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鋼鐵巨獸與城市精靈
引論
在深圳進行過建筑設計的普利茲克獎(Pritzker Prize)獲獎大師,總計有12屆共計13人。其中英國建筑大師理查德·羅杰斯(Richard Rogers,1933~2021)獲得2007年第29屆普利茲克獎,英國建筑大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獲得1999年第21屆普利茲克獎,意大利建筑大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獲得1998年第20屆普利茲克獎(圖1)。三位高技派(High-Tech)領軍大師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在深圳也均留有作品。三位大師的關系非常密切,在思想上互相啟發(fā),項目上也互有合作1。他們的作品存在共同特點,又各具特色。
三位大師的相近之處是以先進的建筑技術,體現(xiàn)結構的真實并展示建筑構造。同時運用鋼和玻璃等材料,增強建筑的透明性、體現(xiàn)建筑的輕盈之感,并深入研究建筑的節(jié)能設計,以達到建筑的可持續(xù)性及生態(tài)環(huán)保。其不同之處在于,羅杰斯的建筑具有鮮明的都市性和城市的異類感,有著強烈的結構外露和建筑機器特征;福斯特的作品更注重建筑與環(huán)境的結合,追求極致的形式美學并關注功能性和環(huán)保性;皮亞諾則更強調建筑與自然的融合,協(xié)調人工與自然的關系,并賦予建筑技術以人文氣息。
高技派的建筑語言承襲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和萊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 ~1959),后受富勒(Buckminster Fuller,1895~1983) (圖2)索里亞諾(Raphael Soriano,1904~1988)、伊姆斯(Charles Eames,1907~1978)等的影響,開始大力倡導工業(yè)建筑結構的標準化構件及系統(tǒng)性建造[1]。
現(xiàn)代主義建筑初創(chuàng)時期,密斯(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主張實現(xiàn)技術的使命,使之升華為藝術。柯布西耶倡導房屋是居住的機器。技術是建筑進行表達的原材料,相當于文字之于詩歌。沒有卓越的文字就沒有詩歌,沒有先進的技術表達,就不能呈現(xiàn)優(yōu)秀的建筑[2]。高技派建筑師承襲了現(xiàn)代主義大師的設計理念及思想,體現(xiàn)了極致技術的建筑藝術以及形式美學的建筑機器。
10.1 高技派
20世紀60年代,以理查德·羅杰斯、諾曼·福斯特、倫佐·皮亞諾等為代表的高技派(High-Tech)建筑師,利用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技術成果,提倡科學技術美學融合,形成了高技派建筑風格,為世界建筑領域開啟了嶄新時代。
10.1.1 "高技派建筑的發(fā)展歷程
高技派發(fā)展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早期萌芽時期為20世紀60、70年代,以1965年Team 4設計的英國信實控制工廠(Reliance Control Factory)及同年法雷爾(Terry Farrell)與格雷姆肖(Nicholas Grimshaw)設計的Park Road Apartment高技派住宅為標志[3]。1971年羅杰斯與皮亞諾中標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成為高技派在建筑領域的重要事件。
高技派的成熟期為20世紀70、80年代,是快速的發(fā)展時期。這一階段,蓬皮杜藝術中心建造在持續(xù)的爭議聲中,但開業(yè)時獲得巨大成功。1979年福斯特中標香港匯豐銀行(HSBC Building),展示了高度的科技發(fā)展,并呈現(xiàn)出精致的細部構造,也使高技派建筑受到極大重視。
