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以來,在企業盈利分化加大和結構性行情下,新興行業和主題ETF 成為投資者參與結構性機會的重要工具,ETF 的規模和份額都有了大幅增長。
2024 年開年以來,ETF 持續凈流入,為A 股貢獻主力增量資金。節奏上,11 月-12 月跟蹤上漲50 的ETF 規模明顯擴大,而開年以來滬深300 指數ETF 則出現持續大幅凈申購。中長期資金出手布局ETF 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有助于短期市場情緒的修復和風險偏好的改善。ETF 作為工具型產品,在市場震蕩中更加突顯布局價值,對于投資者來說,ETF 交易策略同樣值得深入挖掘。
招商證券統計了2023年至今所有跟蹤滬深300 和上證50 的ETF 出現放量后市場主要指數表現,并指出,以單日交易量相較其過去20 個交易日平均成交量增幅100% 作為放量標準,統計結果顯示,2023 年以來滬深300ETF 和上證50ETF 分別放量6次、7 次,且放量當日主要指數大概率上漲,上漲概率超過65%,放量后5日上漲概率仍然超過50%。放量后10 日,主要指數上漲概率有所下降。
招商證券指出,隨著股票型ETF規模的持續擴張,當前滬深300 成分的籌碼明顯向股票型ETF 集中。以2023 年中報披露的股票型ETF 基金中滬深300 成分股持倉比重估算,當前股票型ETF 持有滬深300 市值占滬深300 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約為6.3%,若進一步考慮近期跟蹤滬深300ETF 的規模增加帶來的結構性貢獻,則實際持倉占比則高于6.3%。相比之下,陸股通持有滬深300 成分股市值占滬深300 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較去年6 月30 日下降了1.1%。
華泰柏瑞基金認為,首先,從滬深300 本身的估值角度來講,目前該指數的PE(TTM)處于2019 年以來的低位水平,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較為可觀;其次,從短期的大小市值風格輪動的走勢來看,以萬得微盤、中證2000 為代表的小微盤指數,相對于滬深300 指數的表現過去一定階段表現較好,本身A 股市場會經歷一個風格回歸的過程。
近期A 股迎來大批資金借道ETF 入局,也說明當下點位已具備一定性價比,有一定多頭力量為市場托底,因此后市雖然仍有壓力但也不必過分悲觀,持續性快速下跌的警報基本解除。當前權重指數和成長類指數的估值水平已經降到歷史最低水平附近,反應了此前對企業盈利預期的負面預期定價較為充分,預期修復后,權重指數、成長類指數將持續反彈趨勢。在當前時點,建議投資者可以適當關注一些大市值的以滬深300 為代表的相關產品。
對于未來ETF 值得布局的賽道,中金公司研究觀點認為,從不同產品類型來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思路:
1)寬基產品
寬基產品主要包括市場差異、規模差異和風格差異。對于不同的市場的切分,目前已有大量的寬基ETF,如基于上交所的上證50、基于深交所的深證100、基于A 股的滬深300 都有相應的指數在運作;而除了大盤風格的產品外,投資者也在進一步的思考中盤、小盤直至微盤的布局機會。
由于不同規模之間的標的投資邏輯存在差異,如大盤個股的成長對于宏觀經濟的依賴較為嚴重,而小微盤個股可以尋找各賽道細分市場中的差異化機會,同時不同大小盤風格間存在輪動,近年小盤、微盤產品規模增長明顯,諸如2023 年熱度較高的中證1000、中證2000、北交所50、科創100 等指數的產品圖譜也在進一步完善。在寬基產品的布局中,也可以將規模差異疊加此前所述的市場差異,以進一步探尋寬基指數的市場。另外,當前進行了風格化調整的指數產品仍較少,指數的風格差異也是未來仍存在較大空間的維度。
2)行業主題
在行業主題的選擇上,橫向和縱向挖掘是直接可行的思路。對于橫向角度,可以對比同業和自身產品格局,在關鍵賽道上,秉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思路,若市場對該賽道仍存在產品空白,可以考量在該賽道上押注,若賽道已有對應產品,經研究后確定從產品維度能良好運營,也可選擇設立產品。
從縱向角度,當前行業主題產品深化趨勢明顯,可從行業賽道逐步深化的方式出發,由一級行業逐漸向二級、三級行業逐個挖掘賽道的成長和布局機會。
具體賽道來說,可從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維度出發,積極關注經濟結構調整和專業升級方向。其中像高端制造、技術創新、我國影響力提升的產業領域和順應消費者需求結構性變化的關鍵賽道具有布局價值。
除了行業投資外,主題投資同樣具有確定性的投資方向,主題產品設計由于在主題選擇、界定中具有更強的靈活性,該類產品的賽道擁擠度相對于行業而言往往更低。但賽道的靈活性另一面也提升了選擇的困難度,對于前瞻性的把握產業發展趨勢、找準市場熱點提出了更高考驗。
3)Smart Beta 產品
2023 年以來,紅利基金整體表現領先,包括紅利單因子、多因子產品在內的Smart Beta 產品迎來快速發展。紅利的行情不僅僅是紅利因子產品的發展機遇,該類產品2023 年的高關注度是一次大范圍的投資者教育,提升了投資者對于Smart Beta品類的認知和接受度,未來SmartBeta 產品發展或將更為順利。由于當前風格輪動相較于行業輪動速度更慢,基于Smart Beta 的風格化產品或具有較高勝率。
對比美國SmartBeta ETF 的產品結構,成長、價值和紅利指數為主要SmartBeta 產品類型,而我國成長和價值風格Smart Beta 產品的規模仍處低位。作為認知程度最高的兩個風格因子,且目前仍然是主動基金的超額收益來源,成長和價值風格的Smart Beta 產品未來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同時,由于我國投資者整體的風險偏好較低,防御(低波)類Smart Beta 產品也可能具有較大市場。
4)跨境產品
對于跨境產品,在市場投向上可以更“廣”,抓住新興市場發展機遇。由于未來相較于一些發展速度見緩的發達國家,部分新興市場仍維持著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反饋到資本市場上往往會有著更高的成長與彈性,在布局的角度,可以思考這些市場的布局潛力。
除了市場的擴容外,拓寬領域也是一個重要的海外ETF 布局思路。目前已有的恒生科技、恒生醫療保健、納斯達克100、納斯達克生物技術等都是該思路的典型代表產品。在布局的過程中,應圍繞相關市場具有競爭力的核心產業,產業的景氣將陪伴指數共同成長。

資料來源:Wind,招商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