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豪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脊梁,而被稱作中國筆墨的中國畫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脊梁。中國畫是充滿我國民族特色的文化產物, 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藝術結晶,它經過數千年歲月的洗禮,在當今社會依舊保持著旺盛的傳播活力。其獨特的審美成為東方藝術的典型代表, 也影響了許多國家的藝術。
傳承是指某些知識、學問或手藝等傳授和繼承的過程,既指師傳徒承,也指現代人對前人的經驗或成就進行歷史繼承。因此,對中國畫進行歷史傳承是十分重要的文化活動。技法是學習中國畫需要掌握的基礎, 它是前人經過無數次失敗后得出的技巧,每個人的技法不盡相同, 畫面具有各自獨特的風格。除了技法上的傳承之外, 思想上的傳承也極為重要,所謂繼承傳統,就是要保留中國畫藝術本質的民族特征,而中國畫的民族特征是中國化的本質特征和生命線。我們繼承傳統,并非指某一方面、某種技法,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傳統中國畫的藝術本質和精髓。
當今社會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經濟和科技更新的節奏是飛快的,大數據的發展與進步是社會中的人或事物為了避免被淘汰和拋棄的又一進步。改變和創新也是中國畫的未來之路,中國畫的傳播與發展是我國目前文化發展的又一話題。近年隨著王希孟青綠山水《千里江山圖》數字創意演變的青綠舞蹈的線上、線上傳播;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數字創意與傳播;數據時代簡而廣的媒體傳播也把中國畫的精髓深入到了時代大眾之心。
進入現代化科技社會,中國畫要想確保長時間被人們所重視和應用,就應該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地創新繪畫形式和展現手法,以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中國畫經過數千年歷史的洗禮,在發展進程中必不可少地存在一些誤區,當代人們要想對其進行更好、更有效的繼承和發展,就應該在歷史繼承的前提下,將那些錯誤的想法取而代之,創新當代社會的發展元素,將二者有機結合,對中國畫進行一定的表現形式和內容的改變,堅持守正創新,尋找傳承與傳播發展的合理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