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渝
近年來,清城區牢牢把握“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核心思想,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挖掘鄉村資源稟賦,扎實做好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該區整合全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素,發展優勢產業,積極帶領廣大黨員群眾致富創業,用“紅色引擎”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全力推動革命老區村(社區)集體經濟壯大和鄉村全面振興。
“美麗圩鎮+現代商貿”
推動高田老區新發展
高田革命老區位于清城區飛來峽鎮西面,面積約24平方公里,是高田片區經濟文化中心。總人口約5981人,常住人口約1577人,現有黨員115名。下轄27個村民小組和一個居民小組,其中11個村為革命老區村,分別是:桐油樹村、曹屋村、石群村、紅光村、華堂村、楓樹墩村、坑口村、木鋪村、四方圍村、新昌村、立新村。集體的經濟收入主要以土地出租、山林發包、商鋪出租為主。
近年來,高田革命老區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各村村容村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都得到了提升和改善。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潔村12個、示范村11個、今年在建特色村2個、示范村1個。在清城區老促會的大力幫扶下,先后完成了電排站、坑口村和諧橋、村村通食水工程、新華村至坑口村道路拓寬及硬底化工程、紅光村至石群村道路拓寬及硬底化工程、楓樹墩至西坑口水圳加固維修工程等幫扶項目。
“我們社區成立了商務公司,通過線上和線下平臺展銷農產品,我們老區村民的農產品,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進行農產品的銷售,從而提高他們的經濟收入。”高田社區黨委書記陳文毅表示,在區委、區政府和區老促會的大力支持下,高田老區按照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圍繞飛來峽一品,不斷鞏固樹立推動山地雞、烏鬃鵝、黑皮冬瓜等產業品牌,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高田社區成立了卓越商貿公司,通過“線上+線下”模式展銷轄區土特產,真正讓村民能夠增收。
此外,高田革命老區圍繞“十個思考”進行深入剖析,緊扣“百千萬工程”,以推進高田美麗圩鎮建設為重點,著力打造游客服務中心,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扎實做好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突出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全力推動高田社區集體經濟壯大和鄉村全面振興。
“紅色文化+生態旅游”
繪就西坑老區新畫卷
西坑村位于飛來峽鎮西北部,距離飛來峽鎮政府約17.6公里,轄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全村總人口703戶3259人,下轄19個村民小組,2022年全村經濟收入約為25萬元。西坑村紅色資源底蘊十分豐富,建有西坑村文化館,同時,西坑村還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森林覆蓋率為75%,2019年被評為第二批“國家森林之鄉”,天然氧吧天子山瀑布風景區就坐落其中。近年來,西坑村黨總支部以創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村”為契機,推動組織建設更加完善、產業更加興旺、收入更加富裕、環境更加優美。
西坑村黨總支部借助天子山瀑布風景區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生態旅游特色品牌,投資303萬元拓寬了村委會到天子山的鄉村道路,完善旅游產業配套,積極引進特色民宿、發展農家樂。目前,西坑村共有以家庭作坊方式經營的16間農家樂和4間民宿,其中8家年凈利潤超20萬元,最高營業額達100萬元,有力帶動當地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同時,西坑村大力發展筍干、茶葉、黑皮冬瓜、清遠雞、番薯等特色農產品,并在天子山瀑布風景區內設置售賣農特產品區域,拓寬農特產品銷路。
“我們村以黨建+生態+紅色文化為契機,大力引入紅色徒步路線,發展旅游行業,帶動周邊村民致富。”西坑村黨總支部書記李德生表示,近年來,在區、鎮兩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西坑村切實完善道路設施拓寬和黑底化建設等各項基礎設施,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旅游體驗,進一步擦亮鄉村振興基色,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實現了鄉村面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時美”向“長久美”的轉變。
西坑村黨總支部充分發掘本地紅色資源優勢,通過“紅色文化+生態旅游”發展模式,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先后投入100多萬元建成了西坑村文化館,并以文洞革命根據地紀念碑為起點、西坑村文化館為終點,打造了一條約13公里的紅色文旅徒步線路,著力把西坑村文化館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西坑村文化館建成以來,共吸引10000多名游客、中小學生以及企事業單位前往學習參觀,在充分發揮資政育人作用的同時,也有力打響西坑村特色旅游品牌。目前,西坑村正大力建設一河兩岸紅色生態旅游親水平臺,打造紅色紀念文化主題公園和西坑農特產一條街,大力拓寬旅游新業態。
“麻竹筍+茶”產旅融合
助力高塱老區富民興村
近年來,飛來峽鎮高塱村黨總支部依托資源稟賦,堅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目標,大力發展茶葉和竹筍種植加工等富民興村產業,有效整合群眾土地資源,解決部分村民就業問題,激活高塱經濟聯合社經濟活力,帶動高塱村產業興旺發展,進一步提高村民經濟收入。
高塱村經濟聯合社竹筍加工廠,是一家集竹筍制品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企業,于今年7月份正式啟用,是清城區發展村集體經濟試點項目之一。目前,高塱村約150戶村民從事麻竹筍產業,全村種植面積達400多畝。
“近年來,高塱村致力于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場所,實現增收致富。下一步,我們將會優化深加工環節,努力實現麻竹筍增產提質,提高飛來峽鎮麻竹筍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高塱村黨總支部書記陳雪飛介紹,隨著越來越多農戶加入,麻竹筍產業逐漸成為當地農戶增收、農業增效的優質產業,不斷增強群眾發展麻竹筍產業的信心和決心,預計未來全村麻竹筍種植面積將擴大到2000畝,預計為村民增收1000萬元。
此外,位于高塱村的清城區第一高峰大羅山,山高霧濃,氣候溫濕,產茶條件得天獨厚,目前已種植550多畝茶樹,茶葉馨香撲鼻,味道甘甜純正,備受顧客青睞。
茶園堅持“產業強村、茶旅融合”的發展定位,以茶助旅,以旅促茶,推動茶產業成為飛來峽鎮鄉村振興的“引擎”,為推動鄉村振興加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