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城市更新成為國家戰略的過程中,如何協調多方權利主體、因地制宜地制定適應性更新模式,是一項具有廣泛意義和充滿挑戰的議題。相較于傳統粗放式的增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時期的高品質城市更新面臨更多的產權利益需求以及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多元發展目標。過往單一主體主導的更新機制在當前的更新實踐中面臨著不可持續的情況,不僅容易導致更新價值導向偏失,而且往往無法有序推進更新進程。為了維護多元價值與多主體利益,高效順暢地推進實施更新規劃建設,必須在更新過程中建立城市更新相關利益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合作機制。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二十大報告則強調“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充分說明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深遠的重要意義。
國內學者結合全國各地多類型場景的更新實踐案例,已經從機制類型、機制形成因素、機制運作邏輯、多元主體在不同城市更新類型及其不同更新環節中的角色作用等方面,對城市更新過程中的多元主體協作機制進行了廣泛研究。總體而言,在國家政策精神要求和地方實踐探索中,當前我國城市更新基于“政府、市場、社會”三大動力主體,已經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主導、社會主導、公私合作、多方共商等多類型城市更新多元主體協作機制。這些機制的形成,主要受到更新對象產權屬性特征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更新條件與目標不同等內在要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到政策制度要求、信息交流傳播技術發展、規劃建設水平進步等外在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多元主體協作機制在老舊小區更新、工業用地更新、公共空間更新、基礎設施更新、歷史地段更新等不同更新類型中發揮著差異化作用,這種差異化在更新計劃與項目生成、更新規劃設計編制、土地更新建設審批、更新規劃設計實施、更新實施后運維等不同環節又呈現出復雜多元的類型特征變化。雖然我國城市更新已日益呈現出多方權利主體協作的傾向,并且在推進動力與實施成效上體現出較于過往單一主體主導的優越性,但是多元主體協作機制的構建仍舊處于嘗試探索階段。如何充分發揮政府的引領與管治作用以及市場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如何激發社會力量的真正覺醒并保障其決策權力,如何令溝通過程更加順暢有效,如何在平衡各權利主體利益的基礎上最大化實現公共利益等系列問題,均未能得到解決。
本期首先從責任規劃師的特殊視角切入,探討在政府、企業、社區和非營利組織等多方力量的推動下,城市社區更新實現多元可持續發展目標;其次以空間活力提升、城市性再發展、文化記憶傳承、多元人群需求等差異化視角,就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蘇州、合肥、沈陽等國內案例展開探討,揭示城市更新過程中復雜的利益關系,分析如何在滿足各權利主體需求的同時,實現提升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發展以及延續場所精神。
其中《存量更新時期我國責任規劃師制度建設進展》將當前我國不同城市和地區的責任規劃師制度建設歸類為面向全域、面向社區、面向鄉村和面向重點地區四種類型,以北京、深圳、成都、蘇州、上海為例,從角色定位、權責邊界、人員架構和保障機制等方面揭示其機制異同。《CAAC理念下大學校園社區公共空間活力評價研究》提出適合我國新時代背景下的“校園即社區”理念,基于“人-空間-服務”協同關系,構建了校園社區公共空間活力評價體系。《城市性再發展視角下的城市更新》基于城市性內涵的辨析,結合上海、杭州等城市案例,探討了在城市中心區或近郊區以改善城市性為目標的城市更新設計創新路徑。《記憶傳承與活力重塑導向下的城市老政府地段更新策略研究》詳細識別了老政府地段的空間記憶要素以及人群活動特征,通過延續城市形態、彌補城市功能、創意激發活力的更新設計策略,探討兼顧歷史價值延續與空間活力重塑的城市更新方法。《基于高密度城市背景的中小學改擴建設計研究》針對高密度城市基礎教育空間新時期需求,從功能置換、流線重組、空間整合、立面重塑、社區共享等方面,系統梳理歸納了深圳近三年中小學改擴建設計策略。
多元權利主體協作機制是推動城市更新順利實施的重要因素,本期文章基于多類型更新實踐,探討了不同人群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的利益需求、角色作用,以及在各利益相關方協作下呈現出的多樣化城市更新路徑。相信在未來,在日益強調通過共享共治實現多元目標的存量更新過程中,協調多方利益,構建促進多元主體協作的更新機制,將會是我國高品質城市更新的關注重點,而基于可持續更新多元價值目標與多類型的城市更新場景,進一步明晰多元主體協作機制的底層邏輯,解析切實可行的機制運作機理,明確多元主體有效溝通方法以及利益平衡博弈方法,研制多元主體協作過程及實施成效模擬評估技術方法,將是城市更新研究與實踐需要突破的關鍵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