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南宋時期,寫意人物畫發展迅速,其中,梁楷對此變化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其作品《潑墨仙人圖》以大寫意的形式,推翻了以往精工細作的表現形式,酣暢淋漓的筆墨技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從梁楷減筆畫風格之溯源、禪宗美學之發展過程、《潑墨仙人圖》的構圖和用筆及對后世的影響等方面出發,分析梁楷禪宗美學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梁楷;《潑墨仙人圖》;禪宗美學;寫意人物畫
梁楷生活在南宋時期,因史料及畫論對其提及甚少,后世只能以少量文字記錄及存世作品來分析其生平及個人繪畫的發展歷程。最早關于梁楷的文字記錄,存于夏文彥《圖繪寶鑒》的卷四部分:“梁楷,東平相義之后,善畫人物山水,釋道鬼神,師賈師古,描寫飄逸,青過于藍。嘉泰年畫院待詔,賜金帶,楷不受,掛于院內,嗜酒自樂,號曰梁瘋子。院人見其精妙之筆,無不敬伏,但傳世者皆草草,謂之減筆?!盵1]梁楷為山東東平人,后移居杭州,在南宋畫院任職。在畫院擔任待詔期間,其因超凡畫工,受宋寧宗賜金帶,而梁楷將其隨意地掛在宅院中,并不重視。梁楷的繪畫風格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白描細筆時期,以《八高僧故事圖》為代表;第二階段為過渡轉變時期,以《六祖撕經圖》為代表;第三階段為減筆寫意時期,以《潑墨仙人圖》《布袋和尚圖》等為代表。
一、梁楷減筆畫風格之溯源
梁楷的性格狂放灑脫,不拘于世俗規則的約束,重視內心天性的釋放。梁楷早期的作品受南宋畫院的院體繪畫影響,多偏向于傳統的文人畫及白描作品。其最早師承賈師古,而賈為李公麟之弟子,因此梁楷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李公麟畫風的影響。梁楷早期的細筆畫,人物造型嚴謹合規,線條細長,筆鋒鋒利,在其作品《黃庭經神像圖》中有所體現。其早期繪畫展現的堅實基本功,是其后期畫風轉變不可忽視的基石。
徐建融認為:“宗教價值和審美價值聯系在一起,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可能的,因為存在著價值關系諸形式的結構和功能上的同形同構的內在契機?!盵2]若論梁楷畫風轉變的過程,所處的社會背景和當時的文化思潮對其起到了直接影響。
首先,其轉變是藝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兩宋畫院的細筆畫風向梁楷禪宗美學的轉變是歷史環境影響下的產物。北宋時期定都東京汴梁,受北方恢宏地勢影響,畫家更注重對自然的直接描繪及筆墨氣勢的展現。而南宋時期的畫家受南方婉約風景的影響,注重對意境和個人趣味的表達。北宋之前的禪宗或佛教繪畫,多以嚴謹細密、繁復工整為特點,如李公麟的《維摩演教圖》《孝經圖》,趙光輔的《番王禮佛圖卷》 。而南宋時期佛教繪畫轉向了精簡靈動、墨淡線淺的形式,如周季常和林庭珪共繪的《五百羅漢圖》、張勝溫的《大理國梵像卷》。這些變化反映了院畫風與禪畫風的相互借鑒和良性進化的自我嘗試。
其次,宋寧宗在位期間鮮理國事,勢力漸微,這導致畫院畫家自覺難以再用作品愉悅統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對當時的朝廷存有失望之感,進而轉向用畫作愉悅自身,表達自身情感。梁楷便是此番觀念轉變大潮中的一員。同時,士大夫階層對繪畫的偏好促進了藝術思潮的興起,他們的繪畫也受到了追捧。其中,黃庭堅、米芾父子、趙孟堅等皆參與順應了此番思潮。蘇軾有云:“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庇纱丝梢?,當時社會對文人畫的追求向偏好意趣描繪轉變。此風向促成了梁楷畫風向減筆的變化。梁楷的減筆風格,技在高度提煉和筆墨概括,用以突出描繪對象的意志,頗具四兩撥千斤之力。在此畫風轉變期間,他創作了《六祖截竹圖》《六祖撕經圖》等作品,既保留了前期細筆畫常用的“釘頭鼠尾描”“折蘆描”“撅頭描”等筆法,又利用墨色干濕濃淡的變化體現畫面意趣,從而完成了個人風格的轉變。
二、梁楷禪宗美學之發展
(一)南宋禪畫發展背景
