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張大伯這幾天突然出現視力下降、眼前黑影晃動等癥狀,家人趕緊帶他到醫院就診。經檢查,醫生認為他可能是視網膜脫離引起的。
什么是視網膜脫離?
視網膜是眼球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眼睛的成像部位,位于眼球壁的內層,像一層透明的薄膜。視網膜類似照相機的膠片,由多層不同的組織構成,當各種原因導致的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之間發生分離時就形成了視網膜脫離。根據發病原因,可分為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滲出性視網膜脫離。臨床上以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最為常見。由于視網膜是眼睛成像的重要組成部分,脫離后會明顯影響視力,若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最嚴重的后果(失明)。因此一旦出現類似視網膜脫離的相關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
視網膜為什么會脫離?
引起視網膜脫離的原因比較多,常見的原因包括眼部外傷、高度近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部手術、葡萄膜炎等,視網膜本身因不明原因變薄,變薄的區域容易出現裂孔或者在玻璃體的牽拉下出現馬蹄形裂孔,液化的玻璃體可以通過裂孔到達視網膜色素上皮層和神經上皮層之間,引起視網膜脫離。
視網膜脫離有哪些癥狀?
視網膜脫離主要表現為無痛性的視力下降,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多數人可在初期出現眼前黑影晃動或者視野中出現異常的光斑,一部分患者存在閃光樣的感覺,這是由于玻璃體牽拉視網膜引起的。大部分患者會出現視野范圍內的視物遮擋,并逐漸擴大,這種視野缺損不會自行緩解,而且缺損的范圍隨著時間擴大。部分患者在脫離范圍大時累及黃斑可以出現明顯的視力下降,但是一部分患者發展緩慢,不伴有視力下降。只有在遮住健側眼時才發現視力下降。一旦發現有眼前黑影動、閃光感、視物遮擋、明顯視力下降,應當盡快到眼科門診就醫(尤其是高度近視的人群及老年人),詳細檢查眼底。
哪些人群容易發生視網膜脫離?
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視網膜脫離,但有些人的患病風險更高,如有視網膜脫離病史的、有過嚴重眼部外傷的、做過眼部手術的(如白內障手術)、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合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度近視(尤其是病理性近視引起視網膜變性或裂孔、玻璃體后脫離)。近視是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高危因素,屈光度越高則風險越大。超過40%的視網膜脫離發生在近視眼,近視眼球比正常眼球長度長,容易在視網膜周邊薄弱的地方形成裂孔,導致視網膜脫離。白內障患者在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后,眼內玻璃體前移,活動度增加,對于周邊視網膜產生牽拉,誘發裂孔產生。后發性白內障在進行激光后囊切開后,也有發生視網膜脫離的風險。當眼睛受到外傷時,撞擊運動瞬間可使眼球暫時變形,容易產生視網膜鋸齒緣離斷,可以直接發展成鋸齒緣裂孔從而造成視網膜脫離。此外,發生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時,對側眼發生視網膜脫離的風險也比普通人高,因為玻璃體視網膜的病理性改變多為雙側的,建議視網膜脫離患者每半年至一年進行眼底檢查。用眼過度者,長期面對電腦的人容易發生視疲勞,近視度數不斷上升,是視網膜脫離的高危人群。
如何治療視網膜脫離?
視網膜脫離是一種致盲率非常高的眼底疾病,一旦發生視網膜脫離,特別是裂孔性視網膜脫離,主要還是靠手術治療來進行的。手術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輕度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復位率可達95%。主要的手術有玻璃體切除聯合氣體注入或硅油注入術、鞏膜外環扎加壓術。視網膜脫離時間越長,手術難度增大、預后越差。一旦確認為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應當盡快行手術治療,不要拖延等待,以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如何預防視網膜脫離?
1.定期做檢查。如果有高危因素,建議每半年到一年進行眼睛的常規散瞳檢查,眼底早期查見視網膜裂孔或變性區,可以進行激光封閉治療。
2.不劇烈運動。劇烈運動會沖擊視網膜,加速視網膜的脫離。
3.不可用猛力。提拉重物或猛回頭,使眼球過度轉動,均會造成視網膜脫離。
4.保護好雙眼。對于青少年,愛護眼睛、適量用眼,避免發展為高度近視,定期進行屈光檢查,對預防視網膜脫離有重要作用。
5.控制好“三高”。血糖、血壓和血脂過高會促進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