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創志

8月上旬,恩平市橫陂鎮干部告訴記者,濱海的大亨村委會今年集體經濟純收入達665萬元,成為恩平全市鄉村集體經濟首富。
大亨村委會黨支書吳新鋒滿臉笑容告訴記者,大亨村委會瞄準灣區前景,將多年整治的2850畝咸圍進行改造,將咸圍變成集體經濟的“錢圍”,在鎮委幫助下今年春進行統一招商,并依法公開招標,被江蘇一商人以年繳665萬元租下1360畝。現在商人租下的2850畝咸圍已規劃為蝦蟹生產基地,并分批搭起鐵棚,著手放養蝦蟹苗。
記者在橫陂鎮副鎮長陳明雅、大亨村村委會黨支書吳新鋒引介下,來到蝦蟹生產基地。這里,搭起的鐵棚整齊劃一,向南向東延伸,非常壯觀。
在并不顯眼的大亨村黨支部辦公室,吳新鋒和今年84歲前任大亨村黨支書吳洋滾與記者侃侃而談。新老黨支書告訴記者,大亨能有今天輝煌,除了上級黨委政府支持幫助外,1962年至1978年在大亨擔任黨支書的吳洪寧起到關鍵作用。
1927年出生的吳洪寧曾應征參加人民解放軍,退伍后于1962年至1978年任大亨大隊黨支部書記,1993年因病去世。他在經濟困難時期上任,帶領大亨人民艱苦奮斗,圍海造田,建造“新咸圍”,向海要糧,造福后代。在生產勞動中,吳洪寧率先垂范,團結全體村民,歷經4年多的不懈努力,在1970年終于建成造田面積600多畝新咸圍。這一業績,在全省、全國引起轟動,《人民日報》《南方日報》都作了突出報導和評論,大亨村一舉成為全國先進鄉村。吳洪寧多次被各級評為農村優秀黨支部書記,曾被國務院特邀出席參加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并在會上發言。后來,吳洪寧先后擔任中共橫陂公社黨委委員、恩平縣委委員、佛山地區革命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委員。
吳洋滾說,改造咸圍至今大亨村黨支部已換10屆,但歷屆村黨支部都堅守“村規”:維護咸圍集體性質,發展集體經濟。從吳洪寧時代至今已數十年,干部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沒有一個倒在腐敗問題上。
大亨村班子得到了上級的肯定,在旁邊的省洪滘農場解體時,鎮委、鎮政府把近2000畝咸圍撥給大亨村和另一村莊。加上其他途經開拓,大亨的咸圍今達到2850畝。恩平列入大灣區后,光明前景再次激發大亨干部群眾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決心。在橫陂鎮黨委幫助下,他們四處物色投資商。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大亨咸圍價值有了質的飛躍。
大亨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意志與決心取得的成績,發人深省,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