高技派的現(xiàn)代轉型期為20 世紀90年代,高技派建筑設計的內涵開始擴大,將生態(tài)、綠色等設計主題包容其中。21世紀,高技派設計理念更加強調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生態(tài)節(jié)能等理念充分融合。
10.1.2 "高技派建筑的主要特點
高技派的主要特點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建造技術的直接表現(xiàn),采用構架裸露的設計,強調建筑結構的展示,將結構、管道等技術元素外露。例如羅杰斯設計的勞埃德大廈(Lloyd's Building),將交通系統(tǒng)及管道系統(tǒng)置于建筑外側,增加了建筑的獨特視覺效果,并形成建筑與城市環(huán)境的對話。
高技派建筑還具有高透明度與開放性特點。大面積使用玻璃、透明材料,創(chuàng)造開闊的空間感。例如匯豐銀行,不僅辦公空間采用玻璃幕墻,連入口處的底部空間也是玻璃幕墻。
高技派的建筑空間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可變性。模塊化的設計,機械化的手段,可以塑造靈活的內部空間,調整空間的功能和布局。例如蓬皮杜藝術中心,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功能需求及不同高度的展品展示,樓層板可以上下移動而使層高有所變化。
建筑的高技派風格越來越與生態(tài)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相融合,尊重地域文化的傳承,重視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強調降低建筑能耗的技術。皮亞諾設計的吉巴歐文化中心(Tjibaou Culture)受喀里多尼亞村莊的傳統(tǒng)茅屋提供自然通風建造模式的啟發(fā),進行了生態(tài)環(huán)保及節(jié)約能源的設計。
10.2 "高技派在深圳項目的現(xiàn)狀
改革開放使得深圳城市化發(fā)展迅速,大量的新建建筑吸引了多位國際大師,三位高技派大師便在其中。羅杰斯在深圳共參與17個項目,中標6項(表1、圖3);福斯特參與9個,中標6項(表2、圖4);皮亞諾只有前海片區(qū)的薈同學校一個項目。
10.3 "高技派在深圳項目的特征解析
高技派建筑以科技為核心,以人文為底蘊,創(chuàng)造出極具現(xiàn)代感的建筑作品,使得城市展現(xiàn)出創(chuàng)新突破的面貌,提升了深圳的城市形象與國際競爭力。高技派建筑師大膽運用新材料和新結構,創(chuàng)造了超越常規(guī)的建筑形象,實現(xiàn)了垂直城市構想,同時融入生態(tài)節(jié)能理念,反映了人文關懷思想。
10.3.1 "城市豢養(yǎng)的鋼鐵巨獸
高技派主張使用最新的工程材料和技術,使建筑技術與藝術結合,鋼鐵和玻璃等工業(yè)材料便成為建筑的主要角色,結構的輕巧與外露成為設計的常見手法。高技派作品曾被稱為城市豢養(yǎng)的怪獸,尤其1977年建成的蓬皮杜藝術中心,通過外露的巨型、夸張的管道等元素,使結構本身成為美學的一部分,創(chuàng)造了新的城市粗野主義(圖5)。
深圳高技派的建筑,雖然沒有那么強烈的表達,但也具有相似的模樣,有如鋼鐵巨獸或變形金剛。這些都在打破傳統(tǒng)建筑的束縛,強調建筑的結構與功能展示,在理念上尋求變革,在形式上追求突破,呈現(xiàn)出結構暴露、內外翻轉、材料輕質和色彩豐富等特征。促進了深圳城市面貌變化,影響了深圳建筑美學發(fā)展。
