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試驗區 陳澤勁
走進七星關區朱昌鎮螺螄村“數字小院”,來自云南開放大學的一群學生正在平整土地,忙得不亦樂乎。在中國致公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福建寧德橫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德暉的帶領下,這群學生積極在一線“練兵”,以“C位”扮演著項目路演、參觀接待、融資談判等角色,把大數據這一重要音符融進波瀾壯闊的鄉村振興進行曲。
圍繞“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三大主題,畢節市以“數字小院”為一線實踐基地、以產教融合模式為人才供給依托、以數字化服務為價值輸出形式,構建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合一”和創意、創新、創業“三創融合”的新型業態,推動信息技術與實體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數字化建設。
凝聚合力:同心協作共建“數字小院”
2019年8月,致公黨中央將朱昌鎮雙堰社區作為鄉村振興試點,委派潘之源到社區擔任第一書記。面對優良的生態環境、優質的水源、富含礦物質的土壤,潘之源決定帶領居民打造智慧生態養殖基地,并建立產品品質追溯體系。
曾在福建省寧德市開展智慧養雞項目、并入圍“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優秀案例”的陳德暉,對這一想法非常認同,并從福建帶來20多人的團隊,駐扎畢節開發“智能化鑒溯雞舍”系統。
在幫助雙堰社區打造智慧生態養殖基地的過程中,長期從事分布式仿真行業研究的陳德暉敏銳地捕捉到破題思路—利用大數據服務山地特色農業,促進三產融合發展,以此作為青年學生成長實訓的“戰場”,培養出一批既懂大數據又懂產業、又對家鄉抱有深厚感情的新型復合人才。讓他們一邊服務家鄉的特色農業,一邊為東部產業的數字化升級提供外包服務,在推動西部鄉村振興的同時,助力東部降本增效。
陳德暉成立畢節橫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致公黨中央、致公黨貴州省委、致公黨畢節市工委、廣州市天河區等多方共同指導支持下,聚合項目、資金、智力,在朱昌鎮螺螄村建立“數字小院”。“數字小院”著力加強鄉村本土數字人才培育與社會服務基地建設,是“統一戰線參與+東西部協作”共建幫扶模式的一個典型基地,投資100萬元在螺螄村、雙堰社區打造一個集產業交流、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于一體的平臺,主要通過信息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路徑,真正做到產業惠民、鄉村治理、數字振興,助推畢節鄉村振興。
創新模式:“數字+”項目多面開花
數字化改造推動提升本土生態產業發展質量。在雙堰社區和螺螄村建設“烏蒙玄鳳”生態智慧養殖基地,打造集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于一體的智慧化養殖模式,幫助進行“生態條件下的品種本土適應性改良”,自主研發禽類“鑒溯”技術,持續推動“無人機低空視覺巡檢系統、可信視覺跟蹤”等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并與螺螄村“數字小院”形成聯動,增強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合一”的數字化服務能力。自建成以來,該基地每年帶動周邊100余戶農戶創造超500萬元的產值。依托信息技術實現降本增效、產銷均衡,畢節市將繼續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生態適應性與環境修復實效,建立健全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機制,逐步實現以銷定產。
提升基層治理數字化服務水平。為推動數字化賦能鄉村建設、打造數字鄉村振興樣板,致公黨中央、廣州市天河區共建幫扶下的朱昌鎮鄉村振興數字中心積極實施數字鄉村信息化綜合治理系統項目。該項目以畢節市“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機制為基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建設“管服+自治一體化”平臺,以地理三維模型為數字基座,將人口、監控、特殊人群管理、緊急事務、黨建等作為信息要素進行疊加,實現鄉村政務、黨務、警務等信息與服務在線化,提高村民參與度,有效實現法治、自治和德治“三治”融合,打造鄉村治理共同體,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
加快鄉村振興數字化人才培育。在致公黨畢節市工委、致公黨七星關區工委的幫助下,“數字小院”團隊與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共同成立“鄉村振興數字化創新產業學院”,以創新項目班為基本單位,培養熟悉行業領域知識、具備信息化能力的創新型人才。目前,“數字小院”團隊正在培養畢節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農業工程系、醫學護理系的學生達70人。畢節市初步探索出鄉村振興數智服務與職業教育改革相融合的創新型人才梯隊培養模式,實現人才鏈、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的有效銜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優化供需:復合型人才賦能鄉村振興
人才是第一資源。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和鄉村振興進程中,畢節市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打造本土化信息團隊,發揮創新型人才規模優勢,培養造就高素質勞動者,夯實人力資源開發基石,開啟高質量發展的“密鑰”。
畢節市不斷探索“政、校、村、企”人才共育新模式,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融合,形成鄉村振興數字化人才成長與創新相互驅動的“雙螺旋”。
目前,畢節市參與“數字小院”項目建設的職業院校學生挖掘發明專利有10多件,獲得省、國家創新創業比賽獎項多次,成立大學生創業公司5家。
著眼于數字化人力資源開發,推動鄉村數字化產業的孵化,畢節市推動人才培養轉型,啟動實施“數智學徒”計劃。在數創育訓階段,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能力,對產業及產業要素有一些基本了解;在社會服務練兵階段,主要檢驗學生所學技能到底有沒有用,沉到一線去了解信息技術能不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在數字產業援建階段,利用西部的人力資源優勢,讓這些既懂技術、又能在一線實操的同學,幫助東部發達城市產業進行數字化建設;在數智歸根階段,也是最核心階段,讓年輕人在西部“數字小院”里掙到東部產業升級的錢。“數智學徒”計劃以“一業兩院三方四步循環”的戰術規劃服務鄉村振興等發展戰略,培養具備通識基礎+數字技術和產業創新能力的“π型產業創新人才”,實現生態、產業與民生相互促進的綠色發展。
目前,畢節市培育“數智學徒”57人,解決應屆學生就業15人;數創育訓階段已培訓學生51人,參與鑒溯、拓空、致慧、我的靈境自有項目4個,參與優選畢貨、未來農場、數智朱昌、數智夏道、康馳公交、聯尚科技外部項目6個。畢節市將開工建設防止土地“非糧化”的生態景觀數字農業示范項目、被動式零碳建筑與光儲直柔一體化技術結合的建筑工程示范項目,將在七星關區林口鎮雞鳴三省村建設新的“數字小院”,試點打造數字化文旅項目。
致公黨畢節市工委將繼續與“數字小院”團隊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推進信息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培養本土化復合型人才,推動人才培養和產業、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服務畢節市信息產業建設與各領域創新,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畢節實踐新篇章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