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錢排鎮是我國目前種植三華李面積最大的鄉鎮,同時又是遠近聞名的老區鎮。最近,茂名市老促會等單位在該鎮建設了一座氣勢非凡的“思源亭”。亭子背靠巍巍青峰,面向茫茫李海,俯瞰新村新校,為李鄉增添了一個充滿文化元素的旅游景點。
李 緣
錢排鎮三華李引種于1974年,現在已發展至10萬余畝,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因李而興的圩鎮建設和旅游產業,發展迅速,使該鎮成為信宜市縣域副中心。而當年三華李的引種與后來的“小果改大果”改良,都與茂名市、信宜市老促會的有關人員相關聯。兩級老促會與錢排三華李結緣日深。欲知李鄉故事,且看鐫刻于思源亭照壁上的《思源亭記》:
錢排乃革命老區鎮。先輩為建立新中國英勇奮斗,可歌可贊;后昆為打造“中國三華李第一鎮”不懈努力,可圈可點。至今,面積10萬余畝,李滿千村萬山;年產10余萬噸,遠銷塞北江南;產值10余億元,群眾意滿心歡。
錢排三華李之發展,茂名、信宜老促會曾有貢獻。1974年夏,任職錢排供銷社之梁基毅(離休后到茂名市老促會效力30余年)受公社委派,到從化縣三華李基地考察,購回500株果苗,植于大諾村屋后庭前。2000年9月,為解除果小質差之憂難,茂名市老促會領導黃春藻(茂名市原市長)率隊到錢排調研。得知梭垌村許宗文有2株果大質優,遂決定由老促會出資包下,芽接育出李孫萬萬千。兩級老促會傾情老區,與李結緣。
信宜市委、政府致力“三高”農業,領導有方,遠矚高瞻;厚愛錢排,助力解難。錢排鎮黨委、政府換屆不換思路,承前啟后,大筆如椽;始終把發展三華李作為振興農村、富裕農民之主業來抓,創新開拓,奮馬揚鞭。有關科技人員推廣良種良法,激情涌現。廣大群眾悉心種植,相互競攀。上下同心,久功志堅;各方合力,終創鴻篇。
一業興旺,百業嬌妍;千峰變銀行,萬寨舞翩躚。漫山遍野之李樹,早春繁花鋪雪,初夏碩果含丹,“李花節”“品果節”應運而生,經濟與旅游璧合珠聯。鎮強民富,街市擴展;四方客至,人車涌瀾。信宜之縣域副中心花落錢排,斯鎮之前景更加光明燦爛!
高州旅港同胞江可伯先生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此次捐資建設斯亭,愛心可嘉,應鐫名傳。
不忘來路,飲水思源。謹建亭并記概于茲,以資紀念。
亭 緣
2022年春,茂名市老促會鄧副會長在有關會議上提出了在錢排建設“思源亭”的構想,這個建議獲得了大家的支持。但是,建亭涉及到土地、資金、設計、施工及群眾關系等問題,要實現目標決非易事。因為此事意義重大,羅明會長決心克服困難,致力完成。考慮到事關信宜市老促會、錢排鎮委鎮政府等方方面面,決定走團結合作的路子,各負其責解決有關問題。
四方合作。他們作了明確的分工:茂名市老促會負責整體規劃、全盤籌謀和綜合協調,成立專班具體落實;茂名市扶促會負責籌措建亭資金;信宜市老促會負責上下聯系等具體事務;錢排鎮委、鎮政府負責無償提供土地、處理工群關系和亭子的相關配套工程。在建設思源亭過程中,四個單位從始至終合作愉快。
四選地址。思源亭建設地址的選擇,也頗費功夫。第一次選址在錢排圩邊的一個山頭,優點是視野寬廣,山頂平緩,但上下嶺道路崎嶇,而且城建規劃中的環城公路要從這里經過,此方案只能舍棄;第二次選址在錢排綜合開發區旁邊的小山頭,這里有土地,但離村落圩鎮較遠,人煙稀少,也不理想;第三次選址在錢排村大諾隊附近,這是當年第一批三華李引種的地方,歷史意義好,但此地地勢狹小,下方又有農戶房屋,群眾思想工作難做,不得不放棄;第四次選址在錢新村委會龍水隊熊祿燦屋邊,這里背靠青峰,面對李海,與正在建設的國道和錢排“教育城”相鄰,位置相當理想,而且還有余地建廣場,況且村民熊祿燦也十分支持,最后選定了這個“風水寶地”。