由羅杰斯設計并已建成的前海青年夢工廠,曾作為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的前海分展場。建筑雖然不高,但仍采用巨構模式,斜向支撐的結構設計,桁架45度節(jié)點的構造,都帶來高技派的形象特征。由于斜柱支撐,通常的建筑角柱被取消,使得轉角視野開敞。桁架在一層沒有完全展現(xiàn),仿佛一半埋在地下,塑造了這頭鋼鐵怪獸似要從土地里生長而出的趨勢(圖6)。羅杰斯已中標在建的建滔總部大廈(圖7)、前海金融總部大廈(圖8)和未中標方案京東集團深圳總部(圖9)也均是非常規(guī)的巨構模式,塑造了高技派的建筑形象。建滔總部大廈斜向的巨大構架猶如怪獸的鋼鐵臂膀,前海金融總部的青銅色與京東集團方案的紅色又使怪獸披上了鮮活的外衣,羅杰斯未中標的深圳歌劇院方案猶如巨大的鋼鐵甲蟲,望向大海(圖10)。
福斯特設計并已建成的大疆總部(天空之城)坐落于深圳南山留仙洞,是全球領先的民用無人機公司的辦公場所??偛看髲B分別由兩座高為212米和194 米的塔樓組成,兩棟大樓均運用核心筒懸掛結構,底層只有核心筒落地,塑造了輕盈的姿態(tài),猶如高空中飛翔的翼獸(圖11)。福斯特未中標的深圳灣文化廣場BC區(qū)方案,像是一窩蹲踞的怪獸,巨大的U型體量,柔軟的曲面表皮、獨特夸張的紅色幕墻,都給觀者帶來一種奇怪的感受(圖12)。
高技派在建筑上呈現(xiàn)出鋼筋鐵骨,在細節(jié)中的表現(xiàn)則是精巧輕靈。大疆總部在塔樓高 105 米的樓層,設計了一條長為 90 米的懸索天橋,以輕盈的手法將兩棟塔樓優(yōu)雅地連接起來,有如展翅的精靈(圖13)。在皮亞諾設計并已建成的薈同學校的中庭,通高八層的樓梯均由鋼絲懸掛,纖細的承重索與穩(wěn)定索緊密配合,使樓梯猶如漂浮在空中一般(圖14)。
10.3.2 "垂直城市的理念構想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越來越密集,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為此建筑師提出垂直城市概念,即在高層建筑中集成各種功能單元,使土地集約利用,城市的空間更為緊湊。垂直城市是相對水平城市而言,即指將城市要素包括居住、工作、生活、休閑、教育、醫(yī)療等功能容納在一起的建筑類型。垂直城市通常具有高容積率、巨大體量、驚人高度、人群聚集等特征,并將文化場所、綠化空間、景觀通廊等融入。1956年,萊特設計的伊利諾伊天空城就呈現(xiàn)出垂直城市的早期樣本。20 世紀60年代建筑電訊派(Archigram)彼得·庫克(Peter Cook)的插入城市(Plug-in City)、磯崎新(Arata Isozaki, 1931~1922)的空中聚落都是垂直城市的暢想[4]。21 世紀,垂直城市在空間上越來越復雜,功能上越來越復合。由福斯特設計于1985年建成的香港匯豐銀行(圖15),通過標高不同的五組桁架,懸掛了高度不同的五組巨型空間。五組空間猶如五棟建筑,被懸掛在一棟建筑之上,構成垂直城市。
將文化、辦公、餐飲、健身等多元功能豎向布置的設計模式在深圳也成為高技派高層建筑的新趨勢,為現(xiàn)代高密度城市的構筑提供新的思考方向。羅杰斯中標在建的建滔總部大廈有著鮮明的四組空間的堆疊,由兩端的巨型構架懸掛,構成與匯豐銀行相似的垂直空間組合,只是手法收斂許多(圖16)。福斯特中標的光明綜合樞紐城市設計及主體建筑設計方案,也有著強烈的垂直城市的概念表達。方案將大型商業(yè)設施置于地鐵和城際連接站頂部,并在連接站點的廊橋上布置了博物館(圖17)。皮亞諾設計建成的薈同學校,將活動區(qū)域置于教學大樓6層的頂部,學生可以在進行休閑娛樂活動的同時俯瞰城市和公園。周邊露臺和中央庭院種植了樹木,為這些戶外空間遮蔭,上面的屋頂成為學習和體育活動場所,與下面的運動場相得益彰[5] (圖18)。
空中創(chuàng)意社區(qū)作為大疆總部的創(chuàng)新之心,是其兩座塔樓的核心特征,極具高技派建筑特色[6]。每個塔樓均由核心筒懸掛六個玻璃體量的空間單元組成,每個空間單元在不同高度環(huán)置,形成辦公、研發(fā)、試飛、培訓和公共設施等功能。單元模塊化設計,使建筑在布局上具有極強的靈活性;內部開敞化設計,使空間功能具有極大的可變性;表皮透明化設計,創(chuàng)造了開闊的空間感和高度的開放性(圖19)。塔樓高空處的懸索天橋,成為垂直城市的空中路徑,更加強化了垂直城市的意向(圖20)。大疆總部的結構形式具有強烈的獨特之處,造型具有濃重的未來之感,塑造了片區(qū)的天際線,提升了城市的競爭力。
