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店
(南安市水頭鎮人民政府,福建南安 362342)
鄉村振興是我國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農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村全面小康建設,對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著積極影響。
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夠使農民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實現更加良好的收益,為農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實現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推動農業發展現代化。在農業經濟管理發展過程中,應當積極探索新理念、新技術以及新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農民生產經營理念、發展模式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意識,提升農民生產經營的主動性,為農業發展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人力、物力保障。同時,在政策層面上,應加大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確保政策措施能夠更好地落實到農業經濟管理活動當中,為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向縱深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過程中,應當對農民利益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改善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以及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順利開展,來保護農民利益。特別是在農業產業方面,由于傳統農業規模較小,因而為了保證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以及可持續發展,我國應當進一步提高農業產量,從而保證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在進行農業規模擴張的過程中,應當建立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來優化傳統農業管理模式。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傳統農業由于技術手段比較落后,使得在傳統農作物產量增長方面存在一定劣勢,而現代農業由于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先進生產設備以及更高產量等優勢,能夠有效彌補傳統農業生產的劣勢,使農民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當前,我國一些地區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陳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生產經營主體規模較小,經營能力較弱。現階段,很多農戶將主要精力都放在土地規模經營上,對自己種什么、怎么種、什么時候種沒有充分考慮,造成土地閑置、浪費等問題。二是專業人才匱乏現象嚴重,對相關政策和技術掌握不全面,難以滿足現代農業和技術產業的發展需求。三是農民管理經驗不足,由于多數地區農戶還沒有接受過相關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的培訓,導致許多種植技術和管理能力不足等問題。四是部分鄉鎮經濟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能力有限,不能滿足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涌現出的新形勢以及新要求。
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的現象日益增多,部分家庭出現“空心化”現象。與此同時,一些農業種植從業人員素質低、技術水平低,缺乏種植經驗,從而導致產量、質量、效益的不同程度下降。隨著現代化農業機械快速發展,農民需要對各種農產品進行精確分類和種植管理,這就導致他們無法根據市場需求對不同類別的農作物進行合理搭配。同時,由于技術水平落后、機械設備缺乏以及人才素質偏低等因素,導致農村農業經濟發展受到影響。一方面,農民在現代機械設備的應用中,面臨著土地閑置以及設備成本增加等問題,另一方面,由于現代技術不夠成熟及應用不夠廣泛等原因,使得現代設備無法發揮出最大功效。由于這一系列原因導致其在生產活動中應用范圍不足、效率低下,技術難以得到有效實施。
在我國傳統的以土地為中心的農業生產模式下,大部分的農戶都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農業生產,這導致家庭的經營效率和生產效率明顯下降,同時也造成了我國部分地區土地流轉困難等問題。從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來看,應該采取“以村為主、村隊配合”的方式來實現土地流轉功能,然而一些地方采取行政干擾來決定土地流轉時間和土地流轉價格,使得土地流轉行為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在農業生產上會出現資源分配不合理和浪費嚴重等問題。
對當地人員進行有效教育培訓,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鄉村振興目標之一。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就必須對各方面人才進行培養。首先,對農村各級干部進行相關教育培訓,增強對當地農業經濟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農業發展水平,進而對整個農村經濟進行更好推動。另外,在加大對農民培訓力度的同時,應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提升農民素質能力。例如,對農民進行農機操作、農用無人機應用等技能的培訓,提高農民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農業現代化需要,進而促進農業產業全面進步和發展,提高其綜合素質,對促進當地農業建設和服務水平有著重要意義。政府應加大對農民教育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素質,進而實現經濟發展與農民利益雙贏。在對基層干部培訓教育過程中,應提高基層干部和農民專業素養,將鄉村振興納入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中,建立相應激勵機制,強化鄉村振興考核中產業經濟在農業經濟管理的比重,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更加科學。
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雖然現階段農村經濟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農民在使用公共資源時,存在著許多浪費現象,這也嚴重影響到了農業經濟高效運轉。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加強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同時優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具體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當前農產品市場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現象,其中最主要就是缺乏規范有序的交易機制及相關制度,進而導致農產品市場運行混亂問題顯現,影響農業生產質量及經濟效益,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下降以及農業持續發展能力有限。為了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以保證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二是發揮農業經濟管理應有優勢,提升傳統農業效益問題解決能力;三是確保農業生產環境質量安全、無公害、綠色;最后,要建立健全相應管理制度,并做好相應措施安排,以保障新形勢下我國特色農業可持續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建設。要在農村建設中,完善鄉村振興制度建設工作目標,加大農業農村投入力度,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以及質量問題的解決[1]。
我國農業生產與環境有著明顯的不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所運用的新技術具有較大差別。因此需要對先進農業技術使用有明確的定位,例如在作物生長季節對農作物進行溫度、濕度以及光照等方面的調節,并對其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進行合理補充。可采用適當的方式,使作物生產過程中具有較好的市場效益。應用一些先進技術,可以有效避免農作物因環境影響而出現畸形、死亡或者品質下降、產量降低等情況,并使農民獲得更多利潤,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與收入水平。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相關部門也已經加大了農業科技攻關力度,為先進科技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進一步完善農業現代化管理模式、強化科技創新,針對當前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針對性研究,并采取科學方法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新技術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價值,還能降低生產成本,并且能夠確保農戶生產的安全性及穩健性。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中,先進技術應用能夠提升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促進鄉村建設發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在解決農民自身生產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合理使用新技術,對農業經濟進行優化管理,在市場上進行創新,利用技術將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2]。
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方可推動各行業領域內的相互融合。農業科技人員要結合自身實際,積極參與農業先進技術的研發,對現有農業技術進行改進與優化,以此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時,農業科技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社會發展建設,不斷提高自身發展水平,優化自身不足,在面對新技術應用時要做到科學合理,適應現代科技浪潮。例如,利用先進科學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在生產過程中也要不斷地嘗試,以適應時代需求,積極投身到現代農業建設工作當中,為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技術支持,合理調整與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提高自身生產力,實現農業經濟的持續良好增長目標,通過先進技術手段實現自身效益最大化。在不斷地進行農業生產過程中,有效解決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使廣大農民獲得更多、更高層次上受益。要求農業生產從業人員充分了解新技術應用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不斷改善并提高自身創新能力與水平,運用現代科學手段對現代農業生產力進行有效整合與利用[3]。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在新時期提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具有很強實踐性、全局性和指導性。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關心關注的重大問題,優先解決,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把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大局、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富裕的首要任務。需要在不斷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上,必須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全局中突出位置來抓,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推進城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以建設美麗鄉村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基本方略,促進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全面繁榮,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重要舉措,也是我們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步,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意義。黨中央對此作出全面部署后,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有關“三農”工作的文件及相關措施,在具體工作中,針對農村經濟管理的內容也有了很多明確規定和目標指引。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該工作可以進行有效推動落實,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增強農民參與意識,不斷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實現從生產加工到銷售全過程管控,提升對農業投入品的質量管控力度。要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生產模式,積極采用各種新技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5]。
新時代,要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在經濟管理上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是國民經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農業生產力水平同時,也需要保障農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以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繁榮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