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彪 顏冬
黃河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不僅撫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而且孕育了歷史悠久的黃河文化。廣義的黃河文化包含的地域范圍非常廣泛,除了黃河流經的九個省區,還包括北京、天津、安徽和江蘇等地。黃河文化在中國傳統歷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所謂黃河文化,就是指黃河流域的先民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包含風俗習慣、生產水平、語言文字、審美情趣等。弘揚黃河文化具有重要價值,一是助力城市地標建立,以黃河文化歷史為載體,促進以文化為核心的城市形象建設,進一步提高城市辨識度和知名度;二是有助于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從國家戰略方面,提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弘揚黃河文化是這一國家戰略的主要目標之一;三是有助于實現文旅融合目標,黃河文化覆蓋諸多省份,各個城市都可以挖掘當地的特色黃河文化,從而更好地實現文化傳播,對內凝聚力的形成及對外影響力的持續提高都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可見,傳播與弘揚黃河文化效果顯著。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應該利用該平臺,實現以圖書館為載體的黃河文化的傳播與弘揚。山東大學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黃河文化產業生態學觀察》梳理了黃河文化脈絡,從產業生態學角度為讀者帶來了不一樣的黃河文化,也更豐富了黃河文化的內涵。
《黃河文化產業生態學觀察》將黃河文化置于發展變化當中,對其發展流變、物質與精神內涵、文化遺產等展開研究,更在文化變遷的歷史基礎上,對黃河生態進行了深度考察與分析,在這本書中提出了對黃河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研究論題與路徑的思考。通過閱讀《黃河文化產業生態學觀察》可以發現,黃河文明源遠流長,孕育出了豐富多樣的文化形式和內容,包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理念,也包含以人為本的治國之道,還包含黃河主要流經地區的社會審美和風土人情等內容,蘊含豐富的民族精神。然而,一些功利性的想法導致黃河文化以及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這與黃河文化背道而馳,也直接影響了對黃河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因此,在這本書中指明了黃河文化對黃河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從黃河文化的發展歷程來看,黃河文化歷史悠久,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沉淀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因此,時至今日,黃河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需要不斷弘揚和傳播黃河文化,不斷增強文化的作用。不僅如比,還應該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保護母親河,保護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當前中國已進入了改革的深水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隨著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一些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較淺甚至缺乏認知,出現了文化不自信的現象,盲目追求西方營造的文化追求,直接威脅到黃河文化的傳播。一些敵對勢力試圖通過網絡意識形態來影響國人的價值追求。鑒于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傳播和弘揚黃河文化十分必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必須挖掘黃河文化的內涵與時代價值,進一步促進黃河文化的傳播與弘揚。
書籍本身在黃河文化傳播、弘揚方面具有積極作用。結合《黃河文化產業生態學觀察》一書可以發現,黃河文化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要想提高文化傳播與弘揚的效能,就應該積極借助圖書館這個載體,實現對書籍及書籍內容的傳播。因此,圖書館應該結合當前讀者的閱讀需求以及文化助推活動的實際情況,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現對黃河文化的傳播與弘揚。
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當前,不少圖書館推出了便民和智能化閱讀服務,以提高人們到圖書館或者線上讀書的興趣。圖書館應該從讀者不同的年齡和閱讀興趣出發,通過舉辦不同類型的讀者活動開展對黃河文化的相關宣傳工作。具體而言,針對成年人的讀書活動,可以在內容的深度方面下功夫,通過開展主題參觀、讀者分享等公益活動,為讀者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黃河文化主題講座。例如,可以請《黃河文化產業生態學觀察》的作者及團隊,詳細講解該書的內容,這樣能夠加深讀者對這本書的認知與理解,使讀者對于黃河文化的認知更加立體、深入。不僅如此,圖書館還應該利用當前的VR、AR等技術,實現數字化閱讀,并且通過開展以文化和藝術為主的講座,讓讀者可以參與到活動中,主題明確、深入互動的活動形式能夠吸引更多讀者。對兒童群體而言,可以利用他們的好奇心理,開展一些親子活動,讓家長能夠參與進來,解決兒童理解能力不強的問題。比如舉辦故事繪本講解、黃河文化故事繪畫和手工活動等,讓兒童在活動過程中被黃河文化吸引,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黃河文化的教育效果。圖書館還可以與學校、社區等合作開展活動,讓黃河文化傳播活動能夠深入基層,鼓勵更多人參與到黃河文化傳播與弘揚的過程中。同時,依托志愿者服務團隊,加大傳播和弘揚的團隊力量,達到廣泛傳播的效果。
