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晶
(福建省港航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福州 350002)
某泊位工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東部錦尚灣,地處臺灣海峽西岸經濟繁榮帶的中心位置,具有發展海運的優良條件。 項目與已建的1# 及2#泊位前沿線成90°夾角,為順岸滿堂式布置,岸線長度為180 m。
該泊位建設規模為5000 t 級泊位1 個,碼頭岸線總長度180 m。 碼頭年設計吞吐量40 萬t。
設計船型采用5000 t 級散貨船:總長L×型寬B×型深H×滿載吃水T=115×18.8×9.0×7.0 m
2.1.1 設計水位(基準面為黃零)
設計高水位:3.07 m(高潮累積頻率10%);設計低水位:-2.64 m(低潮累積頻率90%);極端高水位:4.28 m(五十年一遇);極端低水位:-3.55 m(五十年一遇)
2.1.2 波浪
本工程位于錦尚灣,面向外海,掩護條件較差,但1#、2# 泊位建成后,對該泊位形成一定的掩護作用,根據廈門科泓海洋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提供的《石獅市錦尚灣華錦通用泊位工程設計波浪計算專題報告》,該泊位波浪要素如表1 所示。

表1 50 年一遇設計波要素
2.1.3 潮流
本海區潮流性質屬正規半日潮流,呈往復流特征,落潮最大流速為95 cm/s,漲潮最大流速為58 cm/s。
2.2.1 地形、地貌特征
場區主要為淺海灣地貌單元,地勢低洼不平。退潮時則局部礁盤直接露出海面,基巖為粗、細粒花崗巖;岸邊多為砂質岸灘;淺海灣區分布有多個礁石群,區內分布有大片的礁盤、暗礁。
2.2.2 工程泥沙
本碼頭區附近沉積物為中粗砂為主,泥沙主要來源于沿岸低丘基巖、水下礁石侵蝕物質。 岸坡平緩,岸線基本穩定。 本碼頭區形成后,對外圍波浪起到了掩護作用,阻斷了泥沙來源。 含沙水體從口門帶入港池的泥沙較少,全年回淤率較低,淤強較小,陸源沉積物來源少,從宏觀沖淤機理分析,本碼頭區形成后全年的泥沙回淤較少。
根據鉆探揭露, 場地內巖土層主要由淤泥、礫砂、殘積粘性土及全風化、散體狀強風化、碎塊狀強風化和中微風化花崗巖等組成。
本工程抗震設防烈度:8 級。
結構選型原則如下:(1)滿足使用和設計荷載的要求;(2)結構方案具有技術先進、經濟合理,適應所在地的施工條件;(3)結構能較好地適應工程地質條件,滿足碼頭整體穩定要求;(4)碼頭主體結構的使用年限為50 年。
碼頭結構型式的選擇應充分考慮工程建設條件,其中地質條件的影響占重要比重。 根據地質報告揭示,擬建工程處的覆蓋土層主要以淤泥、殘積粘性土和砂為主,其下為風化巖層,其埋深較淺,通過少量的基槽開挖,即可達到風化巖層,是理想的重力式碼頭建設條件,因此水工建筑物采用重力式碼頭結構是合適的。 而且本工程附近已建、在建的碼頭多為重力式結構,這為本工程的實施提供了豐富的建設經驗。 另一種常見的碼頭結構型式——高樁梁板式結構在本工程應用有明顯的劣勢,需大量采用嵌巖樁技術,施工難度大、費用高,結構耐久性差,碼頭接岸結構代價大,因此,本工程采用高樁結構是不合適的。
常見的重力式結構型式有方形沉箱、 圓形沉箱、方塊及扶壁結構。 方形沉箱主要用于岸壁式碼頭,目前得到最廣泛應用;圓形沉箱結構主要用于透空式無掩護碼頭;方塊主要用于小碼頭;扶壁一般用在內河或掩護條件較好的地區,主要應用于中小型碼頭。 圓形沉箱結構主要用于透空式無掩護大型深水碼頭,施工難度大、費用高,本工程不宜選用。 綜合考慮,該工程擬定3 個設計方案進行比選,即:沉箱、方塊、扶壁結構。
3.3.1 方案一:沉箱結構
碼頭主體采用不帶卸荷板的重力式沉箱結構,基礎為5~50 kg 拋石基床,地基持力層為中微風化花崗巖,拋石基床厚0.5~2.0 m;基床上安放鋼筋混凝土沉箱,本方案只有1 種沉箱:沉箱長×寬×高=3.95 m×6.1 m×9.5 m,前后趾均長1.2 m,單個沉箱重約198 t,共需沉箱45 個;沉箱內先填中粗砂,然后鋪設0.5 m 厚的級配碎石墊層和0.3 m 厚的C25 砼墊層,沉箱上現澆C40 砼胸墻,胸墻嵌入沉箱0.4 m;沉箱后側拋填10~100 kg 拋石棱體,拋石棱體后設倒濾層后回填海砂。碼頭面層均采用現澆C30 砼路面厚250 mm、6%水泥碎石穩定層厚350 mm、級配碎石墊層厚150 mm。 碼頭附屬設施包括DA400 橡膠護舷、450KN 系船柱、DA-A300H 橡膠舷梯等。碼頭結構斷面圖如圖2 所示。
3.3.2 方案二:方塊結構
碼頭主體采用重力式方塊結構, 基礎為5~50 kg拋石基床,地基持力層為中微風化花崗巖,拋石基床厚0.5~2.0 m;基床上安放3 層實心方塊,最大方塊尺寸為長×寬×高=7.0 m×4.0 m×2.8 m,單塊實心方塊與卸荷板的重量均控制在200 t 以內;實心方塊頂安放C40 卸荷板,卸荷板尺寸為長×寬×高=10.0 m×4.0 m×2.0 m;共需實心方塊與卸荷板198 塊。卸荷板上現澆C40 砼胸墻,方塊后側拋填10~100 kg 拋石棱體,拋石棱體后設倒濾層后回填海砂。 碼頭面層采用現澆C30 砼路面厚250 mm、6%水泥碎石穩定層厚350 mm、級配碎石墊層厚150 mm;碼頭附屬設施包括DA400 橡膠護舷、450KN系船柱、DA-A300H 橡膠舷梯等。 碼頭結構斷面圖如圖3 所示。

