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建農
摘要: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也起了重要作用。該文主要探討信息技術對中小學教育的影響。文章首先介紹了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然后從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改革、推動教育現代化、拓寬教育渠道等多個方面分析了信息技術對中小學教育的積極影響及其優勢,最后論述了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并展望了信息技術對中小學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小學教育;教育質量;教育改革;教育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TP311?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3)35-0166-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0 引言
信息技術是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的基礎上加以整合、組合、發展的新興科學和技術,它已經融入各個領域。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推動器,對數量巨大、形式多樣、位置分散的各類信息進行記憶、處理、展示、發送以及使用,為各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1]。在教育領域,應用信息技術也已經成為廣泛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互聯網+”時代的教育融合與發展給中小學教學帶來了嶄新的機遇,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應用于中小學的課內外學習[2]。2019年4月,《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3]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2020年要基本實現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整體發展。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中小學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學校信息化環境的建設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尤其在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的驅動下,信息技術在促進教學有效性方面出現了整體躍遷[4]。2017年,楊福義[5]通過對教師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狀況進行研究,提出當前我國使用教育信息技術的中小學教師人數較少,并且大多數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師也只是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等初級的信息技術使用手段,而通過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和聊天工具與學生進行交流這種較為高級的信息技術使用手段的教師人數較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革教育,推進中小學教育的現代化發展,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1 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中小學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中最廣泛的教育階段,關乎國家的未來和發展,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給中小學教育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現階段,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以計算機技術等為基礎的教育技術,它將圖、文、視頻、音頻等多種信息形式整合在一起,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編輯、處理、管理和播放。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生動、靈活的特點,能夠加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中小學教育中,多媒體課件已經逐漸被廣泛使用。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師能夠將煩瑣的知識點呈現成生動、形象的圖、文、視頻等多種形式,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1.2 教育軟件
教育軟件包括教育游戲、課堂互動軟件、虛擬演示平臺等,通過圖形化、互動性強的界面和豐富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和記憶效果。
1.3 網絡教學
網絡教學是一種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教育模式,它可以打破時間、地域、環境等限制,實現師生信息的實時交換。當前,網絡教學在中小學教育中正逐漸普及。學生和教師都可以通過網絡教學,隨時隨地進行交流和學習。網絡教學已經成為中小學教育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可以實現課程雙向交流和互動,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自由選擇和靈活性。
1.4 電子教材
電子教材是指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將書本內容以電子形式表現并傳遞給用戶的一種新型教材。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教材在中小學教育中也不斷被推廣和應用。相比傳統紙質教材,電子教材具有更加便于更新、適應更多的教學要求、方便攜帶等優勢,它可以使教師、學生更加便利,增強教材的可讀性和交互性。據統計,在我國中小學階段,已經有一部分地區推出了電子教材,完善了中小學教育的資源不足問題,有利于教育實踐教學的創新與改革。
1.5 智能化評測系統
智能化評測系統利用先進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針對相應領域的考試、競賽等測試需求定制不同類型的測試,提高了教師和家長主動訓練及關注學生缺陷和優勢的程度,為學生精準評測的同時也節約了人力財力。
1.6 數據管理系統
通過計算機技術的信息處理和軟件工具,中小學教育部門可以更輕松有效地管理課程安排、教師信息、學生檔案等重要數據。這樣可以提高效率,促進學校間的合作和溝通,改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質量,并且便于進行教學質量監督和評估。
2 信息技術對中小學教育的積極影響
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更為全面、豐富的教育資源,并且能夠改變教學模式,實現創新和改進,促進中小學教育的快速發展。
研究者以韶關市中小學為調查對象,通過紙質問卷和網絡通信工具(QQ、微信)等方式對36所學校(小學12所、初中19所、高中5所)的180名教師進行“關于信息技術對教育的積極影響和存在的問題”問卷調查,探討信息技術對中小學教育的積極影響及存在的問題。如圖1所示為信息技術對中小學教育的積極影響各層面所占比例。
2.1 改變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為教育帶來的重要變化之一就是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前,課堂上教師是主導者和掌控者,而信息技術使得學生有了更多的參與和自主選擇。如今,很多學校推行翻轉課堂模式,即通過視頻、圖文等形式在家自學課程內容,在課堂上進行思考、討論、解決問題等活動,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增加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2.2 發掘學生創造力
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創造空間。比如,使用數碼相機可以拍攝風景、人物等圖片,然后利用電腦軟件進行圖像處理,如剪輯、調色等。同時,還可以使用一些數字化工具來創建自己的網頁、搭建虛擬現實場景等。這些基于信息技術的課程和教育促進了學生們更加全面地開展思維活動,在美術、音樂、視覺設計等領域也能表現出色。
2.3 提高教育質量
