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達
1月16日晚,伊朗對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薩布茲科地區進行了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伊朗方面稱,此次行動摧毀了恐怖組織“正義軍”在巴基斯坦境內的兩個重要據點。巴基斯坦對伊朗侵犯領空的行為表示強烈抗議,指控后者造成數名無辜兒童傷亡。1月17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宣布已召回駐伊朗大使,并禁止此前回國休假的伊朗駐巴大使返回伊斯蘭堡。18日凌晨,巴基斯坦陸軍、空軍對伊朗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俾路支解放軍”“俾路支解放陣線”營地實施反制打擊。此外,巴方還暫停了所有與伊朗的雙邊高層互訪及交往。一時間,兩國關系高度緊張,雙方安全部隊也在邊境地區屢有動作,伊巴關系未來走向成為國際輿論焦點。
在此情況下,有必要了解作為該事件導火索的“正義軍”?“俾路支解放軍”與“俾路支解放陣線”。
“正義軍”在2012年左右開始活躍,主要由成立于2003年前后的遜尼派軍事組織“真主軍”成員組成,后者在伊朗當局的打擊下遭到很大削弱。“正義軍”成員基本上都是俾路支人,分布在伊巴邊境線兩側。該組織著力推動伊朗東部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和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脫離各自國家獨立,因此成為伊巴政府共同打擊的目標。近年來,“正義軍”針對伊巴安全部隊的襲擊數量呈上升勢頭,兩國安全部隊均指責對方打擊其境內“正義軍”分子不力。“正義軍”問題近年來已成為攪動伊巴關系的一大因素。
而“俾路支解放軍”可能是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境內最古老與最危險的叛亂組織,其正式成立于2000年,但有分析人士認為,該組織是1973~1977年俾路支叛亂活動的死灰復燃。該組織在宣布成立時曾放話反對“巴聯邦政府對俾路支省自然資源的壟斷,及將就業機會提供給外來的旁遮普人而非當地俾路支人的行為”,其目標是讓俾路支省脫離巴基斯坦獨立,建立獨立的俾路支國家。該組織的攻擊目標包括在俾路支省工作生活的非俾路支人,如普什圖人、信德人、旁遮普人等所謂“外省人”。雖然其主要襲擊對象是巴安全部隊成員,但該組織也襲擊學校、老師等非軍事人員。近年來,隨著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建設的不斷推進,該組織將中方在巴基斯坦尤其是俾路支省的工作人員和項目列為重要襲擊目標,屢次發動導致人員傷亡的恐怖襲擊。英國、美國及歐盟等國及國際組織已將“俾路支解放軍”列為國際恐怖主義組織。
與“俾路支解放軍”類似,“俾路支解放陣線”也希望建立獨立的俾路支國家。有分析認為,該組織最早于1964年在海外成立,先后參與了伊朗和巴基斯坦境內的俾路支反叛活動,此后遭到兩國當局打擊并在1977年后銷聲匿跡。2003年,分離主義組織“俾路支學生組織(自由派)”頭目阿拉·納扎爾重建該組織并成為其頭目,次年起“俾路支解放陣線”再度活躍,針對俾路支省的平民、記者、政府官員和安全部隊人員發動了一系列襲擊。2018年2月,該組織創始人宣布本人及其追隨者與“俾路支解放陣線”切割,宣誓效忠巴基斯坦國家。
上述俾路支背景恐怖組織既關乎伊巴境內的俾路支問題,也與域內外其他勢力存在聯系,兩國此次先后跨境打擊這些組織也凸顯了解決該問題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作為兩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地區大國,此次伊巴先后對彼此國家實施跨境襲擊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筆者認為,伊巴關系不會就此跌入谷底,兩國爆發更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方面,伊朗并不打算“向東開戰”。伊朗跨境襲擊巴境內恐怖組織系近來其在地區一系列打擊行動的組成部分。此前1月15日,伊朗向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首府埃爾比勒的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駐地發動襲擊,并向位于敘利亞伊德利卜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及其他恐怖主義團體發射彈道導彈。外界普遍認為,伊朗上述行動系回應1月3日該國克爾曼市紀念高級將領蘇萊曼尼遇襲身亡活動遭遇的兩起自殺式爆炸襲擊,這兩起襲擊造成上百人遇難,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以來該國發生的最嚴重恐怖襲擊,“伊斯蘭國”宣布對襲擊負責。在對巴發動跨境襲擊后,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表示,本國襲擊目標是巴境內“恐怖組織”,未襲擊巴國民。從中東地區整體局勢看,新一輪巴以沖突持續外溢,并引發紅海危機,牽動地區內外各方利益和精力。作為中東地區大國,伊朗在上述事件中具有重要影響力和發言權,同時也承受較大壓力。此外,巴不僅三軍實力強,還是穆斯林世界唯一的事實擁核國家。在此情況下,“穩東謀西”顯然更符合伊朗的戰略利益。

2024年1月18日,巴基斯坦民眾收看有關巴方反制襲擊伊朗境內恐怖分子新聞報道。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無心開辟“西部新戰線”。在南亞地緣政治層面,印巴克什米爾爭端始終都是核心所在,而巴外交和安全政策焦點也是應對印度。近年來,在多重因素刺激下,印度對巴持續采取強硬姿態,導致印巴關系長期低位運行,兩軍在克區實控線附近屢次爆發沖突摩擦。在這一背景下,巴雖然必須對伊朗的跨境襲擊有所反應以平息國內壓力,但不會就此開辟新戰線,從而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戰略困境。在內政層面,此次襲擊事發正值巴舉行新一屆大選前夕,各方政治勢力圍繞大選的博弈已進入白熱化階段,而對政壇具有決定性影響力的軍方既要加強安保,為大選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也要與不同政黨和政治人物密切接觸,確保出現對軍方有利的選后政治格局。在此關鍵時刻,與伊朗升級沖突顯然不符合巴軍方和各政治勢力的根本利益。
正因如此,此次跨境互襲后伊巴相關表態均留有余地。1月18日,巴總統阿爾維表示,巴伊是“兄弟國家”,應通過“對話和相互協商”解決問題。伊朗外長則稱巴為“友好國家”,強調“襲擊僅針對恐怖分子”。22日,伊巴發表聯合聲明,宣布于1月26日派出被召回的駐彼此國家大使。28日,伊朗外長受邀率團赴巴訪問。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