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以投資者為本的監管理念,加強對限售股出借的監管,證監會經充分論證評估,進一步優化了融券機制。具體包括:一是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將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為次日可用,對融券效率進行限制。第一項措施自1 月29 日起實施,第二項措施自3 月18 日起實施。同時,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發布《關于暫停戰略投資者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出借獲配股票的通知》。上交所、深交所決定暫停戰略投資者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出借獲配股票。通知實施前尚未了結的出借合約到期不得展期。通知自2024 年1 月29 日起施行。此次措施有助于保護投資者權益,提振市場信心。
1月份,制造業PMI為49.2%,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其中大型企業PMI為50.4%,比上月上升0.4 個百分點;中型企業PMI 為48.9%,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為47.2%,比上月下降0.1 個百分點。1月份非制造業PMI 為50.7%,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1 月份綜合PMI 產出指數為50.9%,比上月上升0.6 個百分點,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持續擴張。專家認為,制造業PMI 是反映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重要先行指標,其最新走勢變化,表明我國經濟向好動能正在積蓄。
2023 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比上年下降2.3%;2023 年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6858.3億元,比上年下降2.3%。2023 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3.44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發生營業成本113.10 萬億元,增長1.2%;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76%,比上年下降0.20 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表示,2023年國內需求逐步改善,工業生產穩步回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恢復,主要行業利潤積極改善,新動能培育壯大,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進一步鞏固。
1月份,歐元區私營部門的經濟活動連續第八個月處于萎縮區間,延續了去年下半年的疲軟趨勢。數據顯示,歐元區1月綜合PMI 初值小升至47.9,略低于經濟學家預測的48。這一改善主要歸功于制造業,制造業PMI 躍升至46.6,為10 個月來的新高,而服務業則小幅下滑至48.4,低于分析師預期。數據表明,歐元區可能已經陷入經濟衰退。盡管對先前數據的修正意味著該地區最大經濟體德國可能避免了衰退的命運,但仍有部分經濟學家預測,2024 年初,德國經濟將再次陷入萎縮。
美國1 月Markit 制造業PMI 初值50.3,創2022 年10 月份以來新高;服務業PMI 初值52.9,創七個月新高。1 月綜合PMI 初值52.3。有經濟學家表示,這些數據表明美國經濟今年開局令人鼓舞,企業報告經濟增長明顯加速,通脹壓力急劇降溫。不過,有財經金融人士給數據潑了冷水,稱數據顯示出一個很大的問題——交貨時間延長,這是一年多來的首次,凸顯供應鏈瓶頸重現。此外,美國第四季度GDP 季調后環比折年率初值為3.3;核心PCE 物價指數年化季率初值為2.0%;第四季度實際個人消費支出季率初值為2.8%。美國12 月商品貿易逆差885 億美元。
去年12 月日本出口同比增長9.8%,高于預期。其中,日本對中國當月出口增長9.6%,實現13 個月來首次增長,芯片制造設備出口是主要推動力。日本2023 年貿易逆差為92914 億日元,逆差額比上年縮減。此外,日本央行宣布維持現行貨幣政策不變,繼續堅持2% 的通脹控制目標,同時強調在不能充分確信目標達成前不會退出超寬松貨幣政策。通脹方面,日本央行將2023 財年通脹預期維持在2.8%,將2024 財年通脹預期由2.8%下調至2.4%,并預計2025 財年通脹水平將進一步放緩至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