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靜
(北方民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關系從句作為漢語和英語中普遍存在的語言現象,一直受到學者的廣泛關注。 關系從句與中心語之間通常由引導詞來連接,在漢英關系從句中,由于關系從句掛靠偏向的不同會產生歧義結構。 漢語關系從句中存在此類歧義結構,“RC+的+N1+的+N2”;英語關系從句的歧義結構主要表現在屬格結構引起的歧義,“N1+of+N2+RC”。
例1:她看到兩張咧著嘴笑的小孩的照片。 (低掛靠)
例2:Tom is talking with the teacher of the student who has 20 years experience of teaching others.(高掛靠)
例1 中“咧著嘴笑的”在句法上有兩種掛靠類型,既可修飾“小孩”(低掛靠),又可修飾“照片”(高掛靠),但在語義上,“咧著嘴笑”不能修飾照片,只能修飾該句中的小孩,因此該例句為低掛靠。
例2 中“who has 20 years experience of teaching others”在句法上可修飾“the teacher”(高掛靠)和“the student”(低掛靠),但從句的含義指明是有20年教學經驗的人,因此只能掛靠在“the teacher”上,該例句為高掛靠。
目前,學者發現漢英關系從句歧義句具有不同的掛靠偏向,蔡莉、敖鋒[1]48發現漢語關系從句存在低掛靠偏向,Cuetos & Mitchell[2]92發現英語母語者處理屬格結構時會傾向于低掛靠,這與牛萌萌、吳一安[3]278研究發現英語母語者對此類歧義結構的處理沒有明顯掛靠偏向的結果不一致。 劉金路、劉海濤[4]29研究發現英語關系從句的掛靠偏向會隨著掛靠位置與掛靠類型的不同而存在顯著性差異。
綜上,漢英關系從句歧義句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漢語關系從句歧義句和英語關系從句歧義句的掛靠偏向仍存在爭議。 ②多數關系從句的研究是單一語種的研究,鮮少將兩種語種同時進行對比。③目前已有的研究多為單一語種的關系從句句子處理難度對比,鮮有研究對比漢英兩種語言關系從句歧義句在不同掛靠類型下的句子處理難度。 基于此,文章將探究漢英關系從句歧義句的掛靠偏向及漢英關系從句歧義句在不同掛靠類型下的句子處理難度是否具有顯著性的差異。
句子處理難度往往受到字、詞、句等因素的影響,平均T 單位長度、平均小句長度、T 單位比率等都是常用的測量句子處理難度的指標。 此外,依存距離也常被用來測量句子處理難度。 依存距離是依存語法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所謂“依存語法”是與短語結構語法齊名的一種句法分析方法。 依存語法是有標記的,描述的是詞和詞之間非對等的依存關系;在每組兩個詞構成的相互句法關系中,一個詞為支配詞,另一個詞為從屬詞。 依存距離和依存方向是依存語法中兩個重要的概念。 依存距離表示的是支配詞與從屬詞之間的線性距離,具有正負之分。 依存距離的大小反映了人類認知機制對句法結構的約束作用,由于人類工作記憶容量有限,當存儲的詞的數量超過人類大腦的記憶容量時,就會造成句子理解困難,此時依存距離會隨之增大。 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將依存距離作為衡量句子處理難度和句法復雜度的指標和依據,劉金路、劉海濤[4]27以依存距離為度量指標,探究了英語不同位置上的關系從句歧義句的句子處理難度,但是并未同時對漢英兩種語言間關系從句歧義句的句子處理難度進行對比。 基于此,文章以依存語法為理論基礎,對比漢英兩種語言間的關系從句歧義句的句子處理難度。
基于以上研究中所存在的爭議及不足,文章從關系從句歧義句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探究漢英關系從句歧義句的掛靠偏向,驗證前人的研究發現,且在此基礎上對漢英關系從句歧義句的句子處理難度進行計量探究。 旨在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①漢語關系從句的掛靠偏向特點,其不同掛靠類型的句子處理難度有何體現?
②英語關系從句的掛靠偏向特點,其不同掛靠類型的句子處理難度有何體現?
