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平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深入分析了全球132個經濟體的創新生態表現,并對全球創新趨勢進行了跟蹤。
新冠疫情大流行后經濟復蘇緩慢、利率攀升以及地緣政治沖突進一步提升了不確定性,但數字時代科學創新浪潮和技術進步仍帶來希望。在此背景下,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GII)跟蹤調查了全球創新趨勢。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的獨特之處在于納入了大流行和大流行后的數據。各國針對大流行的政策應對措施以及最近的武裝沖突等,不可避免地對創新排名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
2022年的創新投資表現好壞參半, 科學出版物、 研發、 風險投資交易和專利繼續增加
在經歷了2021年的繁榮以及面臨諸多挑戰和創新融資下滑的背景下,2022年的創新投資表現令人喜憂參半,未來的前景尚不明朗。科學出版物、研發、風險投資交易和專利繼續增加,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增長率低于2021年的超常增長。此外,2022年風險投資價值下降,國際專利申請停滯不前。
2022年科學出版物增長溫和,增幅為1.5%,達到約200萬篇。增長原因是與健康和新冠相關的研究在2021年層出不窮,但后來有所放緩。
2021年,全球研發強勁增長5.2%,接近2019年大流行前的增長率。企業研發增長7%,為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2022年全球政府研發預算實現實際增長,日本和韓國計劃大幅增加預算,德國的增幅較小,從而彌補美國等其他研發支出最高的國家政府削減2022年研發預算的影響。
研發支出最高的企業的全球研發支出在2022年達到1.1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頂級企業研發支出名義增長了約7.4%(低于2021年15%的增長率),但很難判斷這種名義增長是否彌補了迅速加劇的通貨膨脹。積極的一面是,研發支出與收入的比率與2021年持平,也是大流行前的水平。也就是說,企業的研發密集程度保持穩定。
2022年,風險投資價值從2021年的超高水平大幅下降,反映了風險融資環境的惡化。盡管如此,2022年風險投資交易數量穩定增長,增幅接近17.6%。在交易活動方面,亞太地區首次與北美洲并駕齊驅,但風險投資總值大幅下降近40%。唯一一個投資額沒有下降的地區是非洲,但投資水平較低。2024年的風險投資前景并不明朗,貨幣緊縮可能會繼續影響創新融資。
2022年,國際專利申請基本停滯(增長0.3%),創下了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增長率,但仍達到約28萬份申請的紀錄。
技術飛速進步, 應用增長, 但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仍然微弱
信息技術、衛生和能源領域的技術進步指標持續增長,《2022年全球信息基礎設施》中概述的數字時代和深度科學創新浪潮蓬勃發展。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及能效提升?;蚪M測序和低排放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技術的成本降低。由于所需投入的價格波動,2022年電動電池的成本急劇上升,但仍呈現長期下降趨勢。美國的藥品批準量在2020年達到頂峰,2022年連續第二年下降。
除個別技術外,技術應用持續增長:安全衛生、互聯互通、機器人和電動汽車進一步得到應用,但一些技術的普及率仍然很低(如電動汽車)。在許多國家,癌癥治療過程中放射療法的應用率也有待提高。
科技創新的社會經濟影響連續第二年處于低點,部分原因是新冠流行的短期影響。勞動生產率增長陷入停滯。預期壽命連續第二年下降。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較高,在2022年放緩。盡管2023年的前4個月僅有小幅上升,但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繼續增加。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將不會減少。
瑞士、 瑞典、 美國等領先,中國等成為過去十年中進步最大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瑞士第13年蟬聯GII榜首,瑞典現排名第2,美國排名第3,英國排名第4,新加坡排名第5。芬蘭排名第6,正向第5名靠近,其他北歐(丹麥第9位)和波羅的海(愛沙尼亞第16位,立陶宛第34位,拉脫維亞第37位)各經濟體也都呈上升趨勢,只有冰島穩定在第20位。
