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信息化發展,對教育領域產生了革命性影響,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與應用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本文以高職專業課程“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為例,分析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問題與困難,探討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路徑,以期為高職教育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與運用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在線開放課程;高職;汽輪機設備及運行
一、概述
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信息化發展,對教育領域產生了革命性影響,教育理念、教育文化、教育形態,甚至教與學的方式等都受到信息技術發展的深層次觸及,“互聯網+教育”已然成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趨勢和新抓手[1]。在線開放課程,以其靈活的學習時間和地點,豐富的學習資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到廣大學習者的歡迎。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領域,在線開放課程在提供更廣泛的教育機會、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推動教育公平等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優勢。
職業教育是指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種職業或者實現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而實施的教育[2]。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理論性,需要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實際操作技能,以滿足行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然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由于缺乏教學資源、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早已無法滿足現今教學的實際需求。因此,高質量在線開放課程的開發建設,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迫切需求。本文以高職專業課程“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為例,探討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路徑,以期為高職教育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與運用提供借鑒與參考。
二、“汽輪機設備及運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意義
本課程是國家雙高“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群”的方向課程,是發電運行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是“發電集控運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融合課程。主要內容為發電廠汽輪機設備的工作原理、組成結構、調節系統和運行知識與技能[3],面向電力、熱力生產與供應行業的集控值班員等崗位,培養學生能夠從事汽輪機設備巡檢、運行調節和事故處理等工作的能力,為打造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助力發電行業安全高效運行奠定基礎。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課堂講授知識點與線下技能操作實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然而汽輪機設備結構復雜、體積龐大,運行中安全要求高,易發生事故,不利于汽輪機課程理論與實操環節的開展。為了解決傳統教學中課程內容抽象復雜,汽輪機設備難觀摩、實操高風險,學生學習自主性不強等問題,并貫徹職業教育改革精神,適應數字化轉型要求,本課程進行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以期為學生提供具有個性化、實踐性、互動性與創新性的能夠適應現代教育需求和發展的專業課程教學。
三、“汽輪機設備及運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整體思路
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頂層設計是關鍵。“汽輪機設備及運行”在線開放課程的設計首先圍繞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目標展開,如下表所示。
根據課程目標,并基于高職學生認知規律,將課程內容進行了重構。將原有的以知識體系傳授為目的的教學內容,改革為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模塊化單元。教學內容依據了汽輪機典型生產過程,對接了汽輪機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模塊結構設計為“認知—分析—操作—處理”四個層次。教學內容的推進循序漸進,能力的培養層層遞升。融入“家國情懷”“愛崗敬業”“安全規范”“探究創新”等思政元素,使素質培養貫穿始終。模塊設計如下圖所示。
課程模塊設計圖
在線開放課程的整體設計中,注重課程思政的融入。根據發電運行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電廠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目標,依托國家支柱產業電力行業職業素養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我國電力行業蓬勃發展、大國重器汽輪機國產化、勤勤懇懇汽輪機人等思政案例以及電力行業勞動模范與本專業優秀畢業生的先進事跡,融入汽輪機設備認知、汽輪機工作過程分析、汽輪機的啟動與停機、汽輪機運行維護以及汽輪機事故處理等模塊之中。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并自覺踐行發電行業的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四、“汽輪機設備及運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路徑
(一)教學團隊的組建
教學團隊的組建有利于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幫助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全面、更細致的支持服務,對于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增強學生支持服務、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及提升學術研究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汽輪機設備及運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教師團隊由教學能手、行業專家和企業勞模等組成,實現了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相結合,理論授課教師與實踐教學教師相結合。其結構合理,分工明確,是課程建設的重要保障。教學團隊的組建讓教師們的智慧和經驗得到集合,通過團隊協作共同設計和完善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通過分工合作明確職責,協作完成理論與實操教學、答疑輔導、作業批改等方面的工作,減少重復勞動,提高教學效率,確保學生能夠及時得到幫助和支持。通過開展學術研究、協作和交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知識共享和學術創新,提高教學與學術水平,推動課程的建設與改革。