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知識點轉換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更加生動和直觀的方式理解和記憶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信息技術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跟蹤和統計,從而根據學生的學情和知識掌握情況,能夠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輔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
通過信息技術的方法,中小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例如,使用網絡搜索引擎可以查找到大量的英語學習資料;而教師利用平板電腦隨時記錄學生問題并及時答復,降低了教學成本,同時增強了實時性。此外,計算機模擬實驗、虛擬實境讓學生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多種實驗操作和場景重建,并方便教師對學生成果進行評測分析,這都讓教育變得更有效率,質量更有保障。
2.4 加強師生交流
信息技術不僅加速了老師和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溝通交流,還給家長提供了跟孩子、老師直接對話的渠道,為班級與家庭之間的互動提供了便利,家長能夠更好地掌握孩子學習情況。而教師們可以在在線平臺上分享經驗、策略和教訓,從而還可以增強師資之間的交流合作。
2.5 促進教育改革
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初步應用,其已經成為推進教育改革的新手段。在傳統的中小學教育中,教育資料大多是依靠編寫、印刷教材完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教育需求,但教育資源卻相對單一。深入挖掘、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拓寬教育資源的獲取渠道,創造多元化的教育資料,共同推進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從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
2.6 推動教育現代化
將信息技術與教育相結合,促進教育現代化發展的不斷推進。在中小學教育中,信息技術帶來的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改革,還有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化管理,例如智慧校園、電子教務管理、考試網上閱卷等。這些應用和管理手段的不斷完善也將為教育教學的創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讓教育更接近現代化,更貼近學生的需求。
2.7 拓寬教育渠道
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地拓寬了中小學教育的溝通渠道,完美解決了學生和教師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使中小學教育更便于推進社會的發展。例如在線教育,在學校開展遠程教學,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更多人接受卓越的教育資源,各種在線教育平臺也在發揮巨大作用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等。
3 信息技術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當前,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的應用已經開始發揮出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如圖2所示。從圖中比例分析,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教師的關注程度高。
3.1 信息技術水平低
由于我國的教育領域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導致一些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術水平有限,應用程度不高,甚至不會操作相應的軟件加以利用。因此,學校和政府要加大教育工作者培訓力度,增加師資隊伍的整體信息技術水平。
3.2 課件開發不足
雖然多媒體課件在中小學教育中應用相對廣泛,但是課件的開發有時候可能會受到資源、人力等諸多限制,從而導致教學課件的制作質量參差不齊。為此,要加強對課件制作的培訓,增加師資隊伍的課件制作能力,通過相關的資金投入,鼓勵開發多媒體課件的相關科技公司提供更完備更多樣化的教育資源。
3.3 學生使用不當
學生不當使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會影響視力、亞健康狀態等。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導下,學生需要進一步正確使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遵守正確使用計算機的原則,比如適時、適量地使用計算機等。
3.4 缺乏安全保障
在信息技術環境中,網絡安全與信息安全的隱患是存在的,缺乏安全保障可能會導致信息泄露造成財產、隱私等方面損失,甚至威脅信息系統的穩定性或違反法律法規導致不良后果。因此,需要具有專門的辦公室或機構來加強信息與網絡安全的保障,定期開展網絡安全、PC維護等方面的技術交流會,防范網絡信息的安全風險。
4 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未來發展趨勢
當前,中小學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遠遠沒有達到完美的狀態,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也會從多個方面得到發展以及改進。
4.1 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入結合
未來,教育工作者應該將信息技術更深入地結合到課程教學中去,發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創新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拓寬教學內涵,促進學生的學科交流和創新。
4.2 在線教育發展
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為在線教育的推廣與發展提供了更廣闊、更高效的社會環境,未來在線教育將更大程度地參與中小學教育,為廣大學生提供多元化、便捷的教育資源。
4.3 開放性的教學模式
未來,教育模式將更加開放、靈活多樣,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中心,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擴大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空間。
5 結束語
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中小學教育有促進等影響,在提高教育質量、挖掘更加多元化的教育資料、拓寬教育渠道等多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信息技術對中小學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生過度沉迷游戲等。因此,在推廣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結合的同時,需要加強對應的安全管理,確保中小學生正常參與學習并健康成長。信息技術給中小學教育帶來了諸多積極影響,其優勢不斷被挖掘和使用。同時,相關部門需要制定相應的規范,以確保信息技術合理應用于中小學教育,并推動全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持續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閻巖.信息技術對中小學教育的影響及其應用[J].教育界,2020(2):83-84.
[2] 侯軍.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科技資訊,2016,14(5):103-10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t20190402_376493.html.2019-03-20.
[4] 馬倩.農村教學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調查研究——以寧夏為例[D].銀川:寧夏大學,2021.
[5] 楊福義.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全國數據庫的實證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5(6):116-125,157.
【通聯編輯: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