高技派大師的垂直城市源于建筑設計的思想與理念,也來源于建筑與城市關系的思考。早在30年前,羅杰斯就進行過上海浦東的總體規(guī)劃與城市設計,將陸家嘴分割成若干個能量區(qū)[7] (圖21)。在深圳,羅杰斯中標前海城市客廳的城市設計,期望塑造人們能夠自我定位和擁有新視野的城市中心(圖22)。福斯特在深圳也進行多個城市設計,深圳科技金融城城市設計(華潤置地大廈片區(qū)) (圖23)及光明綜合樞紐城市設計均一定程度體現(xiàn)了其城市與建筑的思想觀念。
10.3.3 "生態(tài)節(jié)能的技術實施
隨著城市化發(fā)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很多城市和地區(qū)都呈現(xiàn)出建筑能源緊缺和建筑生態(tài)污染狀況,生態(tài)節(jié)能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被提出并大力宣揚。生態(tài)節(jié)能建筑相比于傳統(tǒng)建筑而言,能夠按照節(jié)能與生態(tài)的設計思路來進行建筑設計,以期達到減少建筑物整體能耗與減少建筑排放污染的效果。生態(tài)建筑通常會結合綠色建筑設計方法,運用天然材料、節(jié)省天然資源、創(chuàng)建健康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宜居感受。
高技派不僅停留于建筑技術方面的探索與展示,也進行生態(tài)建筑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與實施。高技派大師進行通常意義上的高技派設計之時,也倡導建筑應是建立在真正自然之上的第二自然,是大自然在城市中的延續(xù),從而塑造了高技派在生態(tài)節(jié)能方面的技術水平。皮亞諾設計了位于新喀里多尼亞的吉巴歐文化中心(Tjibaou Culture),他在當?shù)嘏镂萁ㄖ刑崛≡剡M行符合生態(tài)環(huán)境及氣候特點的設計,使建筑可以引導新鮮空氣,提供自然通風,創(chuàng)造了高技派的生態(tài)節(jié)能典范(圖24)。福斯特在匯豐銀行構思之初,就利用太陽光減少照明以達到生態(tài)節(jié)能之目的(圖25)。建成時引入世界上第一套由電腦控制的日光反射鏡系統(tǒng),位于第12層南面的超級鏡面,跟隨著太陽的位置旋轉,將光線反射在中庭頂端彎曲鏡面天花板上,再反射入中庭。
深圳的高技派項目,也如過去建成的高技派項目一樣,利用新技術以實現(xiàn)生態(tài)、節(jié)能與可持續(xù)性,使用新材料以達到耐用、環(huán)保、可再生。這些建筑積極展示獨特的空間形象,也努力做到生態(tài)節(jié)能降低能耗,從而推動深圳的建筑行業(yè)向低碳、節(jié)能方向發(fā)展。皮亞諾設計的薈同學校,從建筑材料到室內家具、涂料、黏合劑都嚴格選擇,確保安全。同時配備高效的空氣過濾系統(tǒng),保障室內空氣質量??照{系統(tǒng)采用先進的冷梁系統(tǒng),為學生提供舒適、靜噪、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學習環(huán)境2。聲學控制系統(tǒng)可以過濾外界交通噪音,保障學生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學習。
福斯特大疆總部以創(chuàng)新結構重新定義該地區(qū)的高層建筑,同時也以生態(tài)節(jié)能理念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地標。大疆總部的生態(tài)節(jié)能理念始于建造之初,即為預制。預制幕墻系統(tǒng)單元不需要腳手架,而是由建筑維護單元(BMU)吊起安裝,減少了用鋼量和能耗。現(xiàn)場沒有使用密封劑及耐候膠,降低了化學污染物的排放。整體外墻系統(tǒng)(EWS)及超過70% 的內墻系統(tǒng)(IWS)沒有使用砌體及粘合劑,減少了建筑垃圾的產(chǎn)生。總部大廈還使用雙層轎廂的升降系統(tǒng)以減少電梯井數(shù)量,增加了可用辦公樓面面積,提高了通勤時段的電梯運力。大廈最大限度地利用日光和景觀,提高了舒適度,降低了能耗。智能控制系統(tǒng)可以減少非高峰時段的能源消耗。雨水被收集并儲存以供再利用,中水則被回收用于灌溉??芍^從建筑、景觀、室內和照明設計等都踐行了對于生態(tài)節(jié)能的追求[8]。