四改設計。負責思源亭設計的單位是信宜點石園林設計公司,該公司具有法定資質和豐富的園林亭閣設計經驗。但伴隨著建設理念、建設地址和資金籌備情況的變化,也精益求精地對原設計進行了四次修改。首先是式樣的變化,將完全古色古香的翹檐陡角改為新古結合的翹檐緩角,使亭面寬廣一些;其次是改變顏色,將原設計的灰瓦褐柱改為黃瓦紅柱,使其色彩亮麗一些;三是改變規模,將原定單層、高4米、直徑3.8米的純粹小亭,改為假二層、總高10米以上、直徑5.2米的亭閣,同時加裝燈飾。四是亭子周邊配套建設小廣場,由錢排鎮政府立項建設,景觀由“思源亭”改為“錢排三華李文化廣場”。這樣,亭子規模擴大、色彩明快,在山上居高臨下,十分醒目。加上周邊小廣場,確實成為一個美麗的旅游景點。
港商支持。因為《思源亭記》中說到的梁基毅和黃春藻都是港商江可伯先生的朋友,因此思源亭建設資金在江可伯慈善基金收益款中安排30萬元,但由于規模擴大,需要50萬元。將情況向江先生反映后,江先生很快捐資20萬元。亭子旁邊農戶熊祿燦經濟較困難,住房(一層)外墻還未裝修,與壯觀的思源亭很不協調,錢排鎮要求建設單位幫助熊房“穿衣戴帽”,資金需要10萬元左右。鑒于這種情況,再次請求江先生慷慨解囊,江先生第二天就捐資20萬元!
萬事俱備。思源亭于2023年4月上旬動工,當年9月下旬完工,10月15日舉行竣工暨捐贈給錢排鎮儀式。
詩 緣
當初提出建設思源亭構想時就有人提出,如果發動詩詞名家為思源亭創作以老區、老促會和三華李為主題的詩詞楹聯,對于推動老區文化和三華李文化的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并且能夠產生名人效應,增加旅游參觀者。這個構想,很快落實了?,F將思源亭詩、詞、聯錄下,以饗讀者。
楹聯:“思慮高深,發展老區緣老促;源流廣遠,振興錢路樂錢排”(作者盧忠仁,中華詩詞學會、廣東省作協會員)
詩詞:“思路為民謀遠深,源泉潤果勝甘霖。亭書老促功千古,好事長銘百姓心。”(作者鄧維龍,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總工會原主席);“一望云俱白,四山皆是香。只緣花姓李,來效謫仙狂。”(作者鄧水明,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廣東電視臺“墨如金”全球詩詞大賽冠軍獲得者);“李花歲歲競芬芳,鎮換容顏人換裝。默向亭前思往事,猶聞春雨澤山鄉?!保ㄗ髡哧悅魈?,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廣東嶺南詩社副社長);“錢排好,巨筆譜華章。李樹園園藏故事,青山座座變銀行。誰不愛家鄉?!保ㄗ髡唿S維善,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曾獲全球“譚克平《當代詩詞》佳作獎”);“春雨潤錢排,惠風薰果香。盡心為眾者,最是好兒郎?!保ㄗ髡呓刹愀郯策_國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丹心白發映旗紅,使命扛肩唱大風?;赝斈攴榛鹛帲L歌燕舞畫圖中?!保ㄗ髡哙噭?,茂名市老促會名譽會長)。
與此同時,還邀請廣東省書協副會長李遠東、解放軍少將(退休)楊永輝、茂名市老促會長羅明、茂名市書協會長楊學翔、茂名市青年書協會長林雄偉、信宜市書協原會長阮濤等著名書法家將上述詩詞書寫,然后用蒙古黑花崗巖石板鐫刻,鑲嵌于思源亭內壁,供人觀賞品味。
詩家與書家聯手,珠聯璧合,熠熠生輝。據說,該亭是茂名市目前文化元素最充沛的一個亭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