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煒
位于潮南區西南部的紅場鎮,是二戰時期大南山革命蘇區黨政軍指揮機關所在地、東江地區革命根據地領導中心,也是汕頭革命遺址分布最密集的鎮。延綿山嶺里,十一書群雕、李多年母女事跡銅像、排金山戰役墻雕、擴紅廣場、紅歌謠朗讀亭等紅色景點是那段革命歷史的有力見證。
近年來,紅場鎮圍繞“以紅色旅游、農業觀光旅游為特色,打造紅色文化傳承地、山地特色林果旅游城鎮”新目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用足用好老區政策,加快“紅綠融合走廊”示范帶建設,把農村發展的短板轉化為潛力板,使這里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紅色旅游的熱土。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潮南區‘百千萬工程‘5+2重點任務,加快打造‘紅綠融合走廊示范帶和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宜商宜業宜居綠美和美鄉村。”紅場鎮黨委書記陳錫波接受采訪時表示。
紅色旅游激發老區活力
紅場鎮位于大南山中段,令人們印象深刻的是這里比較集中的“紅色印記”—二戰時期大南山革命蘇區黨政軍指揮機關所在地、東江地區革命根據地領導中心,以及中共東江特委舊址、潮普惠蘇維埃政府舊址、閩粵贛邊區第一次黨代會舊址等一批革命舊址。
相較于汕頭小公園的革命思想交流、普寧紅宮的軍事會議紀念、惠來革命戰爭遺址群落,乃至揭西大北山的軍事活動、海陸豐的農民運動和革命源頭等周邊區域紅色文化特色,紅場鎮的紅色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作為大南山革命根據地的政權中心,這里有著其他地區少有的蘇區黨群文體生活畫卷。
“紅色,是紅場鎮的精神本色。今年,我們以更高水平賡續老區紅色文脈。”陳錫波介紹,紅場對紅色革命遺址進行保護、修復和還原,積極做好紅色文化傳承、演繹和擴展,并創新宣傳講解內容和形式,講好紅色故事。
具體來說,紅場鎮著力提升大南山紅色旅游景區品質,啟動4A景區申報工作,提高游客接待量,增強革命老區社會效益;申報紅場廣場革命遺址改陳布展項目,加快推進潘岱紅色村、大溪壩古寨提升項目進度,全面立體展示遺址全貌,再現大南山蘇區輝煌歷史;編制紅色教育培訓教程,開辟現場教學路線,讓黨員干部教育及中小學紅色研學“活”起來;對鎮黨校進行提質升級,打造鎮街黨校省級示范點,利用2022嶺南學術論壇·汕頭潮南專場會議成果,創新“紅色+”模式,策劃開展書法作品展、美術作品展、攝影作品展和舉辦各種學術交流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的內涵力、影響力和傳播力。
此外,今年6月份,潘岱村被中組部確定為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潘岱紅色村建設項目分兩期,包括黨群服務中心、游客服務中心提質升級,革命舊址古寨修復提升、特色產業打造、入村道路氛圍營造、投資民宿等工程及配套。目前,潘岱村組織振興試點初步規劃已完成,近期將啟動建設,致力于把潘岱村打造成紅色底蘊深厚、山水林田相依、清新整潔宜居的紅色美麗村莊。
產業振興強化“造血功能”
紅色向來是紅場鎮的精神本色,那么,綠色則是紅場鎮的自然本色。紅場鎮擁有70多年的茶葉種植歷史,土壤屬花崗巖發育沙壤土,富含多種礦物質,是汕頭市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質量最好的茶葉產區,所產茶葉在粵東乃至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去年,紅場鎮入選2022年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是粵東地區唯一入選的鎮。
在“百千萬工程”的指引下,紅場將以更實的舉措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例如,加快實施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建設,通過盤活閑置用地和改造老茶園,擴大茶葉種植規模約1400畝,力爭實現2023年底全鎮超一萬畝的目標。幫助廣東億筐茶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發展現代農業、申請“圳品”認證,爭取將紅場農特產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大市場。發揮紅場茶葉協會作用,創建茶葉生產標準,精細化制茶工藝,進一步打造優質茶葉產業,引導企業發展電商銷售渠道,提升品牌效益,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
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少不了在重要場合的自我推介。在推介紅場上,陳錫波是熱忱的。在7月5日舉辦的“紅場杯”第四屆鳳凰單叢民間斗茶賽上,他激動地說:“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紅場歡迎四面八方的客商投資興業,建設特色民宿、康養度假、紅色文旅、觀光生態農業等項目,進一步為茶葉產業強鏈延鏈補鏈。”
鉚足干勁,拼搏實干,奮勇爭先。對紅場來說,“招商引資”同樣是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今年3月以來,紅場鎮舉全力服務已達成初步意向的鄉村振興戰略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風電場擴建項目、國防教育基地等項目落地建設。此外還編制了長埔林場招商宣傳方案,引進長埔主題公園項目投資建設。推進蘇維埃主題酒店項目用地調整及招拍掛工作,以留住觀光游客,促成二次消費。
“紅場愿與茶商共享紅場秀麗生態的‘自然之美,后發趕超的‘發展之勢、潛力無限的‘產業之機,歡迎廣大茶商走進紅場,乘著‘百千萬工程東風,開拓新領域、布局新項目,實現企業成長與地方發展的雙贏。”陳錫波坦言,希望更多有實力、有意向的企業到紅場投資,推動紅場紅色資源保護、特色產業發展、文旅開發、公共服務優化等各項事業的有序開展,助力老區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大目標推動協調發展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當前,紅場鎮以產業先行,直面問題挑戰,補齊短板,激發鎮村發展活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這其中,“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建設宜居鄉村”“以生態安全為底線,建設綠美鄉村”“以社會治理為依托,建設和美鄉村”三大目標任務,將推動紅場邁出新步子、實現新突破、干出新氣象。
在建設宜居鄉村方面,以“大南山綠色康養帶”為基底,堅持高位謀劃推動,充分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自然生態優勢,推動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紅綠融合走廊”。爭取駐鎮幫鎮扶村和新農村建設資金,加快完成去年18個已下達涉農資金的項目進度,逐步落實駐鎮扶村五年規劃項目。啟動水紅線建設工程,辦好山地產品特色街區建設項目等民生實事。
在建設綠美鄉村方面,紅場鎮持續推進國家文明城市和省級衛生鎮創建工作各項舉措,推動圩鎮從干凈整潔向美麗宜居蝶變。統籌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力度,繼續打造精品“四小園”。持續開展“護綠大南山、共建新潮南”專項行動,深入貫徹殯改政策措施,杜絕毀林造墳行為,堅決做到守土有責、擔責、盡責,捍衛大南山綠色“生命線”和生態“后花園”。深入實施綠美潮南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加快推進大南山森林生態屏障建設。
在建設和美鄉村方面,紅場鎮探索完善“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的基層治理模式,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廣應用“三個一”工作法,深化平安創建工作。加強社會面管控,全力以赴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各項工作。持續開展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森林防滅火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安全生產執法監管,防范各類安全事故發生。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經常性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