10.3.4 "人文關懷的思想內核
高技派的高技展示于建筑、結構、機電等各個專業(yè)及專項,以建筑本體來呈現(xiàn),但究其根本反映的是高技派大師們的價值觀念和人文關懷。研究者經(jīng)常贊嘆于匯豐銀行的設計思想與實施技術,但當我們看到其底層架空空間發(fā)生的公眾活動,不由得會感動。在匯豐銀行大樓下傾斜的花崗巖廣場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市民集會和周末集市(圖26)。這里還是香港菲傭集散地,周末假日菲傭會在這里進行社交活動,也有大量外籍傭工在此找尋新雇主(圖27)。能想象這么嚴肅的金融機構的底層架空層中,會發(fā)生如此生動的普通市民活動嗎?在庫哈斯(Rem Koolhaas)設計的深圳證券大廈大懸挑之下的公共空間,曾被設計為市民公共活動場所,現(xiàn)在被管理為企業(yè)內部活動區(qū)域,阻隔普通市民進入。
福斯特建筑事務所設計了深圳前海人才公寓,旨在創(chuàng)造重新定義居民生活體驗的現(xiàn)代居所,探索尊重隱私和住戶融合的主題。在當下居住建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困境中,利用共享廚房將三個樓層12戶居民組成集群,使大家共同就餐,從而促進聚集與交流。該公寓采用模塊化設計,控制了造價并提高了質量[9]。
高技派建筑對城市發(fā)展政策也有推動,并促進公共政策對城市公共空間的傾斜。深圳高技派建筑注重建筑與城市公共空間的融合,重視建筑公共空間的開放。許多建筑均以其開放的公共空間為市民提供休閑、交流的場所,這些設計關注市民互動體驗,重視人性化設計,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影響了深圳的政策制定,使政府更加注重公共空間的規(guī)劃,加大對城市公共空間的投資力度。大疆總部的底層,通過半透明結構和開放式公共空間,使市民可以隨意進入建筑內部,增加了市民與建筑的互動性(圖28)。在懸掛單元建筑體的頂部,空中花園創(chuàng)造了戶外空間(圖29)。
10.4 "高技派在深圳項目的反思
在撰寫本文之時,筆者采訪了多位深圳建筑界的專家學者,將三位高技派大師一起進行論述,也是幾位專家不謀而合的建議。同時也有專家提出,為什么國際建筑大師在深圳較少設計出其一流水準的建筑。
10.4.1 "設計風格的弱化
羅杰斯曾敘述在蓬皮杜藝術中心建成之時與皮亞諾去參觀,被不喜歡這棟建筑的巴黎人用雨傘敲頭的趣事。一棟市民不喜愛的建筑未必就是好建筑,但具有極強風格的優(yōu)秀作品有時需要時間才能被認可。強烈的風格表達,即便最初不被接受,但最終可能成就經(jīng)典。深圳的高技派建筑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了高技派建筑大師們的設計思想與手法,但也存在風格弱化的特征,有些設計仿佛是其核心作品的縮減版或妥協(xié)版。
每次路過位于大沖的華潤置地大廈,看到三片式垂直形體組合,都會猜想其內部空間是如何構成(圖30)。撰寫本文之際去現(xiàn)場考察,發(fā)現(xiàn)平面是最為常規(guī)的中置核心筒布局(圖31)。高技派的一個特征就是內在空間形式與外在形體構成邏輯的高度統(tǒng)一,而華潤置地大廈的外在形體與核心筒布置的錯位,把高技派建筑的特征弱化了。
羅杰斯設計在建的前海金融總部大廈,也有高技派風格弱化的傾向。首先是色彩,使用了高技派建筑極為少見的青銅色。青銅質地較軟,和高技派需要高強度材料建造的特質有所區(qū)別,故而高科技風格被弱化。不只顏色,建造細部空間形體也有弱化之虞。在建筑低層空間,懸掛有多個青銅圓筒,其風格特質與高技派顯露結構構件的做法也大有不同(圖32)。
