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肖鋒
1月1日權健公司涉嫌傳銷犯罪和虛假廣告犯罪被立案。1月7日,公司實際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與此同時,天津開展集中打擊清理整頓保健品亂象專項行動。這一連串行動可謂雷厲風行。
但人們不禁也產生疑問:一個劣跡累累的“百億保健帝國”權健,此前是如何一次次躲過監管、不斷膨脹發展的?
本次權健因虛假廣告犯罪立案,但之前又是誰在為權健一路開綠燈呢?針對種種虛假廣告,為什么工商監管部門沒有監管呢?這就難免人們質疑這背后相關的利益鏈條,希望這次調查組能夠把他們一鍋端。
據央視2014年的報道,有權健公司經銷商宣傳稱,一款售價高達1068元的“骨正基”保健鞋墊能治療心臟病以及前列腺炎。這種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的虛假宣傳為何長期行銷市面上?
據悉,目前權健展示的11款保健品中,包括權健牌輔酶Q10軟膠囊、權健牌艾必是膠囊等6種產品批文已經過期,而且在售的產品,幾乎都是轉讓而來,那么其藥效、其宣傳早就該查處了。甚至權健所謂“火療”連鎖機構也并無醫療資質。這一切為何有關部門視而不見?
應該看到,清理整頓保健品亂象、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障和改善百姓健康,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專項行動或聯合執法所能完成的。治理保健品領域的亂象,需要嚴格立法和執法,需要向大眾普及醫療保健知識,也需要斬斷涉事企業與權力之間的灰色交易,不讓大大小小的權健們死灰復燃。
其次是關于直銷模式的反省。權健以直銷為名行傳銷之實。權健案讓人聯想起前年的求職大學生溺亡案:2017年7月14日,東北大學畢業生李文星的遺體,在天津市靜海區一處水溝內被發現。案件顯示李是誤入傳銷組織,最終被逼溺水身亡。李案后天津相關部門也是展開了一輪聲勢浩大的專項整治行動的。但這項行動并未觸及權健一類“關系廣大”的巨型直銷(傳銷)公司。
權健公司所在的武清區和大學生李文星誤入傳銷組織致死的靜海區,同屬于天津的遠郊區,傳銷組織在這兩個地方盤踞多年。傳銷或者類傳銷機構難以掃除,往往因為它們能為地方帶來房租以及稅收貢獻,也不排除存在利益尋租。2017年中央四部門對以介紹工作為名的傳銷開展專項斗爭時,天津市曾表示要從“政治責任”的高度,“堅決打贏清除傳銷這場特殊的人民戰爭”。
同樣應該反思的還有相關媒體機構。權健一度是天津本地媒體的廣告大客戶,某些當地主流媒體和電視臺頻頻刊播權健保健品廣告。以稅收“收買”政府,用巨額廣告搞定了媒體,這恐怕是權健們能享受一路綠燈待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必須認識到,社會治理不能依靠公眾爆發的情緒海嘯來推動,也不能依靠運動式執法來完成。睿智的管理者,應該依靠法律管理社會,而不是等到民怨沸騰,再來收拾殘局。社會治理現代化,源于制度的精心設計,源于監管部門嚴格執法,也源于世道人心的緩慢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