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勝男
“隱者柴門內,畦蔬繞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書求。束比青芻色,圓齊玉箸頭。衰年關鬲冷,味煖并無憂。”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的《秋日阮隱居致薤三十束》,詩中描寫的畦蔬就是薤白。杜甫年齡大了,身患胃腸疾病,脘腹怕冷,友人所贈的薤白恰有溫通腸胃、理氣行滯之效,可解病痛之苦。
薤白聽起來陌生,其實就是民間常說的小根蒜,是一種常見的野菜。作為一味中藥,其具有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的功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了《齊諧志》中的一則故事:“安陸郭坦,得天行病后,遂能大餐,每日食至一斛。五年,家貧行乞。一日大饑,至一園,食薤一畦,大蒜一畦。便悶極臥地,吐一物如龍,漸漸縮小。有人撮飯于上,即消成水,而病尋廖也。”說明薤白有散結消癥的功效,故李時珍云:“薤散結、蒜消癥之驗也。”
中醫認為冠心病、心絞痛等疾病主要由氣血瘀滯、胸陽不運而引起,薤白有“治胸痹要藥”之稱,具有辛散溫通之功,善于散陰寒之凝滯、通胸陽之閉結。孫思邈強調“薤白,心病宜食之”,適當吃一些薤白,有一定的調養作用。現代人生活不規律、飲食無節制,常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很多人患有脾胃病,胃部常隱隱作痛,伴有冰冷感;空腹時疼痛明顯,吃完東西則疼痛顯著減輕;大便不成形、手腳冰涼等,這些都是脾胃虛寒氣滯的表現。可以吃一些溫中散寒行氣的中藥,用以緩解癥狀,薤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日華子本草》記載:“(薤)輕身耐寒,調中補不足,食之能止久痢冷瀉,肥健人。”
薤白味道鮮美辛辣,增加食欲,食用方法多樣。隨著其食用、藥用價值的不斷被開發與利用,人工種植已經非常普遍,薤白成為大眾餐桌上的常見菜品。宋代張耒《種薤》中贊美薤白曰:“薤實菜中芝,仙圣之所嗜。輕身強骨干,卻老衛正氣。”薤白為食者美味,為藥者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