在高技派設計之中,建筑、結構、空間、表皮、構造節(jié)點和施工工藝等是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高技派建筑師針對不同特性的建筑材料設計不同的結構和構造節(jié)點,以發(fā)揮其材料的最大特性,展現(xiàn)材料的獨特審美價值[10]。建筑內外空間缺乏對應,材料風格色彩有所不同,都會對高技派風格有所影響。
10.4.2 "設計趨向的突變
在深圳的高技派項目中也存在設計思維突變的情況,初看是為符合地域文化,實則是建筑師的自我矮化。
羅杰斯團隊設計在建的深港創(chuàng)新綜合服務中心,是河套地區(qū)高200米的超高層建筑,為河套合作區(qū)的形象展示窗口。建筑采用仿生外觀設計,從云端俯瞰宛如翩翩起舞的云中蝴蝶[11] (圖33)。在深圳灣文化廣場BC區(qū)建筑設計投標未中的方案中,福斯特設計團隊提出荔枝脈絡的概念,將國際創(chuàng)新中心、創(chuàng)意辦公、商業(yè)零售、藝術校園、設計書店、樂高中心、小型劇場等功能置于其中。設計具象地采用嶺南特色荔枝作為建筑形態(tài),以鏤空的參數(shù)化建筑表皮來表達荔枝殼。并通過荔枝樹的枝干——架空長廊進行串聯(lián),將場地內外空間連接[12](圖34)。
再現(xiàn)(Represention)與表現(xiàn)(Expression)是藝術學中兩個重要概念,也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基本方法。再現(xiàn)指藝術作品對客觀現(xiàn)實的如實反映,創(chuàng)作偏重于認識客體,再現(xiàn)生活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則指美學作品對藝術家主觀意識的表達,即排除再現(xiàn)部分的所有,表達精神的現(xiàn)實。建筑作為藝術品類之一,也符合這樣的規(guī)律。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作畫時曾言風景在我身上思考,我是它的意識[13],表達了藝術創(chuàng)造由再現(xiàn)走向表現(xiàn)的必然。象形文化沒有過錯,但只停留在象形的再現(xiàn),而未走向思想的表現(xiàn),建筑藝術必然止步不前。
10.5 "小結
深圳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經(jīng)濟活力成為中國的創(chuàng)新城市,作為二十世紀后期高技派建筑風格的代表人物,理查德·羅杰斯、諾曼·福斯特和倫佐·皮亞諾在深圳留下了多個具有建筑學價值的作品。羅杰斯在深圳共參與17個項目,中標6項;福斯特參與9個,中標6項;皮亞諾只有一個項目并已建成。這些建筑既有相近之處,又各具自身特點,推動了深圳建筑文化的發(fā)展,重塑了深圳的城市空間,改變了深圳的城市面貌。再深入探究大師們的建筑文化,可以發(fā)現(xiàn)其文化內核已經(jīng)超越技術本身,達到關注市民生活、追求社會公平、開啟世界未來、推動人類文明的作用。
但同時也有一些疑問值得思考。為什么某位大師或其團隊會在深圳提出一些低級概念?是淮橘為枳嗎?在境外就可以設計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在中國就會減少。還是對中國市場的妥協(xié)迎合?在我們的評審機制里,在業(yè)外人士的品評中,確實充斥著象形建筑的需求,所以投其所好。但我們邀請大師,甚至給與普利茲克獎得主以直接委托的特權,是為了大師能夠親自操刀奉獻優(yōu)秀作品。而福斯特及皮亞諾兩位大師能夠多大程度參與深圳項目?羅杰斯離世后事務所又以何種方式延續(xù)大師的設計思想呢?成熟的建筑師不能相信福斯特本人會以荔枝為原型進行設計,以如此庸常的象形為出發(fā)點,塑造出與大師地位不相符的設計。這到底是文化尊重,還是思想輕慢?所以我們只能認為福斯特本人沒有親歷親為,而皮亞諾僅在深圳留下一個作品,恐怕也是擔心項目過多自身不能顧及而授人以柄吧!
