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恒 徐鵬航
60 年來,中國援外醫療隊奮斗在一線,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以醫者仁心,在異國他鄉溫暖人心。
1963 年4 月,應阿爾及利亞衛生部請求,中國首支援外醫療隊來到阿爾及利亞沙漠邊緣小城賽伊達。此后,一批批中國援外醫療隊開啟了一場持續60 年的愛的征程。
2001 年8 月的一天,午夜,來自湖北省的援阿爾及利亞醫療隊婦產科醫生徐長珍接到急救電話:當地一位孕婦胎死宮內,失血性休克,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阿方人員認為患者已無力回天,可徐長珍不放棄,經過“生死時速”的搶救,患者醒過來了!“是中國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病人感動地說。
對于徐長珍來說,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自1993 年起,徐長珍先后4 次到中國援阿爾及利亞醫療隊工作,克服自然條件艱苦、醫療條件有限的雙重困難,在無影燈下與死神進行爭分奪秒的博弈。
春去秋來,日月交替,這樣的事還有很多,他們一襲白衣跨洲越洋,用心用情守護當地患者生命健康。
60 年來,中國向全球76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派出了3 萬余人次醫療隊隊員,診治患者近3 億人次,隊員中超過2000人次榮獲受援國國家級榮譽。
面對險情,中國援外醫療隊甘當沖向一線的“逆行者”、與病魔較量的“尖兵連”,用生命守護生命。
2011 年9 月10 日,坦桑尼亞發生震驚世界的沉船海難事件。中國第24 批援桑給巴爾醫療隊隊長盧建林第一時間聯系桑給巴爾衛生部,表示中國醫療隊隨時待命,接受救治任務。在最緊急時刻,總有中國醫生的身影。經過全力救治,沉船事故受傷者陸續康復。
危難時刻,中國醫療隊的快速反應和精湛醫術,贏得了當地不少患者的稱贊。
2014 年8 月,中國第24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隊長王振常率隊踏上征程。當時非洲暴發了嚴重的埃博拉疫情。為提升當地防控能力,醫療隊與北京公共衛生專家組共同組成培訓團隊,幫助幾內亞進行公共衛生培訓。
“我們培訓了1600 多人,超額完成了幾內亞公共衛生培訓項目,為防控埃博拉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更為以后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更新了理念、儲備了人才。”王振常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古老的中國智慧在非洲大地上澆灌出友誼之花。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兒科主任郎志存曾先后兩次支援貝寧洛克薩。他不僅救治了大量患兒,還將中國傳統醫療技術針灸教給非洲同事。小小一根針,不但治療了疾病,更串起中貝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與41 個國家和地區的46 家醫院建立對口合作,共建25 個臨床重點專科中心……從“輸血式”援助轉向可持續“造血式”援助,從“中國醫生”到“中國醫院”,中國援外醫療正為受援國家留下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60 載援外醫療,體現的是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視生命的大愛和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守望相助、共謀幸福的初心。目前,中國援外醫療隊仍奮戰在全球56 個國家110 余個醫療點,傳承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續寫中國援外醫療隊的故事。
(紫菀摘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