提到梁楷之減筆寫意畫,則必須理清其繪畫哲學所含的禪宗思想。“禪”為梵文“Dhyana”之音譯,直譯為“禪定”。玄奘將其意譯為“靜慮”,即為安靜地思索。可見,“禪定”是為了靜心明理,禪宗對于真理的感知跨越時空,是個體直接對智慧的探索。
兩宋時期,宗教文化迅速興盛,禪宗延續了唐朝以來的禪學思想,兼并宋理學及儒學精神,與儒、釋、道三家精華相結合,在民間迅速發展,產生了“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宗內核思想[3]。
早期,禪宗注重傳播儀式,多在“棒喝擊節”的儀式中傳播思想。而到了宋朝,文人士大夫與禪宗僧侶間對話式的交流成為其主要傳播方式,這也使禪學走入了文人士大夫階層,變得更加親民化。此變化促成了梁楷對于禪宗的追求。因南宋時期禪宗道場多集中于江浙蘇閩等地帶,梁楷所處之杭州出現了文人士大夫與禪宗僧侶相交往來的風尚,其中,與其交往甚密的有居簡、妙峰、智愚等高僧。居簡在《贈御前梁宮干》一詩中寫:“梁楷惜墨如惜金,醉來亦復成漓淋……按圖絕叫喜欲飛,棹筆授我使我題。”[4]由此可管窺梁楷當時與禪宗高僧互動往來、把酒吟詩之友情。
(二)禪畫于梁楷之影響
隨著禪宗發展壯大,禪畫便興盛于士大夫階層。《禪畫研究》對于禪畫有如下定義:“禪畫就是禪者的繪畫,作者可以是出家人,也可以是家眾,即生命的行者……禪畫的范圍很廣,廣義的禪畫指描寫禪宗題材以及帶有禪宗理趣的水墨畫樣式,一些文人受禪宗影響而創作的繪畫也可稱為禪畫?!盵5]
由此可見,普通民眾創作的帶有禪宗元素及審美意味的作品,均可算作禪畫。禪畫尊崇“簡”,作品多造型簡約、筆墨簡練。禪畫所推崇的“空”,也體現在畫面的大面積留白上。南宋禪畫畫面主體大多集中在中部或下方,其余留白部分題寫矩形贊詞,或僅留印。這種禪畫風格對梁楷的禪畫創作產生了一定影響。
在此時期,禪宗僧侶大多行為乖張、不守清規、言語不拘,日常往往身著襤褸、披頭散發,這也直接影響到梁楷的取材創作及日常行為風格。此種敞胸露懷的僧侶形象,多見于梁楷后期的禪意減筆畫,如《布袋和尚圖》《六祖撕經圖》,皆用焦墨大筆觸概括僧侶的恣意衣著。由此可以看出,梁楷的禪畫創作恰逢禪宗在時間及空間上的興盛,進而其個人性格、畫面內容、畫面情緒表達方式等皆受到禪宗美學的影響,完成了從早期精工細作的細筆畫到揮毫潑墨的禪宗減筆畫之轉變。
三、《潑墨仙人圖》之禪宗美學
《潑墨仙人圖》(圖1)是梁楷寫意人物畫中體現禪宗美學的經典之作。原作尺寸為48.7 cm×27.7 cm,尺幅較小。畫作上部有題詩:“地行不識名和姓,大似高陽一酒徒。應是瓊臺仙宴罷,淋漓襟袖尚模糊?!弊髌番F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整幅作品描繪了一位仙人踱步之瞬間,而關于此仙人身份,學界尚無明確結論,一說為布袋和尚,另一說為濟顛和尚。無論結論是何,此畫受禪宗美學影響之事實無從否定。
(一)《潑墨仙人圖》構圖及造型之禪意
從構圖方面來看,畫面僅取一位仙人形象居于畫面正中位置,仙人造型規整,邊角圓潤。若將畫面解構拆分,可見其是由多個規則矩形及三角形組成。仙人右側衣襟與向前邁出的右腿形成一條直線,將畫面分割開。仙人衣衫為濃墨重色,所露胸懷為留白淡色,形成了黑白對比。整體構圖穩重簡約,色塊構成可歸納為四個部分——右側肩部衣襟、褲子、右側垂落衣袖、身體和左側手臂。這四個色塊分別由焦墨、重墨、清墨及留白構成,各為四邊的規律矩形。每個方形環環相扣,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矩形。
梁楷將仙人頭部設計為扁圓形,與整體硬朗的方形相呼應,使畫面更加張弛有度。如此構圖是梁楷遵從內心的圖像思維,對衣袖高度概括總結之產物,這種重復排列的形式使畫面平穩且富有視覺沖擊力。仙人面部五官均集中至下側,整體呈細長狀,此番構圖用以區分頭頸關系,又點明仙人憨態可掬之性格意趣。仙人衣衫處于行走方向之背側,用以體現衣服的垂墜質地,烘托仙人氣定神閑的內心狀態。由此可見,梁楷對于此作品的構圖位置經營,是其受到禪宗美學影響的體現。
(二)《潑墨仙人圖》線條及筆墨之禪意
《潑墨仙人圖》的筆墨與線條變化同樣富含禪宗美學思想。整幅畫作基本為潑墨繪制,用線部分極其精簡,可謂吝嗇。梁楷用大筆側鋒自上而下地繪制右側衣衫,使筆墨自然地區分出焦、濃、清三色。焦墨肩膀處筆鋒略干,飛白點出衣襟襤褸毛糙之質感。前襟處用四筆概括,墨色較衣襟更濃。仙人左側前襟確定了腹部形狀,既區分了身體軀干之位置,又形成了墨色濃淡對比。
