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飛
小明(化名)忽然覺得“左腿疼”。剛開始,父母以為他可能在學校玩耍時碰傷了,過幾天就會好。但小明的“腿疼”愈發嚴重,走路一瘸一拐的,嚴重時疼得無法行走,甚至無法站立。他們這才感覺情況不妙,連夜將小明送到醫院。醫生檢查后初步診斷患了“兒童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
兒童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是一種常見的、短暫的髖關節炎癥性疾病,多為單髖發病,偶爾可見雙髖發病,以男孩多見。本病常急性起病,突然發作,多數表現為不愿站立,不愿行走,即使行走也是一瘸一拐的,其癥狀通常在2周內消失。常見于3~8歲的兒童,平均發病年齡為5.6~5.9歲,男孩發病約女孩的兩倍。其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認為是由于免疫反應或過敏引起的非特異性炎癥,與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及外傷等因素有關。患兒常于發病前的1~2周內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如感冒等。
兒童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是一種排除性診斷。即診斷該病時需排除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如化膿性髖關節炎、骨髓炎、骨腫瘤、白血病、股骨頭骨骺滑脫、無菌性股骨頭缺血壞死、髖關節結核、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及創傷性損傷等。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有助于確診兒童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患兒的白細胞計數、血沉及CRP通常正常或輕度增加,其血清標志物可能會與化膿性髖關節炎有所重疊,血培養和關節液培養在其鑒別診斷上有重要意義;骨盆和髖關節的X線平片通常是正常的,可排除骨髓炎、骨腫瘤或Perthes病;髖關節彩超能夠有效顯示關節積液,同時有助于指導關節穿刺;MRI結果通常正常或顯示滑膜增厚和關節積液,檢測到組織信號強度變化可能有助于區分化膿性髖關節炎。一般情況下,通過充分的病史及詳細的體格檢查即可確診,并不是所有患兒都需要完整的實驗室或影像學檢查。
兒童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患兒的早期體征及為其進行的X線檢查和相關化驗的檢查結果,都很像是關節結核、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等患者的表現。因此,該病極易被誤診而忽視或過度治療,需要接診醫生慎重考慮。
兒童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的治療,目前多采用臥床休息、牽引制動,必要時給予抗感染、對癥止痛、改善髖部血液循環等支持治療。國內大量研究表明,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TSH可取得良好效果。
早期確診和早期治療對兒童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患者來說非常重要。當患兒具備以下3個條件時,就要考慮其患有髖關節滑膜炎的可能:①年齡在10歲以下;②出現不明原因的急性或慢性髖關節區疼痛,疼痛夜間加重;③有跛行或膝關節活動受限的癥狀。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兒會出現膝關節疼痛,這是髖關節的炎癥反應刺激了患者的閉孔神經引起的放射痛。醫生要仔細鑒別,經過多方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診斷滑膜炎,避免引起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