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圍人的眼里,我的奶奶是一位節儉、善良的老人,但在我看來,她是一個“怪”奶奶。
“怪”奶奶最怪的是她的性格。你看:剛才她還和顏悅色地跟我輕聲細語說著話,不一會兒,她又板著臉朝我大喊:“不許再看電視了,出去轉一轉、跑一跑,讓眼睛放松一下……”唉,奶奶的臉真如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呀!
不光是對我,“怪”奶奶對家人也是隨時“變臉”。這不,周末的時候,我們一大家子團聚在一起。為了這次大聚會,媽媽準備了很多美食。餐桌上,奶奶一邊吃著飯,一邊看著滿堂兒孫,笑得合不攏嘴。可是到最后,當看到桌上還剩了不少食物的時候,奶奶的臉頓時就晴轉多云了,嘴里連連嘮叨著:“浪費了真可惜,不是說要‘光盤行動’嗎?能吃就再吃點……”
雖然奶奶很節儉,甚至是摳門,但有的時候卻又十分大方。這大方源自她骨子里的善良。有一次,奶奶在買菜回家的路上,看見一位環衛工人的手被垃圾中的銳器扎得鮮血直流,只用幾張紙潦草地包了一下。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這樣哪行?天氣炎熱,容易感染。”于是她便頂著烈日,一路小跑到家,翻箱倒柜地找出一瓶碘伏、幾片創口貼和幾團酒精藥棉,再返回去,幫那人用酒精消了毒、涂上了碘伏,貼好了創可貼。最后還貼心地把剩下的幾片創口貼全送給了那素不相識的環衛工人,并且千叮萬囑:“天熱,要及時換藥,小心感染。”
這就是我家“怪”奶奶,她雖然表面上摳門吝嗇,實際上卻是既善良又大方,令我敬佩不已。
(指導老師:盧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