第二,推進并加強與社會力量的合作。圖書館在傳播與弘揚黃河文化過程中的作用畢竟有限,從宏觀層面來看,地方公共圖書館存在人力、財力和物力不足的情況,要想實現傳播文化、弘揚文化的目標,就應該加強與專業圖書館、文化基金會等文化機構與社會力量的結合,共同助力黃河文化的傳播。進一步講,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其傳播文化的渠道有限,技術應用能力也不強,這種情況下,圖書館可以與媒體和技術部門合作,利用全景影像、三維動畫等技術構建黃河文化體驗館,這樣就可以使讀者通過這種形式對黃河文化內容感同身受,讓閱讀更有聲有色。要想完成這方面的建設,僅僅依靠圖書館自身的力量無法做到,那么就需要不斷增強與社會力量的合作,借助外力不斷實現圖書館在傳播與弘揚黃河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僅如此,圖書館還應該加強與政府、相關協會之間的合作,結合這些力量共同構建資源共享、多位一體的黃河文化傳播矩陣,助力文化傳播。圖書館也可以借助社會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黃河文化傳播活動,充分增強傳播主體的力量,也切實增強對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
第三,要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圖書館要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篩選并整理本館所擁有的黃河文化資源,并把這些內容轉化為高質量的傳播內容,做到合理規劃、科學分類,更要對黃河文化傳播與現實需求之間的關系展開分析,將二者結合,進一步提煉黃河文化的內涵。首先,黃河文化的內容建設應該與中華文明的內核相結合,能夠體現時代價值與時代精神。其次,對紅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整合黃河文化中蘊藏的紅色資源,將其視作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同時,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傳統文化,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弘揚與創新。黃河文化一脈相承,各個省份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差異性的文化特征,圖書館應該在傳播、弘揚整個黃河文化的背景下,深入挖掘與地方文化密切相關的文化元素,實現差異性的傳播。
利用文旅融合的新契機,推進本地黃河文化的傳播發展。文旅融合發展為城市旅游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所以城市旅游業可以利用文旅融合的平臺,不斷激發文化的活力。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文明興旺發達的重要基礎,其內容豐富多樣,《黃河文化產業生態學觀察》一書對黃河文化展開了具體分析,向我們展示了黃河文化的地域特色。新時代,黃河文化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也產生了新的活力和生機。圖書館在傳播與弘揚黃河文化時,應立足本地特色,不斷挖掘新時代黃河文化的價值,立足時代背景,不斷將黃河文化融入社會發展中,展現其與時代發展方向有關的內容,不斷擴大黃河文化的影響力。應該及時修正黃河文化作品中不合時宜的內容,這樣當地市民和游客在參與圖書館活動的過程中,才能更深刻地體會黃河文化的內涵,不斷提高黃河文化的傳播效果。另外,還應該加強對文創產品的開發與設計,讓游客不僅可以來當地欣賞,還能帶走一些文創紀念品,延伸黃河文化的傳播路徑。
圖書館在積極推進黃河文化的傳播與弘揚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做好鞏固弘揚成果的工作。當前,我們已經進入信息大爆炸時代,面對海量的信息傳播,如果本身沒有持續的傳播力,自然會大大降低文化影響力。黃河文化盡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時代價值,但是如果還有文化不需要傳播的理念,就很容易被社會大眾遺忘。因此,圖書館在傳播、弘揚黃河文化的過程中,要能夠充分利用新老媒體,構建傳播矩陣。為了進一步擴大圖書館的傳播途徑,應該充分利用媒體,不僅要在傳統媒體下功夫,而且要充分利用融媒體的優勢,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傳播。
第二,堅持圖書館的公益屬性。圖書館是公益性的事業單位,擔負著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社會公共文化的責任。在文旅融合及文化強國戰略下,更應該時刻謹記自己的社會公益責任,能夠在多元主體參與的大背景下對圖書館進行整體把握,尤其不能被資本影響圖書館的公益性,這樣圖書館才能實現對整個文化活動基調的把握,才能更好地體現自身的特色和優勢。
第三,持續優化并提高服務質量。當前,黃河文化傳播與弘揚的過程中,公共圖書館要對其進行差異化營銷,充分挖掘當地黃河文化的特點,在建筑設計和室內裝修等方面盡可能地體現當地特色,讓讀者進入圖書館就能被深深地吸引。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其服務質量,這樣才能讓讀者因溫馨的服務而更愿意進入圖書館,去了解更多關于黃河文化的內容,才能夠充分發揮其文化價值。