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女孩會出現月經,在月經期有諸多注意事項和衛生清潔要點,如不注意可能容易出現相關疾病。本文針對青春期女性在月經期內居家生活、校園生活的一些衛生清潔事項進行介紹。
衛生巾是經期內重要的衛生用品。但不當使用衛生巾不僅會產生清潔衛生問題,甚至還可能引發各種感染性疾病,所以經期衛生巾的正確使用十分重要。不同人月經期的經血排出量不同,并且在不同時期、時間段月經量也有所不同,所以青春期女性應根據自身經量的不同,選擇合適大小的衛生巾。另外,衛生巾也有不同的形狀及材質,一些青春期女性可能對其中部分材質存在接觸敏感的情況,如果在使用衛生巾的過程中出現接觸性瘙癢或者疼痛,應該著重考慮更換合適的形狀和材質,以免長期接觸形成變應性皮炎的情況。衛生巾的選擇也要考慮不同季節、溫度,比如,夏天悶熱潮濕并且高溫環境下,可以適當選擇相對更為輕薄的衛生巾,冬季夜間如果存在經量大的情況則可選擇尺寸較大的衛生巾或者衛生褲。
月經期使用衛生巾的衛生習慣問題,青春期女性應當知道衛生巾的使用及更換頻率為2~3個小時,也就是說,無論是量大還是量少,至少每2~3小時就要更換1次,最多也不要超過4小時。千萬不要為了節省衛生巾而出現長時間不更換衛生巾的情況,這會導致局部長期潮濕并且容易滋生細菌,嚴重時可能會形成感染。如果月經期間整體月經量較多,應該提高更換衛生巾的頻率。
另外,青春期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衛生巾的儲存問題,一般來說無論是開封或者未開封的衛生巾都應該獨立放置在一個清潔環境內,可以專門設置一個存放衛生巾的清潔區域。這個區域需要干燥、不會與其他物品直接接觸。如果需要將衛生巾帶至學校,也應該專門將衛生巾放置在一個小隔層內,避免與其他物品直接接觸。購買衛生巾時,如果出現包裝破損等情況,需要意識到這些可能存在污染,應避免購買。
月經期的局部清潔衛生是經期衛生問題的主要事項。青春期女性的一項基礎清潔措施是,無論是否在月經期,都應該每天睡前清洗會陰。非月經期需要使用流動清水進行局部清潔,更換清潔過并且晾曬過后的干凈內衣褲,在月經期這一步驟同樣重要,選擇并且穿著合適的內褲并使用衛生巾,這種清潔至少每天1次,一些特殊情況或者感到局部不舒適的時候,可以適當增加清潔次數。需要注意,使用的流動清水應該為溫水,溫度過高或者過低不僅可能使外陰感到不適,甚至可能造成感染。另外,清潔時必須使用流動清水,而非盆浴,原因就在于在月經期內盆浴可能會造成感染。
許多青春期女性在進行外陰清潔這一步驟時,可能會出現過度清潔的情況,如使用香皂、沐浴露或者一些專用清洗劑,目的在于清除異味或者更好地達到清潔效果,但其實女性的陰道具有自潔功能,自身有一套微環境系統,如果使用其他洗劑進行局部清潔可能會導致微環境菌群發生變化,不能夠進行自潔與調整,還可能會出現反復感染的情況。因此,局部清潔時,使用流動、干凈的溫水就已經能夠達到日常清潔的目的,避免過度清潔。

青春期女性月經期要穿著寬松、純棉、透氣的內褲,避免穿著緊身、透氣性差的褲子。青春期女性無論是否在月經期,都需要每天更換內褲,換下的內褲要及時清洗。一些人可能會把脫下的內褲后扔在一邊,等到第二天或幾天后再清洗,但這會導致細菌大量滋生,并且污漬可能會進一步滲透進入內褲纖維,增加清潔難度,甚至無法達到有效清潔的效果。因此,在每天進行外陰清潔后應及時清洗內褲;清洗內褲一定不要只是簡單揉搓幾下,這樣不能完整去除內褲上的各種細菌和污垢,而是要認真反復揉搓完成內褲的清潔,確保肉眼可見的各種污漬都能夠完全被搓洗掉,必要時可以放置在沸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實現高溫消毒。內褲也不應與其他的衣物一起清洗,青春期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或校園環境活動中可能會在外衣外套上沾到各種污漬,如果與內褲共同清洗可能會把各種細菌沾染在內褲上,從而引發婦科疾病。
內褲清洗環節結束后,也需要注意晾曬環節,內褲不能放在室內不通風或非常潮濕的環境下陰干,這樣很容易導致霉菌等病菌的大量繁殖、滋生,最為良好且正確的方式應將其放在陽光下進行暴曬。
在月經期內,由于生理機制影響,青春期女性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下降,日常生活及校園生活中可能會在此期間感染病原體導致疾病的發生,如感冒、腸胃炎等。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月經期也需要注意環境和飲食等方面的衛生問題,避免生病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月經期內盡可能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環境,若總是容易在月經期內出現感冒等情況,可以選擇在月經期配戴口罩等措施。月經期飲食方面要注意選擇干凈、新鮮的食物,避免飲食過冷、過冰,以免刺激腸胃,導致腸胃炎的發生。飲食上還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保證充足的睡眠。
青春期女性在月經期內有諸多衛生注意事項需要遵守,不僅包括局部的清潔衛生,更包括與衛生巾、生活習慣、飲食健康、環境衛生等相關的衛生清潔問題。因此,青春期女性要重視月經期的清潔衛生問題,學習經期的衛生注意事項,以免因不良的清潔衛生習慣而引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