③漢英關系從句不同掛靠類型的句子處理難度對比有何體現,二者整體的句子處理難度是否有顯著性差異,產生上述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中的漢語關系從句和英語關系從句語料分別選自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以及AmE Brown Family 語料庫。 漢語關系從句語料的選擇通過檢索“……的”選取具有歧義結構的漢語關系從句。 英語關系從句的選取依據歧義結構N1+of+N2+RC,通過在語料庫中檢索關鍵詞“of”,選取具有歧義的英語關系從句。 最后,共選取150 個含有關系從句的復合句,并建立兩個漢英關系從句句法標注樹庫。
基于依存語法理論,文章先對選取的語料進行句法標注,建立漢英兩個關系從句樹庫,再以平均依存距離(Mean Dependency Distance,MDD)作為句法復雜度的度量指標,借助Excel 與SPSS 23.0 對兩個樹庫中的關系從句進行數據分析與統計,最終對漢英關系從句不同掛靠類型的句子處理難度進行計量探究。
平均依存距離計算公式如下:
在此計算公式中,MDDs代表英語復合句的平均依存距離;n-1 代表復合句中依存關系的總數量;|DDi|是指復合句中第i個依存距離的絕對值[4]27。
基于上述的計算公式和辦法,計算150 個漢英關系從句復合句的平均依存距離,并利用SPSS 23.0分別對高掛靠、低掛靠漢語關系從句的平均依存距離;高掛靠、低掛靠英語關系從句的平均依存距離;高掛靠漢英關系從句的平均依存距離、低掛靠漢英關系從句的平均依存距離進行顯著性檢驗。 探究不同條件下,漢語母語者和英語母語者產出的關系從句歧義句的句子處理難度有何表現,其掛靠偏向是高掛靠還是低掛靠。
統計發現,漢語關系從句高掛靠與低掛靠的平均依存距離具有顯著性差異,p=0.033<0.05。 其中,低掛靠的平均依存距離要顯著小于高掛靠的平均依存距離(2.196<2.4)。 差異產生的原因在于當漢語母語者把將要處理的語句掛靠到正在處理的信息上時,此時他們大腦中存儲的信息相對較少,認知負荷小,體現出此類句子的低掛靠。 最終使得漢語關系從句低掛靠的句子處理難度小,句法復雜度低,容易被人理解。
例3:
例4:
除此之外,漢語關系從句還呈現出低掛靠(76%)的偏向,這與蔡莉、敖鋒[1]47通過自控式閱讀方式研究發現漢語中存在關系從句低掛靠偏向的研究發現一致。 據此,本研究認為漢語母語者在處理此類句子時,受工作記憶和認知負荷的限制,傾向于將關系從句掛靠在容易處理的低掛靠上,而高掛靠則較少出現。 這種偏向與句子理解策略中的遲關閉策略體現一致,這說明在句子加工的過程中,工作記憶和認知負荷是影響句子加工的重要因素。
英語關系從句高掛靠與低掛靠的平均依存距離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2<0.05。 高掛靠的平均依存距離大于低掛靠的平均依存距離(2.073>1.820),符合高掛靠時由于受到認知機制的制約,人們的工作記憶在儲存較多信息時,所產出的句子復雜度變高,平均依存距離增大。 工作記憶是關系從句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高掛靠說明人們在處理句子時會將大量的信息儲存在大腦中,直到支配詞的出現,在這個過程中,句子加工難度增加,進而導致句子依存距離變大,句法復雜度增大。
例5:
例6:
根據數據統計結果,英語母語者在產出具有歧義的關系從句時,呈現出低位掛靠(68%)的偏向,與Cuetos & Mitchell[2]92研究發現當英語關系從句的先行詞為屬格結構時,英語母語者在此類關系從句的處理中具有低掛靠偏向的結果一致,但是在牛萌萌、吳一安[3]277的研究中,他們發現英語母語者對此類歧義結構的處理沒有明顯掛靠偏向。 可見,有關英語關系從句歧義句的掛靠偏向仍未有統一的觀點,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高掛靠時,漢語關系從句的平均依存距離比英語關系從句的平均依存距離高,漢語關系從句和英語關系從句高掛靠下的平均依存距離差異性顯著p=0.008<0.05。 低掛靠時,英語關系從句的平均依存距離小于漢語關系從句的平均依存距離,二者的平均依存距離存在顯著性特征p=0.000<0.05,表明漢英關系從句同樣處于低掛靠時,英語關系從句的處理難度要比漢語關系從句的處理難度小。 因此,本研究認為英語母語者在處理英語關系從句時,更加符合省力原則,是依存距離最小化的體現。 趙懌怡、劉海濤[5]的研究證明人類的言語理解機制與依存距離存在密切關聯,認為人在句法加工時存在最小化依存距離的句子理解傾向。
從總體上看,漢語關系從句的平均依存距離要顯著高于英語關系從句的平均依存距離(2.245 >1.924),這就意味著漢語關系從句的句法復雜度要高于英語關系從句的句法復雜度。 本研究還對兩者的平均依存距離進行了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漢語關系從句和英語關系從句之間的句子處理難度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05。 雖然漢語和英語都屬于SVO 語序,但兩者關系從句所處的位置不同,漢語是左分支語言,關系從句位于它所修飾的中心詞之前,而英語是右分支語言,英語關系從句位于中心詞之后。 本研究認為這是影響漢英關系從句平均依存距離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的主要原因。
文章基于依存語法,研究了漢英關系從句的掛靠偏向及不同掛靠類型下的句子處理難度。 研究結果發現,漢語關系從句和英語關系從句均顯示出明顯的低位掛靠偏向,漢英關系從句在不同掛靠類型下的句子處理難度具有顯著性差異。 此外,文章為關系從句歧義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實證價值,但由于研究的樣本量還不夠大,研究結果有待進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