引導不同層級的學生全程參與課堂的問題回答。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部編版課文《落花生》時,可以將不同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進行劃分,明確字詞認識書寫、文本的整體內容的理解以及作者表達的情感內涵等教學任務,進而制訂相應的不同難度的教學問題。
(三)規范課堂提問語言
1. 梳理教材教學知識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提問語言不規范的教學現狀,規范課堂提問語言,梳理教材教學知識。教師應當加強自身的教學知識掌握能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技巧。教師應當仔細研讀教材中的知識,分析其中的教學重點,并梳理不同教學知識的邏輯關系,對相互聯系的知識采取關鍵詞引導以及邏輯推理和想象的方式提升教學問題的邏輯性和系統性,進而規范提問的語言邏輯。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部編版課文《觀潮》時,可以將單元主題以及單元任務進行明確,明確教材課文文本的教學重點以及知識結構,進而明確自然之美的知識體系,將景物描寫方法作為課堂教學的問題邏輯。
2. 明確學生認知提問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提問語言不規范的教學現狀,規范課堂提問語言,明確學生認知提問。教師應當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生活環境以及認知能力,在教學提問的過程中規范自身的語文用詞和表達習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邏輯方式和表達方式。教師還應當規范自身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重視表達習慣的培養。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部編版課文《我多想去看看》時,可以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詞語以及場景等作為教學問題的背景,引導學生對情境好奇以及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對漢字進行認識以及學習。
(四)鼓勵學生參與提問
1. 鼓勵學生課堂提問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學生自主提問缺失的教學現狀,鼓勵學生參與提問,鼓勵學生課堂提問。其一,教師應當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對學生提出的教學問題,教師應當給予積極反饋,提升學生的提問積極性。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留出充足思考時間,引導學生對教學問題以及內容進行反思,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
其二,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教學重點以及字詞含義等進行分析以及猜測,產生自身的思考思路后,在提問的過程中與教師進行交流,提升學生的提問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部編版課文《白鷺》時,可以讓學生對白鷺的外表進行想象,引導學生對白鷺提出不同的問題,通過教師的解答完善白鷺的形象,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產生好奇,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疑問,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引導學生創新思考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自主提問缺失的教學現狀,鼓勵學生參與提問,引導學生創新思考。其一,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性格特點等情況,為學生劃分不同的語文學習小組,將教學問題作為小組的整體問題,引導小組成員相互交流不同的思考方式,引導學生學習他人長處,豐富自身的思考方法。
其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教學問題進行聯想,通過以往學習的語文知識,對新的教學問題進行推理以及思考,進而加強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促進學生新知識的掌握。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部編版課文《不會叫的狗》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及交流,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以及情節對課文文本產生新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小狗學習叫的故事以及結局,結合自身的認知以及理解,提出疑問,想象不同的結局,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會不同的精神以及內涵。
參考文獻:
[1] 朱允芳. 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陜西教育(教學版),2023(11):39.
[2] 陸辰佳. 探索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提問藝術[J]. 小學生(上旬刊),2023(10):58-60.
[3] 孫小娟.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現狀與改進策略[J]. 山西教育(教學),2022(12):43-44.
[4] 方強.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現狀與改進策略[J]. 學周刊,2022(1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