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斐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5)
城市化進程加快了園林綠化的發展,但在實際建設中,由于缺少認識、信息化應用不足,導致園林綠化建設無法緊跟城市發展步伐,因此出現了一些問題。傳統園林管理多是以紙媒為載體,這種方式存在時效差、精度低等問題。同時,管理人員發生變動也會產生斷層現象,缺乏系統性管理。大數據技術具有傳播速度快、數據類型多樣等特點,將其應用于園林管理中能夠顯著提升管理效率[1]。同時大數據技術也為智慧園林提供了更多技術支持,包括傳輸、存儲及處理數據等功能。因此該文設計出一種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慧園林人工智能管理系統,通過加強系統間的交互性,進一步提升系統對各類信息的管理能力,從而實現智慧園林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系統采用基于物聯網三層架構的感知層、傳輸層和管理層,各層分別對應數據收集端、數據傳輸端以及遠程監控端(如圖1所示)。其中,數據收集端包括溫濕度(Sentasy)、土壤濕度(RTTPP)和煙霧濃度(Lorawan)等模塊,主要負責收集各類環境數據,并將數據傳遞給PIC18單片機。數據傳輸端由Blynk平臺和XTIOT模塊構成,XTIOT模塊與Blynk平臺進行通信,并與PIC18連接,實現數據傳輸端與數據收集端的交互。遠程監控端的功能由移動設備實現,數據通過Blynk平臺轉發到移動設備,進行可視化監控[2]。
圖1 系統整體架構
系統硬件由控制器、傳感器、顯示器及通信器組成。其中,控制器負責為系統持續供電;傳感器負責檢測溫濕度、煙霧濃度和土壤濕度等環境參數;顯示器用以顯示環境參數的數值與模式;通信器則將傳感器收集的數據與Blynk平臺進行交互。
系統選用PIC18單片機作為主控制器,該單片機適用溫度為-30℃~70℃,性能穩定,適用范圍較廣。控制單元是PIC18的指揮控制中心,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譯碼器和操作控制器等構成[3],根據預先編好的程序,從存儲器中依次取出各條指令,放在指令寄存器中。先通過指令譯碼確定應執行何種操作,再根據確定時序,通過操作控制器向相應部件發出微操作控制信號[4]。操作控制器主要包括節拍脈沖發生器、控制矩陣、時鐘脈沖發生器、復位電路和啟停電路等控制邏輯。其設計思路如下:與電阻(R1、R2)、電容器(C1、C2、C3)串聯后進行供電,寫好程序后逐一進入單片機經各管腳運行。如果程序經PA0到PA19,輸入高電平并開啟LED,就可運行計算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PIC18核心系統電路
傳感器包括溫濕度、煙霧濃度及土壤濕度等模塊。傳感器的技術流程如下:1)感受信號。傳感器通過特定的物理、化學或生物機制,感受溫濕度、煙霧濃度及土壤濕度等信號,并將其轉換成電信號。2)處理信號。傳感器將感受到的電信號進行放大、濾波以及數字化等特定處理,便于后續數據分析。3)數據傳輸。傳感器將處理后的信號通過無線方式傳輸到控制器并進行處理。4)數據分析。接收到傳感器傳來的數據后,控制器對數據進行識別、分類和預測等操作,從而得出決策。5)應用反饋。根據數據分析結果,控制器向執行元件發送指令,控制執行元件完成開關、調節等操作,從而對環境進行控制和監測。
溫濕度模塊選用Sentasy,采用數字集成感器為探頭,配以數字化處理電路。Sentasy的功能由內部測溫濕元件實現。當溫濕度發生改變時,溫濕敏電容的介電常數會發生變化,其電容量也會發生變化,線性膨脹便可進行傳遞,從而將環境中的溫濕度轉換成與之對應的標準模擬信號。
煙霧濃度檢測選用Lorawan,如圖3(a)所示,其設計思路如下:收集模擬量輸出,選用AO模擬電壓輸出端,將管腳4與PA5相連,DO管腳則做懸空處理。鑒于氣敏材料的特殊性,當煙霧濃度增大時,電導率會相應上升,輸出電阻值也會變小,從而使輸出的模擬信號增強,Lorawan則通過轉換模數完成數據收集。土壤濕度檢測選用RTTPP,如圖3(b)所示,其設計思路如下:標定濕度選用AO模擬電壓輸出端,將管腳4與PA4相連,DO管腳懸空。輸入模擬量后進行模數轉換,并利用算法得出土壤濕度。當土壤濕度增大時,電阻值會相應變小[5]。
圖3 Lorawan與RTTPP的電路設計
前端一體化與監控網絡化是視頻顯示的發展方向。系統顯示器選用P2.5LED。P2.5LED提供了轉換及流化音視頻的解決方案,包括先進的編解碼庫Libavcodec,可實時查看監控畫面。P2.5LED用來顯示各類數據參數及手動/自動模式的不同狀態,具有基于HTTP的流媒體網絡傳輸協議,通過外設接口驅動LED,各管腳分別連接PA12、PA8和PA6,具體設計思路如下:將網絡攝像頭的Rtsp視頻流轉換成Rmtp視頻流,并推送到服務器。HLS協議負責將所有流分成基于HTTP的文件并下載。開始流媒體會話時,客戶端會下載包括元數據的M3U文件,用于尋找可用的媒體流,最后推送可供移動端播放的視頻流。