好的建筑帶來文明,壞的建筑帶來愚昧[14]。
注釋:
1 羅杰斯與福斯特是耶魯大學的碩士同學,共同受教于保羅·魯?shù)婪?(Paul Rudolph, 1918~1997)。1963年羅杰斯與福斯特攜手各自夫人蘇·布倫維爾(Su Brumwell)和溫迪·切斯曼(Wendy Cheesman)創(chuàng)立Team 4建筑設計事務所。雖然之后合作終止,但友情一直延續(xù),2021年羅杰斯逝世,福斯特為之撰寫悼文。皮亞諾畢業(yè)于米蘭理工大學建筑系,曾在路易斯·康(Louis Kahn,1901~1974)事務所工作。1971年,他與羅杰斯、彼得·萊斯(Peter Rice) 3合作設計了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創(chuàng)造了高技派早期的高峰。
2 冷梁系統(tǒng)是在盤管內的水和管外空氣之間的溫差驅動下形成氣流循環(huán),通過室內空氣和盤管之間的對流和輻射來達到空氣調節(jié)目的的系統(tǒng)。
3彼得·賴斯于1935年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出生,后在貝爾法斯特大學土木工程專業(yè)就讀。1956年,就職于奧雅納事務所(Arup),并成為資深合伙人。1982年與Renzo Piano和 Ian Ritchie合伙創(chuàng)建RFR公司。賴斯是20世紀最具天賦的結構工程師之一,曾在悉尼歌劇院、蓬皮杜藝術中心、勞埃德大廈和貝聿銘的盧浮宮改建擴建工程中任結構工程師。與他合作的建筑師都對他贊譽有加,認為他不僅擁有結構工程師嚴謹?shù)倪壿嬎季S,還擁有詩人般的創(chuàng)造力。
參考文獻:
[1] 理查德·羅杰斯,理查德·布朗.建筑的夢想:公民、城市與未來[M].張寒譯.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20: 84
[2] 理查德·羅杰斯,理查德·布朗.建筑的夢想:公民、城市與未來[M].張寒譯.??冢耗虾3霭婀?,2020: 82
[3] 迪耶·薩迪奇.你的建筑又多重?建筑大師諾曼·福斯特[M].張茂蕓譯.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 李冰.變革時代的文化機器——再讀巴黎蓬皮杜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新建筑[J]. 2021(6): 28
[5] 倫佐·皮亞諾建筑工作室.深圳薈同學校.建筑實踐[J].2020(05): 52
[6] Norman Foster事務所官網(wǎng)
[7] 理查德·羅杰斯事務所(RRP).陸家嘴總體規(guī)劃.世界建筑導報[J].1997(05/06): 54
[8] 尚晉.大疆總部,深圳,中國.世界建筑[J].2021(7): 103
[9] 本刊編輯.福斯特建筑事務所將在深圳前海建造模塊化人才公寓[J].室內設計與裝修,2020(4): 189
[10] 周舟,周姣姣.基于技術美學的建筑技術特征研究——以高技派建筑為例.中外建筑[J].2018(08): 26
[11] 羅杰斯-史達克-哈伯事務所(RSHP)福田深港保稅區(qū)綜合服務中心城市更新國際競標方案設計文本
[12] 諾曼·福斯特事務所深圳灣文化廣場BC區(qū)建筑設計方案國際競標設計文本
[13] 約阿基姆·加斯凱. 畫室:塞尚與加斯凱的對話[M].章曉明,許菂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7.