仙人所著褲子同理,畫家利用落筆筆觸走向表現褲子附著于右腿上迎風飄蕩之流動感,褲子末端的干筆斧劈皴則富有山水畫的靈動韻味。仙人五官借助五條短線刻畫,可見仙人雙眼微合,眉尾下垂,頗有氣定神閑之態。仙人五官雖未像以往文人畫一樣將人體結構及特征精雕細刻,但梁楷對于人物神態氣質的把握恰到好處。仙人胡須及頭發用干筆皴染,胡須卷曲,額發筆直,線條干練而銳利。耳朵及腰帶用焦墨勾畫,意在突出濃淡對比的同時,于衣襟等濃墨之中加以強調。腰帶與褲腿形成了遮擋關系,以提示觀者畫面中的空間距離。衣衫為大面積淡墨,區分了腰帶與褲腿厚重和輕薄的不同質感。
整幅作品中的筆墨及線條運用,均服務于畫面整體意境。畫家通過筆墨變化抒發自身瀟灑性情,同時將心中對禪宗仙人的認識再現于紙上,以畫寫禪,塑造出生動自如的神情氣質。
(三)《潑墨仙人圖》禪宗美學之影響
梁楷的禪畫,既突破了以往禪畫重禪輕畫的短板,又符合張彥遠所推崇的評判畫作的“意存筆先,畫盡意在”之標準[6]。梁楷扎實高超的繪畫技巧是形成減筆畫風的技術基礎,其作品看似寥寥數筆,卻極難模仿。這種前無古人的減筆畫,雖與畫院權威所推崇的工整細筆畫風有出入,未得到社會層面的廣泛認同,但給當時的文人士大夫階層帶來了一定的審美影響。其禪意畫啟發了當時一部分文人畫家實現畫風的轉變。以蘇軾為代表的宋代文人畫家有“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之慨,由此可以想見,在文人階層眼中,梁楷之禪宗美學是一種革新和突破,達到了人物畫的更高境界。
此外,梁楷的畫風也影響了一批畫家,如牧溪、俞珙、李權等,這些畫家與梁楷的生活經歷相似,性情均桀驁不羈、蔑視權貴,因此同好形象夸張、筆墨盡逸之畫風。梁楷的作品,通過寥寥數筆便將所描繪事物的內在本質特征再現而出,將寫意畫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其所繪禪宗仙人,筆簡形具,恰如當時民眾對于仙人思有所托之形象的暢想。然而,由于長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明朝以后的文人畫壇對于看似離經叛道的禪宗畫有所不屑,側面促進了梁楷作品在東瀛的傳播。14世紀,梁楷的作品傳入日本,深受日本畫家喜愛。日本美術史將梁楷稱為“怪人南宋畫家”,其禪意畫在日本貴族及武士階級中有極高的地位。日本名畫家宮本武藏、雪舟等人的作品中,均有梁楷減筆畫之痕跡,其禪意畫也開啟了日本室町時代新興漢化的潮流??梢哉f,梁楷的藝術成就及其禪宗美學,是其個性與時代發展共同結合的產物,其作品不僅為南宋文人階層帶來了新的繪畫風格,同樣給東亞,尤其是日本繪畫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四、結語
梁楷繪畫中的禪宗美學對寫意人物畫發展起到了空前的積極影響?!稘娔扇藞D》作為其最具代表性的禪意減筆作品,其中的審美價值和歷史意義決定了此作品在寫意人物畫發展史中的典范作用。本文通過梳理梁楷個人與南宋禪宗及禪意畫的發展脈絡,總結了梁楷獨特的禪宗美學,即利用高度概括、精準的寫意筆墨對禪宗人物形象進行描繪,同時結合自身狂放不羈的性格,將南宋寫意人物畫推向了迅速發展的道路。這幅作品不僅讓我們領略了梁楷精妙高超的畫工,其更是南宋時期人物畫高度發展的證明,是對唐宋水墨畫發展脈絡的延續和革新。梁楷對東亞藝術創作的積極推動,更啟示我們要將繼承與創新發展相結合,從而為中華文化及世界文化的繁榮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夏文彥.圖繪寶鑒[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219.
[2]徐建融.佛教與民族繪畫精神[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2.
[3]鈴木大拙.禪與生活[M].劉大悲,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3:3.
[4]明復法師.禪門逸書初編[M].臺北:明文書局,1981:35.
[5]妙虛法師,孫恩揚.禪畫研究[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47.
[6]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35.
作者簡介:
景雨菡,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