(二)教學內容的制作
高質量的在線開放課程,應包含類型豐富、覆蓋全面、重難點突出的教學課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以豐富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方便學生學習和獲取相關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同時應提供相應的學習支持和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實踐中的問題。
“汽輪機設備及運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教學團隊,根據課程規劃和設計,制作相應的教學課件,包括教學視頻、演示文稿、典型案例等。內容覆蓋課程四大模塊、14個任務以及31個知識點,并且重難點突出,為教學提供了豐富、實用的數字化資源,能應用于線上教學資源輔助學生個性化進行在線學習,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設計大量互動環節,如討論、提問、案例分析等,增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與學習情況。通過引入新的理念、技術和方法,強調教學內容的創新性,引導學生探索未知領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
(三)教學資源的建設
在線開放課程應該突出實踐應用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線上實踐教學資源能打破傳統實踐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靈活方便。通過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主動性,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汽輪機設備及運行”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資源建設有校企合作開發火電機組仿真系統和火電機組VR虛擬仿真系統等教學資源,與線下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構成線上線下混合式的實訓教學資源。通過合理安排運行與檢修實訓,解決實訓教學操作風險高的問題,有力保障了實踐教學的開展。為鍛煉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提升學生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提供了更好的平臺。
(四)在線開放課程的運行與更新
在線開放課程的運行與更新,能夠促進課程的優化與完善,確保學生獲得最新、最準確的知識和技能。
本課程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完成后,在智慧職教MOOC學院上線,至今已開設多期。在課程上線運行的過程中,課程團隊教師成員分工合作,開展線上線下的教學與互動,注重收集學員的反饋與評價。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的表現和反饋,及時優化課程內容,調整課程教學方法和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體驗。緊跟目前汽輪機發展與應用的情況,關注行業動態和時代發展,對接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及時更新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五、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高職專業課程教學實施
本課程的MOOC在線開放課程上線開課后,SPOC課程同步開設,將發電運行技術專業的“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的教學模式由原來的線下教學改革為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數字信息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組織安排
基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采用“大班+小組”的教學組織形式。在重難點突破環節采用班級授課形式,線下案例討論、實踐教學、線上小組作業等環節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協作互助與組間比拼的形式。答疑環節分為線下班級答疑課與線上班級討論區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形式的優勢。
(二)教學活動過程
課前自學階段,利用SPOC資源自主學習,完成課前作業。實現個性化學習,提高自學能力。課中導學階段,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和實踐教學環節,突破教學重難點;開展設備檢修實訓與仿真運行實訓,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課后鞏固階段,通過線上答疑、課后作業等活動,實現鞏固提升。
采取“任務驅動法”,結合崗位典型項目,開發項目資源,建立任務單;教學中以任務單串聯知識點,以小組合作方式完成項目,以小組成績評定作為考核依據,增強學生合作意識和精益求精工作態度。
采取“角色扮演法”,根據課程中項目對應的現場工作崗位,角色扮演為巡檢、汽輪機運行值班員、值長,按真實工作實施,以崗位標準和職業素養、道德操守要求,并按驗收規范檢查評定,培養學生安全規范嚴謹的職業素養。
采取“案例分析法”,以汽輪機實際運行中的故障案例為導入,引導學生根據故障現象,利用所學知識,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故障原因的分析與處理方案的制訂,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采用“聚焦問題—激活舊知—學習新知—應用新知—融會貫通”逐級遞進的五步教學法,提升學生技術技能水平。
(三)考核評價
課程的考核評價應該注重客觀性、公正性、全面性、多樣性、有效性等原則,以便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的考核評價包括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注重過程性考核,利用課程管理平臺,精準、客觀記錄學生課前、課中、課后所有的學習痕跡和活動參與情況,依據各項活動的重要性與難度,賦予相應權重,構成過程考核成績。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平臺評價和企業導師評價為一體的多元評價體系,并且在課程建設過程中,不斷完善課程考核評價機制。
結語
建設高質量的在線開放課程需要建設優秀教師團隊,做好課程的規劃與設計,開發多元化教學資源,開展互動性的教學,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以及不斷地更新和完善課程。未來在線開放課程應該更充分地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來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深度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進一步優化考核評價方式,來滿足學生學習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EB/OL].20220421.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jyfl/202204/t20220421_620064.html.
[2]聶建峰,蔡佳林,徐娜.我國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的問題分析和改進策略[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04):6065+79.
[3]李鈺冰,劉斌.高職“電廠汽輪機設備及運行”課程思政探究[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 教育,2022(4):00780081.
作者簡介:李鈺冰(1984— ),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高職教學改革,熱能動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