[14] 理查德·羅杰斯,理查德·布朗.建筑的夢想:公民、城市與未來[M].張寒譯.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20.
圖片來源:
表1-2:筆者自繪
圖1:來自羅杰斯、福斯特、皮亞諾事務所官網(wǎng)
圖2:來自貝特曼檔案,蓋帝(Getty)圖片社
圖3、4:筆者自繪
圖5:羅杰斯事務所RSHP官網(wǎng):https://www.rshpasia.cn/projects/culture-and-leisure/centre-pompidou
圖6:羅杰斯事務所RSHP官網(wǎng):https://www.rshpasia.cn/projects/mixed-use/guangdong-hong-kong-macao-youth-entrepreneurship-zone/
圖7、16:來自RSHP投標方案文本——《建滔總部大廈方案設計》
圖8、32:來自RSHP投標方案文本——《前海金融總部大廈方案設計》
圖9:來自RSHP投標方案文本——《京東集團深圳總部方案設計》
圖10:來自RSHP投標方案文本——《深圳歌劇院方案設計》
圖11、28-29:來自福斯特事務所官網(wǎng):https://www.fosterandpartners.com/projects/dji-sky-city
圖12、34:來自福斯特事務所投標方案——《深圳灣文化廣場BC區(qū)建筑設計》
圖13:來自谷德官網(wǎng)——《大疆天空之城景觀設計,深圳 / 五貝景觀》
圖14:來自皮亞諾事務所官網(wǎng):https://www.rpbw.com/project/whittle-school-shenzhen
圖15:來自魏瀚宇.建構視野下英國高技派建筑思潮的演變研究[D].重慶大學,2021.
圖17:來自福斯特事務所投標方案文本——《深圳光明綜合樞紐城市設計》
圖18:來自深圳薈同學校.Nooyer O ,D.Piano ,S.Lafranconi , et al.建筑實踐[J].2020,(05):50-55.
圖19-20:來自Brooker G .大疆“天空之城”.建筑實踐[J].2023,(01):88-91.
圖22:羅杰斯事務所RSHP官網(wǎng):https://www.rshpasia.cn/projects/placemaking/urban-living-room-in-qianhai
圖21:來自世界建筑導報.理查德·羅杰斯建筑師事務所[J].1997,(05/06):55.
圖23、31:來自福斯特事務所投標方案文本——《深圳科技金融城城市設計》
圖24:來自馮玉璽,江濱.倫佐·皮亞諾高技派建筑大師[J].中國勘察設計,2017,(01):74-79.
圖25:來自澳大利亞Image出版公司.世界建筑大師優(yōu)秀作品集錦:諾曼·福斯特[M].林菁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8.
圖26-27:吳漢廷攝影
圖30:來自福斯特事務所官網(wǎng):https://www.fosterandpartners.com/projects/nanshan-technology-finance-city
圖33:來自RSHP投標方案文本——《深港創(chuàng)新綜合服務中心方案設計》
張長文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建筑學院教授級高級建筑師,博士,一級注冊建筑師。深圳市規(guī)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建筑設計評審專家,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建筑設計評審專家。深圳市土木建筑學會城市設計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艾登(通訊作者)
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助理教授,英國皇家建筑師協(xié)會RIBA part1amp;2認證會員,24ScanLAB激光掃描實驗室主理人,影像設計藝術家。
宋聚生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建筑學院執(zhí)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筑學會城市設計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會城市設計學術委員會委員,深圳市土木建筑學會城市設計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