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本浩
感冒是冬末春初寶寶最為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發熱、鼻塞、流涕、打噴嚏又是感冒的常見癥狀??墒怯幸恍┘膊s打著感冒的“幌子”,實際上是比感冒嚴重得多的疾病,應注意鑒別和防治。
過敏性鼻炎發生過敏性鼻炎時,鼻塞、流涕、打噴嚏癥狀“剎不住腳”,而且無論是抗生素還是清熱解毒的中藥對此癥狀都毫無改善。如果以上癥狀都存在,又逢春暖花開之季,反復發作超過2個月以上,基本上可以判定寶寶得的不是感冒,而是過敏性鼻炎。
防治措施首先要遠離過敏原。戶外的過敏原主要是花粉,因此,在春季空氣中飄浮有大量花粉時,要避免在上午5~10點間外出。加強鍛煉,增加機體抵抗力,也可針對過敏原到醫院做脫敏治療。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常在冬末春初流行。常以普通感冒形式出現,表現為體溫中度增高、頭痛、肌痛、全身不適等。1~2天后感覺一側或兩側耳垂下酸痛、腫脹(腮腺腫大),張口、咀嚼困難,是該病的顯著特征。
防治措施接種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最佳的預防方法。感染該病時,對腮腺腫痛較嚴重的寶寶可采用中藥治療,高燒不退時可服用退燒藥。寶寶在患病期間要多喝開水,勤用涼開水漱口,宜吃流質半流質飲食,忌酸味食品。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嬰幼兒多發。前期表現為發熱、頭痛、流涕、怕光、眼結膜充血。3~4天后體溫升高,皮膚逐漸出現玫瑰色斑丘疹,先從耳后發際開始發出,漸及前額、面頰、頸項、軀干及四肢,最后發至手掌及足底;皮疹出齊后逐漸褪去,留有色素沉著。出疹期間全身癥狀加重,體溫更高,達40℃左右,出現精神不振、嗜睡或煩躁不安現象。
防治措施接種麻疹疫苗是最佳預防辦法。在出疹期間要保證寶寶足夠營養(易消化而富有蛋白質和維生素),保持眼睛和口腔等的衛生,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又不能讓寶寶直接吹風?;悸檎畹膶殞殤獓栏窀綦x至出疹第5天后,以防傳染給其他人。
流行性腦膜炎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疾病,呼吸道飛沫傳播。最初癥狀是發熱、鼻塞、流涕、咳嗽、咽紅、渾身酸痛等,與感冒類似。病菌侵入血液后,表現為突然高熱、頭痛、寒戰、嘔吐;皮膚出現淤點、瘀斑為本病特征,主要分布于肩、肘、臀等易于受壓的部位。
防治措施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注射流腦疫苗。避免讓寶寶與有發熱或嚴重頭痛的病人親密接觸。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避免帶寶寶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平時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多曬太陽。
肺炎支原體感染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冬春季多發。多數寶寶出現發熱、頭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適、食欲缺乏等癥狀。咳嗽初期為干咳,后轉為頑固性劇烈咳嗽,無痰或伴有少量黏痰,特別是夜間咳嗽較為明顯,嬰幼兒表現為喘憋和呼吸困難。
防治措施主要靠增強體質。多帶寶寶開展戶外活動,進行身體鍛煉。患病期間讓寶寶多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還要注意寶寶的飲食和營養,鼓勵寶寶多飲水,吃一些營養豐富而又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食多餐。
猩紅熱是細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發熱、咽炎與皮疹。寶寶全身不適,咽痛明顯,影響進食。在發熱的第2天左右出疹,在全身皮膚潮紅的基礎上可見到針尖大小的點疹。同時舌面有白苔,舌質發紅,很像草莓,故稱為“草莓舌”。
防治措施治療首選青霉素。急性期患兒應臥床休息,較大兒童用溫淡鹽水含漱;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宜;皮膚保持清潔,對瘙癢嚴重者可給予爐甘石洗劑外搽。
水痘由皰疹病毒引起。春季多發,多見于半歲至4歲寶寶。病初有輕度發熱、流涕、咳嗽等不適感,似感冒癥狀,1~2天后,皮疹可依次從軀干、頭部、面部、四肢出現,不高于皮膚,數小時后變成為丘疹,再變透明飽滿的水痘,之后變渾濁,最后變干癟。水皰周圍皮膚發紅、發癢。1~2天后干枯結痂,痂落后不留疤痕。
防治措施接種水痘疫苗可預防本病。感染發病時,無并發癥的不需特殊處理,對癥治療即可。如剪短寶寶指甲,戴連指手套,以防抓傷;勤換內衣,消毒水洗浴,減少繼發感染;局部或全身可使用止癢鎮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