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元代青花瓷胎體斷面潔白而細膩,青白色澤、有少量孔隙,瓷胎配方多為“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為主。本文以星子高嶺土、瑤里釉果、陳灣瓷石、三寶蓬瓷石和祁門瓷石作為制坯原料,研究了不同種類瓷石對仿元代青花瓷胎體呈色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1 250 ℃至1 270 ℃的還原氣氛下,當星子高嶺土與瑤里釉果的質量比例介于4∶6至5∶5時,所得樣品的色度值與元代青花瓷的胎體相近,為元代青花瓷胎體的仿制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青花瓷;胎體;色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要切實保護、傳承和利用這一寶貴遺產。青花瓷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其起源可追溯至唐代,在元代逐漸發展成熟,在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前人對青花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青花瓷的鑒別與分類、青花顆粒的微觀結構以及著色金屬離子的賦存狀態等方面,而關于不同種類瓷石對元代青花瓷胎體呈色影響的系統研究較為不足。鑒于此,本文以元代青花瓷的胎體特征為對照樣,結合文獻資料選用傳統制瓷礦物原料設計配方實驗,在1 230 ℃、1 250 ℃、1 270 ℃和1 290 ℃的還原氣氛條件下燒制樣品,系統探討了不同瓷石種類及比例對仿元代青花瓷胎體色度的影響,旨在揭示元代青花瓷胎體配方的科學規律,為仿元代青花瓷胎體工藝試制及現代陶瓷技術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1實驗
(1)原料及樣品制備
實驗原料包括星子高嶺土、瑤里釉果、陳灣瓷石、三寶蓬瓷石、祁門瓷石,原料的化學組成見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高嶺土與瓷石的二元配方制備坯體,并根據原料種類和比例劃分為四個系列(見表2)。A系列:星子高嶺土與瑤里釉果配比,樣品編號及比例分別為A1(40∶60)、A2(45∶55)、A3(50∶50)、A4(55∶45)、A5(60∶40);B系列:星子高嶺土與陳灣瓷石配比,樣品編號為B1(10∶90)、B2(20∶80)、B3(30∶70)、B4(40∶60)、B5(50∶50);C系列:星子高嶺土與三寶蓬瓷石配比,樣品編號為C1(10∶90)、C2(20∶80)、C3(30∶70)、C4(40∶60)、C5(50∶50);D系列:星子高嶺土與祁門瓷石配比,樣品編號為D1(10∶90)、D2(20∶80)、D3(30∶70)、D4(40∶60)、D5(50∶50)。
樣品制備方法:將高嶺土與瓷石按比例加入快速球磨罐中,料∶球∶水按照1∶2∶1的比例混合后快速球磨5 min,將泥漿過40目篩網后烘干造粒并制成坯餅,制備好的坯餅經干燥處理后置于梭式氣窯中還原燒制,燒成溫度分別為1 230 ℃、1 250 ℃、1 270 ℃、1 290 ℃,燒成制度曲線見圖1所示。
(2)測試與表征
采用上海首立實業有限公司的快速分光色差儀NF333測試樣品的色度,元代青花瓷樣品需將表面的釉層磨去,模擬實驗樣品需將胎體表面的二次氧化層磨去。
2結果分析與討論
圖2是在1 270 ℃的還原條件下制備的模擬實驗樣品,通過對元代青花瓷樣品(Y1、Y2、Y3、Y7)及模擬實驗樣品的色度值分析可知(見圖3、表3),元代青花瓷樣品的色度值范圍為L*:78.61~85.18,a*:﹣0.75~﹣0.85,b*:0.64~2.48。
在星子高嶺土與瓷石的配方體系中,A、B、C、D系列樣品的L*值隨星子高嶺土含量的增加變化幅度較小。具體來說,A、B、C、D系列樣品的L*均值分別為81.70、79.90、75.42和76.20,相比之下a*值的變化因配方不同而存在明顯差異,A系列和B系列樣品的a*值呈現出明顯的增加趨勢,而C系列和D系列樣品的a*值變化較小,C系列和D系列樣品的a*均值分別為﹣1.20和﹣1.10。對于b*值,A、B系列樣品的b*值隨著星子高嶺土含量的增加而逐漸上升,而C、D系列樣品的b*值則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趨勢。
從圖3可見,C系列和D系列樣品的色度值與元代青花瓷樣品存在較大差異,而A系列和B系列部分樣品的色度值則更接近元代青花瓷樣品。進一步分析表明,A、B系列樣品在色度特性上更接近元代青花瓷樣品,尤其是A系列樣品表現出最佳匹配效果,其中樣品A3的色度值符合元代青花瓷樣品的范圍,顯示出最優的模擬效果。
圖4是不同溫度下的A系列樣品的色度值變化。隨著溫度的升高,A系列樣品的L*值呈現出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樣品A1、A2、A3的a*值在1 250 ℃~1 270 ℃的區間內,與元代青花瓷樣品相近,除了樣品A1,其余樣品的b*值在1 250 ℃~1 290 ℃的區間內,與元代青花瓷樣品相近。
綜上所述,A系列樣品在色度方面最接近元代青花瓷的特性,因此當星子高嶺土與瑤里釉果的質量比例介于4∶6至5∶5時,在1 250 ℃至1 270 ℃的還原氣氛下燒成,所得樣品的色度值與元代青花瓷的胎體相近,為元代青花瓷胎體的仿制提供了科學依據。
3總結
以星子高嶺土、瑤里釉果、陳灣瓷石、三寶蓬瓷石和祁門瓷石作為制坯原料,在不同溫度的還原氣氛條件下燒制,探索原料配比對仿元代青花瓷胎體色度的影響。
元代青花瓷胎體的色度特征:元代青花瓷胎體色調呈現為白中微泛青色,其色度值范圍為L*:78.61~85.18、a*:﹣0.75~﹣0.85、b*:0.64~2.48,該色度特征為后續模擬實驗提供了重要參考。
模擬實驗的配方適宜性分析:當星子高嶺土與瑤里釉果的質量比例介于4∶6至5∶5時,在1 250 ℃至1 270 ℃的還原氣氛下燒制,所得樣品的色度值與元代青花瓷的胎體相近。
參考文獻
[1]孫錦.鞏義窯考古發現與研究述評[J].中原文物,2024(4):107-114.
[2]徐金和,萬文娜.論青花瓷的鑒別及其藝術特征的鑒賞研究[J].景德鎮陶瓷,2016(6):10-12.
[3]胡朝輝.中國各地出土窖藏元青花初探[J].收藏家,2023(5):5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