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新春,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經過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的摧殘后,美國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卷入另一場中東戰爭。不幸的是,這次加沙沖突美國再次被卷入,因此從一開始它就特別謹慎,竭盡全力避免戰爭范圍擴大,千方百計防止自己被直接拖下水。2023年10月11日,拜登成功阻止了內塔尼亞胡對黎巴嫩真主黨實施預防性攻擊,11月美國勸阻以色列不要介入紅海危機,而由美國單獨處理。特別是,美國不愿同伊朗發生直接軍事沖突,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的事件發生后,美國第一時間聲明,沒有證據表明伊朗直接參與此事,就是擔心把伊朗卷進來。美國這種懼戰、恐戰的心態被伊朗視為美國的軟肋,因此伊朗認為要抓住這不可多得的良機,采取進攻性措施,以占據制高點。
2022年10月美伊重返2015年核協議的談判失敗后,伊朗加速向核門檻靠近,2023年初豐度60%濃縮鈾的月產量達到9公斤峰值,同時還生產出少量豐度83%濃縮鈾,離核武器級豐度90%濃縮鈾只有一步之遙,核危機一觸即發。在此背景下,美伊雙方都擔心陷入面對面的軍事對抗,因此積極尋求臨時解決方案。2023年春季開始,雙方在阿曼斡旋下舉行過多輪間接談判,雖然未達成正式協議,卻形成了某種共識。美國默許伊朗的地下石油出口行為,伊朗則停止挑戰美國在核問題上的底線。伊朗石油出口從2019年最低時期的日出口20萬桶左右上升到2023年的日出口130萬桶左右,同時伊朗從2023年6月開始主動大幅減少豐度60%濃縮鈾的產量,核危機的風險暫時避免了。最終美國與伊朗于9月18日達成罕見的換囚協議,伊朗釋放五名關押在監獄里的美國人,美國有條件解凍伊朗存在韓國銀行的60億美元,這些錢被轉存到卡塔爾銀行,由卡塔爾監督其使用途徑。在這一成果的鼓勵下,美國與伊朗計劃展開更廣泛的緩和談判,議題包括:伊朗減少濃縮鈾產量、制止親伊朗的伊拉克民兵襲擊伊拉克和敘利亞的美軍基地、推進也門和平進程等。新一輪間接談判原計劃于2023年10月中旬舉行。
然而,出人意料的加沙沖突不僅讓伊朗與美國之間的和解戛然而止,而且雙方在核問題、石油出口、代理人戰爭、經濟制裁等各個方面的矛盾也驟然升級。美國雖然公開宣布伊朗沒有直接參與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的襲擊,但美國一再強調伊朗是一切問題的總根源。在強大的國內壓力下,拜登政府立刻暫停執行換囚協議,伊朗釋放的五名美國人已經回到美國,但是美國卻重新凍結了伊朗的60億美元,并且美國有關部門宣布將收緊對伊朗的石油制裁措施。除此之外,美國還派出兩個航母戰斗群、兩個航空中隊和一艘核潛艇到中東,以威懾伊朗與黎巴嫩真主黨。伊朗對美國的虛實心知肚明:美國雖然展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卻并沒有打擊伊朗的戰略決心。伊朗認為當下正是伊朗挑戰美國的機遇期。
親伊朗的伊拉克民兵加大了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美國軍事基地的襲擊力度,試圖把美軍趕出伊拉克和敘利亞。美軍目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分別有2500人和900人的駐軍,截至目前(2023年12月底),美軍目標被襲擊106次,造成美軍數十人受傷,其中多數是腦震蕩,這是近年來駐伊拉克和敘利亞美軍遭受的最大規模和最多次數的襲擊。同時,伊朗快馬加鞭沖擊核門檻。2023年12月2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格羅西透露,從11月22日開始伊朗增加了豐度60%濃縮鈾的產量,月產量又回到2023年初的9公斤,是上一個月的三倍。這標志著此前美國與伊朗就核問題達成的默契已經不存在了。美國情報機構認為,伊朗目前的濃縮鈾足夠生產三顆原子彈,而且伊朗一旦做出決定,就可以在兩周內把濃縮鈾豐度從60%提升到90%。
據《華爾街時報》報道,拜登政府內部就對伊朗政策展開了激烈辯論,溫和派主張繼續爭取外交解決,強硬派則認為應該對伊朗代理人加大打擊力度,甚至直接攻擊伊朗。顯然,伊朗已經意識到加沙沖突結束后美國大概率會調整對伊朗政策,因此想在下一階段對抗中搶占先機、占據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