中國是GII前30強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2014年進入前30強,2023年排名第12位,日本排名第13位。以色列(第14位)進入前15名。沙特阿拉伯(第48位)、巴西(第49位)和卡塔爾(第50位)進入前50名,南非(第59位)進入前60名。
中國、土耳其(第39位)、印度(第40位)、越南(第46位)、菲律賓(第56位)、印度尼西亞(第61位)和伊朗(第62位)一道成為躋身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65位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在過去十年中,這些國家在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上升最快。
在前65名之外但在前100名之內的下列中低收入國家在過去十年中進步最大,排名上升了20多位:摩洛哥(第70位)、烏茲別克斯坦(第82位)、埃及(第86位)和巴基斯坦(第88位)。 過去四年中,自大流行開始以來,毛里求斯(第57位)、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巴西和巴基斯坦的排名上升幅度最大。
美國、 新加坡和以色列在特定創新指標上得分最高
在80項創新指標中,美國在13項上名列第一,繼續居于全球首位。新加坡(11項)和以色列(9項)緊隨其后。部分中低收入經濟體在不同領域表現突出。與其他國家及其國內生產總值或人口相比,莫桑比克(第126位)在資本形成總額方面排名第一,柬埔寨和尼泊爾(第108位)在小額信貸機構貸款方面排名第一,毛里求斯(第57位)在風險資本投資者方面排名第一,伊朗在商標方面排名第一。
瑞士、 美國、 新加坡、 以色列、 巴西、 印度和毛里求斯在各自地區層面占據首位; 印度和盧旺達在各自收入組別中領先
在北美,美國排名第一。在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新加坡、韓國(第10位)和中國領先。在北非和西亞,以色列遙遙領先,其次是塞浦路斯(第28位)、阿聯酋(第32位)和土耳其。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巴西首次排名第一,智利緊隨其后(第52位),而后是墨西哥(第58位)。在中亞和南亞,印度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其次是伊朗(第62位)和哈薩克斯坦(第81位,該地區新進入前三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毛里求斯之后是南非(第59位)、博茨瓦納(第85位)、佛得角(第91位)和塞內加爾(第93位)。
印度在中低收入國家中排名第一,其次是越南和烏克蘭(第55位)。根據2022年之前的數據,烏克蘭是該收入組前3名的新成員。盧旺達(第103位)在低收入國家中排名第一,馬達加斯加(第107位)和多哥(第114位)緊隨其后,多哥是該收入國家中排名前三位的新成員。
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比, 一些發展中經濟體在創新方面的表現超出預期
與發展水平相比,共有21個經濟體在創新方面表現出色,其中大多數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
印度、摩爾多瓦共和國(第60位)和越南連續13年在創新方面表現優異,繼續保持紀錄。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斯坦和巴基斯坦連續第二年表現優異,巴西連續三年表現突出。2023年塞內加爾和北馬其頓(第54位)排名有所回升。
有37個經濟體在創新方面的表現低于預期,其中大多數來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11個),其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9個)、北非和西亞(8個)以及歐洲(6個)。
世界五大科技集群都位于東亞; 東京-橫濱是全球最大的科技集群
東京-橫濱(日本)集群繼續領先,其次是深圳-香港-廣州(中國)、首爾(韓國),然后是中國的北京和上海-蘇州產業集群。
從人口密度角度來看,英國劍橋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舊金山是科技最密集的兩個集群。牛津(英國)、埃因霍溫(荷蘭)和波士頓-劍橋(美國)緊隨其后。在德國,慕尼黑躋身全球十大科技密集型產業集群之列。
在前100強中,中國首次以24個集群位居集群數量最多的國家之首。緊隨其后的是美國,擁有21個集群;然后是德國,擁有9個集群。
圣保羅(巴西),班加羅爾、德里、欽奈和孟買(印度),德黑蘭(伊朗),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土耳其),莫斯科(俄羅斯聯邦)是除中國以外的中等收入經濟體集群。欽奈和班加羅爾(印度)在同等收入群組中排名躍升幅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