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 部門印發《關于推動家政進社區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 年,全國基本實現社區家政服務能力全覆蓋,推動家政行業從業人員進一步增加,消費規模進一步擴大,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在與代表互動中談及家政業時表示,在我國目前發展階段,家政業是朝陽產業,既滿足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需求,也滿足了城市家庭育兒養老的現實需求,要把這個互利共贏的工作做實做好,辦成愛心工程。
畢業于導演系的女孩楊春美,在請家政人員打掃新房時,發現她們只會擦拭目光所及之處,以及身高夠得到的地方,天花板上沾的油漆和灰塵不管,廚房和衛生間一些犄角旮旯里的污垢也成了“漏網之魚”。錢花了,活兒卻沒干好,楊春美對保潔人員的服務感到失望。一次,楊春美在和幾個閨蜜聚會時,隨口說起了這件事,卻在飯桌上引起了共鳴,楊春美從中嗅到了商機,于是,一群穿著背帶褲、戴著小紅帽,動作麻利、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專門為客戶提供“衛生+收納+空氣健康”于一體的“家庭衛生管理師”創新團隊應運而生了。
無獨有偶,曾是央視記者、企業高管的周袁紅,同樣因找保姆難而下海創業。那時,互聯網悄然地滲入到各行各業,身邊很多人都不看好周袁紅創業做家政,但一向尊重內心選擇的她并沒有輕易放棄,而是積極探索,一心想利用“互聯網+家政”開辟家政新模式,并創立了“阿姨來了”品牌。
創業初期,周袁紅一直處在困境中:她苦心栽培的店長,竟在她的門店隔壁另起爐灶,攔截業務;千挑萬選出來的阿姨,繞過周袁紅和公司,私下和雇主簽訂合同……尤其是2012 年,遇到的背叛和欺騙,令周袁紅身心疲憊,苦不堪言。深陷“谷底”的周袁紅,盡管有過放棄的念頭,但依舊在困境中堅持探索“互聯網+家政”的模式,并開創性地把“經紀人”的服務模式引入到家政行業。
現在的“阿姨來了”廣泛開展月嫂、育兒嫂、家政員、養老護理員等中介服務,也成立了專門的團隊,開展收納、職業培訓、養老等業務,同時還推出了一對一、一條龍的家政經紀人模式,把阿姨的服務質量與家政經紀人的信用等級、收入分配進行掛鉤,使得經紀人發自內心地關注雇主需求和滿意度,關心阿姨的成長,憑此打造了一支有愛心、有責任心、富于挑戰與開拓精神的經紀人隊伍。
家政行業,既是容納就業的蓄水池,也是育兒養老的保溫艙。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上談及家政業,不僅是對行業發展的未來期待,也是對行業輻射的千萬家庭的熱切關懷,正如楊春美所說的那樣:“相對于廣闊的中國家政市場而言,我們才撬開冰山一角,未來大有可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