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婉嫕
浙江省平湖中學高一(13)班
互聯網在這個時代異軍突起。人們沉醉于歷史上未曾有過的信息“大爆炸”的豐盈中,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而盡情地交流著,著迷于信息時代下互聯網的魔力。隨之而來的是,人們開始習慣于網絡文字的圖片化表達,陷入“文字失語”的泥淖,粗俗、貧瘠的網絡語言侵蝕著人們的靈魂。于是,有人視網絡為洪水猛獸,有人視文化為負擔。對此,竊以為,言與時俱進,人與言同行,方得文脈不歇、過往不失。
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問題也在時代的浪潮中涌起。人們陷入文字的“失語”、文化的淡忘,逐漸被網絡語言掌控。當馬爾克斯筆下徹夜狂歡的魔咒來臨,那席卷馬孔多的失憶也隨之而來。平庸、粗淺的癥候就像瘟疫一樣,人人自危。若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摒棄過往的一切,文化將會成為一場“滑稽戲”,一種“赫胥黎式”的文化。人們將在“娛樂至死”的狂潮中喪失文化的初心。
2023年,自媒體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闖入了公眾視野。“我們是泱泱大國”“愿山河無恙,家國永安”,有人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們在說話!”
“我們在說話”,這再一次證明語言本質上是為人類服務的。新文化運動的火種在文學史上燃燒不熄,讓白話文這一語言文字保持著滾燙的溫度。聞一多的詩歌理論走出舊體詩的束縛,通往美神的河岸;莫言突破小說的窠臼,將魔幻與中華文明結合,在鄉村迤邐中完成時空越位。語言應跟隨時代的旋律而動,閃耀出璀璨的光輝?!短映龃笥⒉┪镳^》正是這樣的代表——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發展,這是這個時代新的燦爛。
庸俗的語言令人走向粗淺,璀璨的文化讓生活變得富有詩意。我們必須嚴守文化的底線,不能讓愚昧的流行摧殘語言。語言是人類維持文化的基礎,讓語言引導我們,是讓幾千年的文化引導我們,以防我們隨意篡改、毀壞文化,陷入“失語”的深淵。在毛姆小說《刀鋒》中,拉里·達雷爾在主流拜金思潮下堅守著自我,用文學的話“說”出他的人生志向,叩經問史,朝山謁水,在“話”的指引下一往無前。因此,人們對于語言的發展不應是摒棄一切的篡改,而應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守原有文化、增添時代特色的升華。
人在說“話”,言應與時俱進;話在“說”人,人應與言同行。文化的進步是必然的,但進步不等于拋棄過往的表達、文化。真正的文化進步,是文化與時代的相適應,而新生的文化又根植于過往,不因流行而摒棄。
唯有人說“話”,才能讓文化不成為一座監獄;讓話“說”人,才能讓文化不成為一場笑話。是以,言與時俱進,人與言同行,方可文脈綿延,文明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