圖3 方塊斷面圖
3.3.3 方案三:扶壁結構
碼頭主體采用重力式雙肋板扶壁結構,基礎為5~50 kg 拋石基床,地基持力層為中微風化花崗巖,拋石基床厚0.5~2.0 m;基床上安放鋼筋混凝土扶壁,扶壁長×寬×高=4.95 m×8 m×12 m,趾板長1.0 m、厚0.4 m,尾板長2 m、厚0.45 m,內底板厚0.45 m,立板厚0.35 m,單個扶壁重約193 t,共需扶壁40 塊。扶壁后側拋填10~100 kg 拋石棱體,拋石棱體后設倒濾層后回填海砂,扶壁頂鋪設0.5 m 厚的級配碎石墊層和0.3 m 厚的C25 砼墊層,然后現澆C40 砼胸墻,胸墻嵌入扶壁0.1 m;碼頭面層均采用現澆C30 砼路面厚250 mm、6%水泥碎石穩定層厚350 mm、級配碎石墊層厚150 mm。 碼頭附屬設施包括DA400 橡膠護舷、450KN 系船柱、DA-A300H 橡膠舷梯等。碼頭結構斷面圖如圖4 所示。 預制扶壁結構立體示意圖如圖5 所示。

圖4 扶壁斷面圖

圖5 預制扶壁結構立體示意圖
3.4.1 結構計算依據
結構計算依據如下:(1)碼頭結構按照《重力式碼頭設計與施工規范》(JTS167-2-2009)[1]中的規定進行計算;(2)荷載按照《港口工程荷載規范》(JTS144-1-2010)[2]中的規定進行計算;(3)波浪力的標準值按照《海港水文規范》(JTJ213-98)[3]中的規定進行計算;(4)地震作用效應按照《水運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225-98)[4]中的規定進行計算。
3.4.2 計算內容
按照規范中的規定,對碼頭主體結構的抗傾、抗滑、基床應力、地基承載力及整體穩定性進行驗算。
3.4.3 計算方法
本工程碼頭主體結構根據《重力式碼頭設計與施工規范》(JTS167-2-2009)有關規定進行計算,采用經過交通運輸部審查通過的豐海技術咨詢服務(上海)有限公司開發的豐海港口工程ZMJS 重力式計算系統軟件進行核算。
3.4.4 計算結果
結構方案一、二、三計算結果如表2~4 所示。 經計算,碼頭水工結構3 個方案均滿足規范要求。
3 種方案從結構安全上來說均可行,主要優缺點如表5 所示。 方塊碼頭從技術角度看可以成立,但由于預制件數量較大,砼用量大,造價較高,不能滿足快速形成碼頭的需要,不能一次出水,本工程不宜選用。 扶壁結構具有預制數量最少,胸墻底標高較高,工程造價最低,且由于1#、2# 泊位的掩護,工程處波浪較小,能滿足施工期穩定,故該工程最終選用了扶壁結構。

表5 結構方案技術經濟優缺點比較
扶壁施工主要注意事項如下:(1)扶壁預制可以采用立制和臥制, 臥制時混凝土澆筑容易保證質量,但運輸安裝時需要空中翻身,會給施工帶來很大困難,故本工程扶壁預制建議采用立制方式;(2)扶壁采用陸上預制,砼強度達到100%設計強度后,方可吊運;(3)扶壁形狀不規則,穩定性差,吊運過程要遵守對稱均勻的原則, 確保調運過程中的安全;(4)扶壁應選在波高小于1 m 以內的天氣安放,安放時不得在扶壁底部局部加墊調整誤差;(5)扶壁安放后應立即回填塊石,回填過程中應避免破壞扶壁結構,保證扶壁不產生位移和傾斜;(6)扶壁安放后應及時澆筑上部胸墻,以增強整體穩定性。
本工程施工過程中, 施工單位嚴把質量關,扶壁預制質量較好,運輸安裝過程中未發生扶壁傾覆等現象,整體施工質量較好。 本工程已投產運營多年,碼頭主體結構位移、沉降均小,目前使用情況良好,經濟效益顯著。
本文根據工程處地質、水文等條件,最終確定本工程碼頭主體結構采用重力式方案較為合適。 通過沉箱、方塊、扶壁3 個結構方案的比選,綜合施工、造價、掩護條件等多種因素,最終選用了扶壁結構,不但降低了工程造價,而且縮短了施工工期。 扶壁結構在本工程的運用,可為今后類似項目提供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