通信器在遠程監控端與數據傳輸端交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系統采用大數據傳輸技術的XTIOT模塊與Blynk開源物聯網平臺進行通信,成本低且性能穩定。XTIOT可通過Attention指令快速上手,并且支持發放-觸發模式與無線接入點模式共存。在工作中,通信器將PIC18發來的數字基帶信號通過數字信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構成的調制模塊進行功率放大,然后經過發送與接收隔離器,由通信模塊傳輸發送。接收時,感應信號經放大程控與轉換電平后,由DSP控制其芯片進行采樣,經數字處理后解調,解調后的數字信號通過XTIOT發送給Blynk開源物聯網平臺。
PIC18使用總線獲取Sentasy與Lorawan的模擬量,通過相應算法得出土壤濕度與煙霧濃度。通過連接串口進行PIC18與XTIOT的通信,然后將環境數據上傳至Blynk上,進行可視化展示。此外,還可在移動設備界面下發部分控制命令,例如系統模式設置及水泵運行等。1)啟動后初始化系統,例如顯示器、sentasy和Lorawan等的初始化。2)選擇自動或手動模式,通信模塊讀取參數后更新顯示器。3)連接云端。如果連接成功,就將PIC18收集的數據通過XTIOT發送至Blynk,每隔5s一次。4)在手動模式下,可下達水泵開啟(閉合)命令,執行具體操作。在自動模式下,系統根據土壤濕度情況進行自主調整,當濕度低于30%RH時,開啟水泵澆水,當濕度高于40%時,閉合水泵。5)調整后對各類信息進行處理與反饋(如圖4所示)。
圖4 終端程序設計
拉高管腳2,完成后進行復位工作,設置Sentasy的I/O端口為輸出,拉低至少15ms,再繼續拉高30μs左右。在此期間應將I/O口轉為輸入模式,進行低電平傳輸。如果檢測到低電平,就表示Sentasy存在。2)檢測到Sentasy后,應編寫Sentasy_Read()來讀取字節,即檢測到低電平后延時20μs仍高,則讀取一位數據。Sentasy一次完整傳輸數據為40bit,格式主要包括濕度整數、溫度整數、小數數據及校驗總和,各部分均按照10bit傳輸。當傳輸正確時,校驗結果等于所有之和,此時應保留整數,將其作為所測溫濕度值[6]。
初始化AO端口,配置管腳4與管腳5為輸入,然后初始化PA4與PA5,設RTTPP的通道為PA4,Lorawan的通道為PA5,使系統轉換啟動功能。待轉換完成后,往復獲取多次轉換結果,即獲取多次收集的數據,并取均值,從而使結果更可靠。由于PIC18是12位,因此測出值的取值應為0~100。此外,因為獲取值與所需值相反,所以還需要用100減去所得值。
初始化顯示功能,設置通道PA6、PA12、PA13為推挽輸出,復位驅動釋放顯存后顯示。設置命令口地址,判斷讀狀態后寫命令寄存。待初始化結束,設置數據口地址,判斷讀狀態是否為“忙”。如果是“忙”便寫顯示數據,寫入取模軟件取出的數據。
為進一步實現系統的交互性與高效性,該文對系統功能進行測試,以驗證系統的運行效率。
當系統連接后開始初始化,顯示器顯示溫度為27℃,相對濕度為32%RH,土壤濕度為60%RH。Sentasy與RTTPP功能均可正常運行,能夠獲取當前環境數據。然后測試煙霧報警,煙霧濃度顯示為1000×10-6,蜂鳴器報警,濃度降至低于750×10-6時會停止報警。由測試可知,系統基本實現了溫度、土壤濕度以及煙霧濃度的實時監測功能。
將Sentasy傳感器模塊浸于水中,顯示器顯示土壤濕度為50%RH。將Sentasy拿出水面后,土壤濕度降為0,水泵開始工作。再將Sentasy放于水中,此時土壤濕度顯示為60%RH,水泵停止工作。由測試可知,系統能夠實現智能灌溉,可基本滿足自動化工作需求。
連接移動設備與XTIOT,設置名稱與密碼,與代碼保持一致,打開移動設備,接收到的來自XTIOT的數據會顯示在屏幕上。將接收數據與顯示數據進行對比,可知系統遠程通信正常。在移動設備上將自動切換為手動,屏幕顯示模式轉換一致。在手動模式下,通過移動設備控制水泵,水泵執行相應操作。由測試可知,系統實現了XTIOT遠程通信功能。
測試后可知,系統可成功收集溫濕度與煙霧濃度數據,并在屏幕上顯示當前信息,同時還可將數據發送至Blynk平臺。出現異常時,可及時自動控制水泵澆水,確保濕度在合理范圍內。
綜上所述,為提升園林管理效率,加快園林管理智能化與信息化進程,該文設計了一種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慧園林人工智能管理系統。該系統可對植物生長所需環境溫濕度、土壤濕度及煙霧濃度等信息進行智能化收集與傳輸,并結合Blynk開源物聯網平臺與遠程傳輸技術,實現無人值守,使用戶可不受時空限制訪問系統觀測數據。測試表明,該系統操作便捷,檢測效果良好,可節約部分人力。后續研究可拓展至智慧農業管理、智慧林業管理等其他領域,從而促進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