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閩南瓷磚為20世紀上半葉大量使用的一種中西合璧的建筑材料,改革開放以來復燒的瓷磚展現出工藝美術的屬性,用于文創設計搭配,提升視覺美學感染力。
關鍵詞閩南;瓷磚文化;視覺美化
工藝美術崇尚自然寫意,大部分設計都是從有機的自然形態中找尋人類裝飾自身的動機。瓷磚是一種實用美觀的建筑材料,隨著時代的發展,由于生產方式的不同以及審美觀、喜好的不同而愈發多元化,發展至今琳瑯滿目、風格獨特,是閩南工藝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1瓷磚的發展過程
晚唐時期阿拉伯國家通過學習中國的陶瓷燒制技術發展出了屬于伊斯蘭風格的彩繪陶瓷,11至12世紀左右彩繪陶瓷傳入西班牙,發展出歐洲瓷磚,16世紀陶瓷工匠和制造商從伊比利亞半島遷移至荷蘭,將瓷磚傳播至英國發展為維多利亞瓷磚,維多利亞瓷磚在18世紀大量銷售到閩南華僑較多的東南亞的英國和荷蘭殖民地(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地),東南亞的娘惹建筑豐富多彩,所以一般將維多利亞瓷磚稱為娘惹磚。閩南華僑在南洋打拼后回鄉建造房子以光宗耀祖,他們在家鄉興建騎樓、洋房、碉樓等華僑式建筑,大量使用在東南亞見過的瓷磚這一新式建材,只有植物紋飾或者幾何圖案的國外瓷磚不能完全應對供不應求的瓷磚市場需求,擁有成熟瓷器生產技術的德化窯和磁灶窯等閩南窯口迅速轉型,開始生產自己的瓷磚。
現在仍然大量存在于閩臺區域的華僑式建筑上的瓷磚是時代的印記,這些富有韻味的瓷磚圖案紋飾可以作為文創的元素,成為旅游觀光的題材和擴展性商品。以符號性而言,閩南華僑式建筑上的花磚是一種以圖形為主的單體題材,是一種保留了時代背景的裝飾藝術。閩南瓷磚的文創是在閩臺區域內以中國傳統藝術思想與西方近代裝飾性建材的融合性延續,是人類文明互鑒的完美展示。
2瓷磚的文化意涵
中國傳統紋飾是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萌芽、發展與成熟的,紋飾在人類歷史上不僅美化了物質生活,也反映出社會的歷史風貌,是研究工藝史、社會史、交流史與美術史等的重要依據。中國傳統紋飾多半仿周邊環境里的植物、動物、山水、自然天象等,以寫實或抽象的表現手法把感性認知通過藝術加工或再次組合處理后呈現在器物上,是中國傳統文化具象性和標志性的存在。大部分中國傳統紋飾的研究以形和意為研究重點,形的研究從紋飾構成和圖案種類出發進行歸納分析,意的研究多以吉瑞、祥慶為符號的文化意涵延伸擴展。
閩南瓷磚的圖案表現是幾何圖形輔助紋飾和動植物主紋飾的融合,多數瓷磚圖案以相同的幾何圖形構成,也因動植物的紋飾呈放射性表現。在圖案對稱方式上,除了左右對稱外,中心對稱也是表現動植物紋飾的旋轉對稱方式,動植物的特性和諧音都是紋飾主要表達的文化意涵。框線為閩南瓷磚的特色,框線的區隔會形成不同的顏色區塊,在產生美感的同時還會產生秩序感。
(1)植物紋飾
瓷磚上的植物紋飾通常不單獨出現,多以組合或色差匹配形成畫面,大多位于瓷磚中心點上,無特定方向。瓷磚上的植物紋飾除了傳統的梅、蘭、竹、菊和連枝、纏枝、團花等常見的植物之外,也有不少閩臺特有的諧音或意涵紋飾。“柿”通“事”,取事事如意之意,柿色為暖色、吉色,“兩柿一橘”即事事大吉,裝飾在瓷磚上既有堆疊感和色差,還可表達出金玉滿堂之意;荔枝和“立子”諧音,寓早生貴子,與桂圓、荔枝、蓮子搭配,寓意“連中三元”;水仙,抓住水仙的仙字,群仙齊至,水仙與松樹組合寓意群仙賀壽,水仙開八朵就是“八仙報喜”的意思。最特別的是茶葉紋或茶具紋瓷磚,閩南人以茶葉的清新、高雅作為寄托,與蝴蝶、貓出現在同塊彩瓷上作為耄耋祈福的寓意。除此之外,還有香蕉的黃色表示財富、成熟,菠蘿又名鳳梨,諧音旺來,人旺、地旺、運道旺。
(2)動物紋飾
瓷磚上的動物紋飾一反植物紋上的傳統守成,幾乎沒有出現龍、鳳、麒麟等瑞獸紋飾,反而是蝴蝶、鹿、羊、犬等日常動物與獅子、鯨魚等外來動物大量出現在瓷磚之上。瓷磚上動物紋飾的線條都是從紋飾主干分流出來的,不論延伸多遠都要回溯至線條分支或主體的位置,所有線條銜接處彼此相切,呈現出中華傳統美學中的自然、圓滿意境。值得注意是,孔雀這一中西方都有使用的紋飾圖案保留了官運繁華的寓意,同時還通過周邊植物、湖石、翎毛等豐富的色彩變化來襯托建筑的富麗堂皇。
(3)人物紋飾
東西方瓷磚上的人物紋飾涇渭分明:西方瓷磚上都是天使、守護神等西方洋人形象,著西洋服飾,多為紋章的組成部分,以模印填色為主;國產瓷磚上多為戲曲故事,盡顯東方風華,以手繪彩畫為主,多工筆、少寫意。
3閩南瓷磚文化文創思考
文化旅游相關部門可以將瓷磚與世界遺產名錄“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兩者深度綁定、強強聯合,設置專門的瓷磚展覽館,對特色瓷磚花色進行保護性研究。瓷磚圖案因手工繪制和燒造的原因極易產生色差,每一單片瓷磚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建議創作者可往個性化的文創方向進行創作,著重工藝美術特色,走精致、少量路線,注重產品獨特性,加強裝飾性和文化內涵。創作時還可以增加瓷磚表現形式,從建材向裝飾畫、玻璃、茶盤等其他用途轉化,結合鄭成功、媽祖、保生大帝等不同形象在瓷磚上傳達富麗堂皇和美好祝福的意愿,為瓷磚文化走進千家萬戶提供推動力。
參考文獻
[1]王佳華.閩南花磚紋樣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以廈門“黃則和”餡餅為例[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3.
[2]王國平.福建近代建筑馬約利卡瓷磚裝飾藝術研究[D].福州:福建工程學院,2023.
[3]張雅恒,陳清.閩南古厝花磚裝飾藝術的美學價值研究[J].中外建筑,2022(10):127-130.
[4]李少菊,徐海燕,鐘華風.閩南花磚的紋樣特征及價值探究[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22,40(3):29-36.
[5]劉建.泉州沿海傳統民居砌體外墻樣式研究[D].泉州:華僑大學,2021.
[6]張瑜函.閩南花磚形式美研究及在軟木包中的應用[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